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58-02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为肥胖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又有短期内胰岛素分泌衰竭的特征,一旦糖毒性改善,胰岛功能随之改善。格列吡嗪缓释片对改善胰岛素基础分泌有很好的帮助,而二甲双胍既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又有减肥作用,二者合用不失为天仙配(最佳组合),同时又方便了患者。本研究结合患者严格的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治疗,探讨了口服药物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选择新诊断T2DM病人(参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46例,男26例,女20例。排除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肝功能正常。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给予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一日二次,1-2片/次,以空腹血糖(FPG)3.9-6.1mmol/L为达标值逐步调整格列吡嗪缓释片用量。二甲双胍起始量一日三次,2片/次,与进餐同服,以饭后血糖7-9mmol/L为达标值,主要以调整饭量为主,5天调整一次饭量。运动量每餐后20-30分钟。治疗期间均采用罗氏血糖仪(活力型)监测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睡前血糖,要求患者记录日常生活中不良事件。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FIns)/22.5)。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HOMA-IR呈非正态分布取其自然对数,使之正态化后进行分析。全部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及HbA1C变化(见表1):治疗3月后,FPG、2hPG 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2.2 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3月后FIns、空腹C肽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2.3 低血糖情况:整个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9次,其中夜间低血糖1次,均于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表1 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变化(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表2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分泌胰岛素呈双相[1],第1时相分泌减少是T2DM患者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2],持续的高血糖既是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后果也是它的诱因。如果及早恢复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同时改善胰岛素自身及其受体敏感性,就可以打断这些恶性循环。Weng等[3]报道,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使T2DM患者B细胞功能更好的恢复。Langouche等[4]报道,进行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增加,循环中C-P和脂联素水平升高,表明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改善胰岛素自身及受体敏感性对于B细胞功能恢复同样非常重要。
早诊断、早治疗是缓解B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关键,改善糖利用(运动增加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改善胰岛功能,保存健存胰岛功能,防止糖毒性,合理饮食,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以及多年糖尿病患者永恒的治疗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可选择的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的方案有很多方式,但注射次数多,患者依从性差,胰岛素泵使用方便,但费用较高。口服促泌剂缓释片及双胍类药物,可改善患者依从性,加上较好的饮食、运动治疗配合,同时符合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早1次、晚1次服用,可维持24小时,无峰值现象。二甲双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适合肥胖患者,二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迅速降低血糖,可解除糖毒性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5]。
本研究应用格列吡嗪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46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结果显示,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2hPG、胰岛素抵抗均得到明显好转,同时方便好转提高依从性,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Rorsman P,Renstrom E.Insulin granule dynamics in pancreatic beta cells.Diabetologia, 2003,46:1029-1045
[2] Del Prato S.Loss of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leads to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Diabetologia, 2003,46(suppl 1):M2-M8
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为肥胖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又有短期内胰岛素分泌衰竭的特征,一旦糖毒性改善,胰岛功能随之改善。格列吡嗪缓释片对改善胰岛素基础分泌有很好的帮助,而二甲双胍既增加了胰岛素敏感性,又有减肥作用,二者合用不失为天仙配(最佳组合),同时又方便了患者。本研究结合患者严格的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治疗,探讨了口服药物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选择新诊断T2DM病人(参照1999年WHO诊断标准)46例,男26例,女20例。排除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肝功能正常。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给予格列吡嗪缓释片(秦苏,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一日二次,1-2片/次,以空腹血糖(FPG)3.9-6.1mmol/L为达标值逐步调整格列吡嗪缓释片用量。二甲双胍起始量一日三次,2片/次,与进餐同服,以饭后血糖7-9mmol/L为达标值,主要以调整饭量为主,5天调整一次饭量。运动量每餐后20-30分钟。治疗期间均采用罗氏血糖仪(活力型)监测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睡前血糖,要求患者记录日常生活中不良事件。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C-P)。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IR(FPG×FIns)/22.5)。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HOMA-IR呈非正态分布取其自然对数,使之正态化后进行分析。全部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糖及HbA1C变化(见表1):治疗3月后,FPG、2hPG 和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2.2 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见表2):治疗3月后FIns、空腹C肽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2.3 低血糖情况:整个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9次,其中夜间低血糖1次,均于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表1 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糖、HbA1C变化(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表2 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情况(x±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分泌胰岛素呈双相[1],第1时相分泌减少是T2DM患者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2],持续的高血糖既是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后果也是它的诱因。如果及早恢复第1时相胰岛素分泌,同时改善胰岛素自身及其受体敏感性,就可以打断这些恶性循环。Weng等[3]报道,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使T2DM患者B细胞功能更好的恢复。Langouche等[4]报道,进行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肌肉组织中的胰岛素信号增加,循环中C-P和脂联素水平升高,表明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改善胰岛素自身及受体敏感性对于B细胞功能恢复同样非常重要。
早诊断、早治疗是缓解B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关键,改善糖利用(运动增加肌肉组织,减少脂肪组织),改善胰岛功能,保存健存胰岛功能,防止糖毒性,合理饮食,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以及多年糖尿病患者永恒的治疗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可选择的胰岛素治疗及胰岛素敏感性恢复的方案有很多方式,但注射次数多,患者依从性差,胰岛素泵使用方便,但费用较高。口服促泌剂缓释片及双胍类药物,可改善患者依从性,加上较好的饮食、运动治疗配合,同时符合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早1次、晚1次服用,可维持24小时,无峰值现象。二甲双胍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适合肥胖患者,二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使患者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迅速降低血糖,可解除糖毒性诱发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5]。
本研究应用格列吡嗪缓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46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结果显示,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2hPG、胰岛素抵抗均得到明显好转,同时方便好转提高依从性,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Rorsman P,Renstrom E.Insulin granule dynamics in pancreatic beta cells.Diabetologia, 2003,46:1029-1045
[2] Del Prato S.Loss of early insulin secretion leads to postprandial hyperglycaemia. Diabetologia, 2003,46(suppl 1):M2-M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