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动情挥别21世纪10年代的尾巴之时,那些“苦大仇深”的命题似乎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的迹象。“南上加南”之类的流行语让社会情绪为之共鸣,甚至有悲观者言之凿凿:令人疲惫的2019年,将成为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对于广大自主汽车品牌来说,上述假设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成立的。举步维艰的向上之路,已然进入了更为残酷的淘汰赛阶段,离场,也就意味着无人挽留。
  不过,当我们摊开销量排行榜,希望的曙光也分外刺眼。2019年12月,吉利汽车给出了130,036辆的销量成绩单,不仅以39.3%的同比增幅创下历史新高,也静悄悄地超越了上汽通用,升至全行业第三位——抬起头,就能看到南北大众。而对于后二者来说,这无疑象征着自主阵营的威胁已经近在咫尺。
  一定有人记得,吉利汽车曾为2019年定下了152万辆的品牌全年销量目标。这个数字不单单彰显着“自主一哥”的气魄,也带着几分为汽车市场注入“强心针”的精神意义。可冷静来看,即便对于行驶在快车道上的吉利来说,这个数字也显得过于乐观了。
  2019年中,吉利汽车将品牌全年销量既定目标调整为136万辆,较原目标下降10%。2019年1-12月,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1,361,560辆,顺利达成该目标。
  此时,吉利汽车已然坐拥中国品牌乘用车最高销量以及最大市场份额的行业地位。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都算是跑赢了大盘。用网络上的话来形容就是:稳了。





  如此看来,吉利的战略调整是极为明智,同时也是颇具长远意义的。它所代表的中国汽车,也终于熬到了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的时代。而此处的正面竞争,已经不用再加双引号。个中过程,可谓有惊也有险,有苦也有甜。

喧嚣过后,一个更成熟的吉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在2019年表现出极度抗压能力,并且销量成绩不降反升的自主品牌,很有可能就是未来能够代表中国汽车的伟大企业。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很庆幸吉利能够当之无愧地说出自己就是那个No.1。
  事实上,身处逆境并告别了快速扩张的喧嚣,吉利下调产销目标这一举动已经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市场行为所能概括,在它的背后,是集团内部重新审视自身与外部的态度,是上下员工爱岗敬业、高度理性的操守,也是“让世界充满吉利”这一共同愿望的深化、成熟。



  今年夏天,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在做客《郭博士的会客室》时就曾谈到,吉利所走的路,比那些获利的“快捷方式”要慢得多,但他仍然认为只有一步步地夯实体系,真正的速度才会出来。从2018年开始,吉利推出产品就像下饺子一样,原因就在于体系力的建成。



  凭借五个造型中心、五个研发中心形成的研发体系,吉利目前已经拥有了SPA、CMA、BMA、PMA四大模块化架构组成的豪华阵容,堪称全球第一。慢慢来才会更快,说得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也能看到,过去的一年里,更多更好的吉利车出现在了你我身边。比如在颜值、驾乘、智能方面全面进阶的SUV“三好生”博越Pro,比如开辟全新MPV产品谱系的嘉际,比如动力总成诚意满满、百公里加速吊打一众豪华品牌强敌的星越,还有为年轻人量身定做、15分钟便被抢订一空的“网红车”icon……



  当然,吉利博越、缤越、帝豪、帝豪GS、远景X6、远景X3这几款产品力强劲、月销量普遍破万的市场担当,更是助力吉利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再上新台阶的主力部队,功不可没。
  着眼未来的新四化和出行服务等方面,吉利同样在不遗余力地布局。
  从时间线上看,2019年3月份,极星发布首款纯电动车型Polestar 2,全球首家生产基地也在中国成都正式投入运营;而后,吉利控股与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转型,致力于smart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4月份,吉利控股旗下定位于高端纯电动化的独立子品牌几何汽车在新加坡正式发布。6月份,宝腾汽车、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和马来西亚ALTEL公司正式签约,成立三方技术合资企业。









