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1980年第2期发表了王宗炎同志的一篇书评(《评张道真著〈实用英语语法〉》),作者在文中对于把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和“次要成分”(宾语、定语、状语等)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不用逐层分析法,而以词为单位”,“在道理上既说不过去,在实践上又行不通”。作者主张采取现代语法学者的通常做法,“在分析句子结构时,第一步分为主语、谓语两部分,然后在主语、谓语中找出中心词和修饰语或者连带成分”。这个论点在一部分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兴趣和共鸣,他们对二十多年来流行国内的主次成分说的合理性表示怀疑。本刊1980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句子成分问题》一文,就是代表了这种意见。本刊接受该文作者林宗棠同志的建议,从本期起开辟一栏进行关于英语句子成分问题的讨论。下面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马寿祥同志的《英语句子成分刍议》,也是不赞成主次成分说的。文章的主要论点是:英语句子一般由主语和调语两“部分”组成,宾语、补语(表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与主语、谓语的关系,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局部与全体的关系。现在流行的把句子成分划分为主要和次要成分的做法,并不足以揭示各种成分之间的真实关系,而只能导致定义与内容的抵触,理论与实用的脱节。另一篇范兆昀同志的文章,是拥护主次成分说的,认为此说是来自俄语语法的有益的移植。作者对张著《实用英语语法》一书作了比较充分的肯定。 句子成分问题的讨论,将会牵涉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要找到圆满的解决途径绝非易事。例如,句子首先都要分成主语和谓语两部分,这样一分为二是否普遍适用?是不是在某些句子中还有一些成分既不属于主语:也不属于谓语?或者既属于主语又属于谓语?有没有一种句子根本就不可能一切两半地分成主语和谓语两部分?诸如此类的难题还不少。 怎样分析英语句子结构,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教与学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理论的探讨,更要取决于实践的检验。所以我们的讨论不仅要着眼于逻辑分析的妥当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依据实际应用上的利弊来衡量一种句子结构分析方法。 英语句子成分问题的讨论,对于其他语言(包括汉语在内)的语法研究,很可能也会具有一定的兴味和意义。同时,英语研究者也可以从其他语言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