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62-01
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控性好,停药后苏醒迅速,但使用瑞芬太尼镇痛消失较快致使麻醉苏醒期患儿会出现躁动,哭闹。我们将氟比洛芬酯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手术,观察对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的患儿 60例,ASAⅠ~Ⅱ级,年龄 4~12岁,体重 17~38kg,手术时间 30~45 min。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组。两组在体重、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4~6h,术前2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 0.015 mg/kg。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1~2μg/kg;Ⅱ组于术前15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1.5mg/kg,经口快速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两组持续输注丙泊酚4 mg/kg,瑞芬太尼0.4~lμg/kg,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输注。
1.3 观察指标:连续观察两组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躁动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安静;(2)不安静,但能容易安静下来;(3)中度躁动不安;(4)反抗,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级和2级为无躁动,3级和4级为躁动。
1.4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于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后回病房。两组间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两组患儿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的手术刺激性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创面组织水肿,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瑞芬太尼消除半衰期短,不论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泵入浓度高低,停药后其血药浓度立即降低,镇痛作用同时消失。其起效迅速、镇痛强、体内不蓄积,有研究表明在 2~12岁的儿童,瑞芬太尼的药物代谢与成人是一致的[1],丙泊酚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二者联合,具有快速苏醒和麻醉可调控性好的优势。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情况n(%)
注:Ⅱ组与Ⅰ组比较,*P<0.05。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起效前存在潜伏期,对血液中已经产生的前列腺素样致痛物质无拮抗作用,所以术前用药镇痛效果更好,国内的研究显示,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可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肿瘤部位,提高痛阈,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2]。在对照组的观察中,Ⅰ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率较高,疼痛为患儿拔管后最主要诉说的不适。本研究中,说明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静注能防止停药后疼痛的过早出现。国内相关资料表明,小儿全身麻醉后躁动常常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还没有一种单一的病因能够完全解释为何小儿全麻后出现躁动。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患者、麻醉药物以及手术因素都会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病率[3]。通过观察比较,我们认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使用,可为术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全麻苏醒期提供安全、满意的镇痛,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ognas LK,Elkjaer P.Anaesthesia in day case laparoscopic female sterilization:a comparision of two anaesthetic methods.Acta Anaesthesiol Scang,2004,48(7):899
[2] 徐国柱,李晓玲,段砺瑕,等. 氟比洛芬酯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856-848
[3] 庄新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6
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可控性好,停药后苏醒迅速,但使用瑞芬太尼镇痛消失较快致使麻醉苏醒期患儿会出现躁动,哭闹。我们将氟比洛芬酯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手术,观察对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的患儿 60例,ASAⅠ~Ⅱ级,年龄 4~12岁,体重 17~38kg,手术时间 30~45 min。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例。Ⅰ组为瑞芬太尼组,Ⅱ组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组。两组在体重、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4~6h,术前2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 0.015 mg/kg。常规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1~2μg/kg;Ⅱ组于术前15分钟静注氟比洛芬酯1.5mg/kg,经口快速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两组持续输注丙泊酚4 mg/kg,瑞芬太尼0.4~lμg/kg,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输注。
1.3 观察指标:连续观察两组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躁动采用4分量表进行评估:(1)安静;(2)不安静,但能容易安静下来;(3)中度躁动不安;(4)反抗,兴奋或定向力障碍。1级和2级为无躁动,3级和4级为躁动。
1.4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儿均于循环稳定,呼吸道通畅,病情稳定后回病房。两组间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躁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两组患儿均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的手术刺激性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手术后创面组织水肿,易发生呼吸道梗阻。瑞芬太尼消除半衰期短,不论手术时间长短,术中泵入浓度高低,停药后其血药浓度立即降低,镇痛作用同时消失。其起效迅速、镇痛强、体内不蓄积,有研究表明在 2~12岁的儿童,瑞芬太尼的药物代谢与成人是一致的[1],丙泊酚为一种短效静脉麻醉药,二者联合,具有快速苏醒和麻醉可调控性好的优势。
表1 两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情况n(%)
注:Ⅱ组与Ⅰ组比较,*P<0.05。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起效前存在潜伏期,对血液中已经产生的前列腺素样致痛物质无拮抗作用,所以术前用药镇痛效果更好,国内的研究显示,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可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肿瘤部位,提高痛阈,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2]。在对照组的观察中,Ⅰ组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发生率较高,疼痛为患儿拔管后最主要诉说的不适。本研究中,说明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静注能防止停药后疼痛的过早出现。国内相关资料表明,小儿全身麻醉后躁动常常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还没有一种单一的病因能够完全解释为何小儿全麻后出现躁动。同时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患者、麻醉药物以及手术因素都会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病率[3]。通过观察比较,我们认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瑞芬太尼使用,可为术小儿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全麻苏醒期提供安全、满意的镇痛,能有效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Rognas LK,Elkjaer P.Anaesthesia in day case laparoscopic female sterilization:a comparision of two anaesthetic methods.Acta Anaesthesiol Scang,2004,48(7):899
[2] 徐国柱,李晓玲,段砺瑕,等. 氟比洛芬酯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中度术后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856-848
[3] 庄新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