  9月份,曹操顺风车在杭州、成都两座城市上线运营,这也是国内首家推出顺风车业务的专车品牌(与此同时,曹操出行已经落地全国51城,市场占有率稳居B2C第一)。12月,吉利科技与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宣布,雙方聚焦高端出行服务的“耀出行”将于当月在杭州正式启动。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吉利的全球化进程也获得了不少成果。不仅进一步加强了中欧、中马、中白的合作交流,拓展了全球研发、造型中心的布局,也令宝腾、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等品牌“越盘越活”、加速复兴……
  可以说,吉利在过去的一年里,把朋友交遍了全中国、全世界。它的角色,也逐渐由一个立足本土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移动出行服务商。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从贯穿全年的营销活动中,你也不难看出吉利坚持“向上”的决心。
  11月23日,由吉利汽车与时尚集团联合举办的“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2019中国公开赛”在广州小蛮腰收官。在过去一个月里,这场活动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100个区域城市,共计约5000人入围赛事,累计垂直攀登高度超过2433.8米,活动总曝光量超过5亿次。
  包括奥运冠军孙杨、苏炳添,艺人李晨、何润东在内的几十位名人明星以及全国超过700多家媒体先后参与其中,和吉利一同奔跑。朋友圈里的一场场刷屏,不仅充分响应了“体质向上,精神更要向上”的赛事理念,也正是对“品牌向上”这一深层寓意的最好写照。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赛车场上也传来了喜讯。在2019 WTCR房车世界杯马来西亚站的比赛中,作为首个征战这一世界顶级房车赛事的中国品牌,领克车队延续了澳门站的状态,在雪邦赛道勇夺年度总冠军。至此,领克车队共获得9个车队冠军、8个车手冠军,成为这场赛事的最大赢家。夺冠次日,吉利便重金买下了纽约华尔街广场的大屏广告,让全世界一睹站在最高峰的中国车企的风采。
  即便在刺骨的寒风中,大家的步履都颇为艰难,但该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点儿也不能少。
  根据吉利此前发布的“20200战略”,吉利汽车将推出30款全新产品,以达成2020年产销200万辆的目标。今年内,吉利将把包括吉利icon、吉利FS11、领克05、领克06、几何纯电SUV在内的多款新车型推向市场。
  同时,吉利汽车也将以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和几何品牌为依托,向着180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目标发起冲锋。
  吉利的2019,没有抱怨,没有颓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背后没有什么捷径或者窍门,几乎全赖步步为营、人定胜天的持久意志。“未来”二字或许也不会充满什么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它更有可能呈现出吉利心目中的那层理想状态: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他文献
2020年就这样“偷偷”地到来了,以至于并未在大多数人的内心掀起什么波澜。  依稀记得1999年12月31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年少的我们幻想新世纪的太阳升起后,世界会发生如科幻电影中的翻天覆地变化。可是,生活依然如故,时间如流淌的小溪,只会渐渐显露出冲刷过后的痕迹。当我们偶然回望,才会猛然发现,原来当年是那个样子。  我们已经埋首太久了,久到只能在“996”中忘我地奔忙,久到忽略了身边他/她的欲言
期刊
在中国市场上,斯柯达则呈现出另一种状态。作为大众品牌下的一员,它是2019年里唯一下滑的品牌。甚至在今年一季度,其在华仅售出了2.9万辆新车,同比下滑54%。  严重的销量下滑,让这家百年车企如坐针毡,如何在2020年重振当年英姿,是摆在斯柯达面前的首要问题。换句话说,如今的斯柯达,像极了当年的斯巴达的勇士,在面对敌人大军的来袭,必须做好奋力地抵抗。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各家车
期刊
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马斯克亲临现场  2020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向首批普通消费者交付国产Model 3,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莅临现场,为消费者交付新车。  此次交付的新车均为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官方指导价为29.905万元,0-100km/h加速成绩为5.6秒,国标工况续航里程为445km,且标配了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 PSA与FCA正式签约全球第四大车企诞生  2 0
期刊
2013年党中央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即在对象、因村派人、项目安排、脱贫成效、资金使用、措施到位这六个方面都要做到精准。要真正理解“精准扶贫”工作,就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做到高质量扶贫、低概率返贫。目前,在人民主要需求矛盾发生转移,追求各要素全面发展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以收入作为贫困的评判标准显得相对“狭隘”,容易忽视再次返贫的问题。如何在扶贫过程中做到标本兼治,减少贫困脆弱性,加强农户在抗风险、抵御冲击方面的能力,是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资产扶贫开始进入研究和决策者的视野。
  资产贫困
丰田从1997年到2013年仅售出了500万辆混合动力车,但在2017年却迅速突破了1000万大关;仅仅三年后的2020年,第一季度就超过了1500万。  油电混合动力技术结合了电机和发动机的优势,其运行逻辑也非常简单,在发动机高耗能工况用电机代替,提供电机行驶的电池能量则来自于整车行驶过程中被浪费的能量,比如刹车动能回收,还有就是发动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多余能量。这一套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并没有从
期刊
Dragon Face设计语言、0.233Cd世界第三的风阻系数、3.9s的0-100km/h加速时间、100-0km/h仅需32.8m的刹车距离、80km/h的麋鹿测试稳定表现,还有最新最强的刀片电池加身,关于比亚迪汉的讨论数不胜数。  在汉的身上不仅看到了比亚迪的实力,也看到了比亚迪的期待。显然,这台浓缩了比亚迪最新设计和技术的车型,已经具备了带领比亚迪冲击高端的实力。颜值提升 比亚迪三大设计
期刊
比亚迪汉必然也是一个狠角色,早在2015年,它的呼声就响彻在各大论坛和门户网站,每一次信息披露和细节曝光都不亚于一次新车发布,同行们更是抱着管中窥豹的心态去分析这辆对于比亚迪而言极其重磅的车型。如今,我们总算迎来这辆车的首次静态评测,站在车旁,其震撼不言而喻,也可以让你回想起过去你所看过的它的每一个细节。  很多网友愿意把这辆车的颜值和定位归结到奥迪A7、保时捷TAYCAN范畴里,虽然明知道他们的
期刊
2019年的最后一天,坐在办公室的我有点慌乱。看着渐次离开的同事,听着相互之间的新年祝福,又一年悄然离去。忙忙碌碌中的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告别今天,怎样迎接明天?朋友圈里辞旧迎新,汽车人这一年更加忙碌,愈发焦虑,想必这一年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容易,这是新常态。  前一天,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长安汽车董事长张宝林面带微笑匆匆而来,我们看不到他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更多的是如履薄冰的危机感。用他的话说
期刊
从1994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开始,到2003年华晨宝马成立,时至今日宝马入华已经整整二十五年,特别当2012年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单一市场之后,宝马与中国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2018年,宝马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在华销量记录。而去年,2019年中国豪华品牌销量冠军的桂冠,已经戴到它的头上。  如今,当我们来到2020年的起点,回望宝马过去在华的365天,你也许会发现,几个简单的关键词,便可以勾勒出
期刊
时间是有惯性的,在带了半年的口罩之后,你突然发现,没有口罩,已经很难再出门了。很多时候,惯性一旦形成,要想换个轨道,并不容易。  正如当下的汽车行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下行的轨道,没人敢拍着胸脯保证何时能重回增长。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必须打起12分精神,撑过冬天,迎接下一次春天的到来。UNI-T正是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它是长安品牌冲破黑暗的第一道指引之光。设计保鲜期至少5年  在停車场第一眼见到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