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机智应对“舞台事故”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m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早年间在京连日挂牌上演《黄金台》,很是辛苦,于是他慧在出场前打个盹休息。谁知过于劳顿睡了过去。突闻鼓点云锣。蓦然惊起出场亮相。仅束纲巾。忘了加上纱帽。台下座无虚席众目睽睽。开始有人起哄叫倒好。
  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粘泥,再大的腕儿也有一时失误、马失前蹄的时候。早先的观众可是很严格的,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谭鑫培、马连良、梅兰芳,你出错了,崴泥了,也照样叫你的倒好,大师也有尴尬的一刻。但是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都坦然接受,要么机智应变,变被动为主动,要么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更上一层楼,让人佩服。下面是一些大师名角儿吃倒好的小故事。程长庚大师的开门黑
  相传,咱们京剧鼻祖程长庚先生初到京演出,第一场打炮戏就唱砸了,观众喝了倒彩,这无疑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因而气馁,而是更加发奋,经人介绍,入保定著名的昆曲科班和盛成再次坐科。在三年的科班学习中,程长庚一丝不苟,从唱、念、表演到发音吐字,都认真对待,刻苦练习。他嗓音洪亮,音调高,但唱来发飘,不够厚重坚实。为此他用心钻研,孜孜不倦地苦练,虚心向人请教,终于练成了独具一格的“脑后音”的唱法,艺技精进。
  回京城演出后,一日,应某权贵堂会,在座者皆这官贵人,程长庚演《文晤关》,饰伍子胥,“冠剑雄豪,音节慷慨,奇侠之气,亢爽之容,动人肝膈,座客数百皆大惊起立”,由此誉满京城。道光末年,他已是三庆班的班主和首席老生。咸丰年间,程长庚带三庆班进宫为咸丰帝演出,受到称赞,被赏五品顶戴,任内廷供奉,领戏曲艺人团体“精忠庙”会首,总管三庆、春台、四喜三大徽班。
  谭鑫培打盹后机智应变
  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早年间在京连日挂牌上演《黄金台》,很是辛苦,于是他想在出场前打个盹休息,谁知过于劳顿睡了过去。突闻鼓点云锣,蓦然惊起出场亮相,仅束纲巾,忘了加上纱帽。台下座无虚席众目睽睽,开始有人起哄叫倒好。谭见状悟知,却并不慌乱,从容念白:“国事乱如麻,忘却戴乌纱”。然后在锣鼓声中稳步踱回,顿时,满堂雷动。老谭的机智应变成就一段梨园佳话。
  民国元年(1912年)谭老板第五次来沪,是新新舞台黄楚九所请,这时谭鑫培已被誉为“伶界大王”,共演出了四十余天,观众趋之若鹜,但是也有一段小插曲。某天他演《盗魂铃》,观众中有人叫倒好,新新舞台出面殴打此人,以致引起纠纷,后来谭鑫培登报申明,取消“伶界大王”称号。
  原来在戏中他扮的猪八戒爬上三张桌子,却摇摇头装作不敢跳,又下来了。结果被观众叫了倒好,因为当地一位名角每演此处必翻一个“台漫”。后来有人劝谭也翻,谭执意不肯,真是谭鑫培不敢翻吗?不是,他对身边的人道出了原诿:要是翻下去,那就不是猪八戒了。
  杨小楼的一次舞台事故
  传说有一年“二月二”宫里耍龙灯,“武生泰斗”杨小楼耍珠子,不慎把戏台角上的檀香木架子撞倒了,人皆大惊。慈禧立即传杨小楼,杨赶忙跪倒认罪。她问杨今日何故,杨说:“奴才今儿个唱了四出《挑滑车》,太累了,才无心惊了驾。”这时慈禧却说:“真难为你了,今后可别再应这么多活儿,赏你二十两银子,回去休息吧!”接着耍珠子的李寿山想,这倒不错,不加罪反加钱,我也来一手。他故意把台角的架子撞倒,人们又是一惊。慈禧见状道:“你看三元杨小楼的小名一得了赏,也想试试?来呀,传竿子!”竿子就是灌了铅的竹竿,打在身上特别痛,李寿山闻听,赶紧跪地求饶。
  谭富英勉强“叫小番”
  这段故事也是一段很有名的梨园逸事,相信很多朋友也听过。没错,又是在天津,哈哈,天津的戏迷原则性是很强的,任你多大腕儿,唱不好就嗵,你唱得好了又马上回转叫你好。谭富英演四郎探母《坐宫》最后的嘎调“叫小番”,大家知道,任何人把这个嘎调唱好了,必得满堂彩。其实,这并不全凭嗓子好,要使滑音,用点技巧,就能扶摇而上了;以谭知怎么紧张了,嘎调没有上去,台下立刻报以倒彩,有一小部分人竟离座而去,好像他买一张票,就为来听这一句“叫小番”似的。谭富英嘎调没有上去,当然心中惭愧惶急,于是从“出关”一场起,加倍卖力,每一段、每一句唱都铆上,而留下来的大部分观众就有福了。
  从此谭富英视《探母》为畏途。而天津观众就奇怪了,你如果认为谭富英《探母》的嘎调上不去,不好,那你可以不去听啊;却叉不然,一贴《四郎探母》,即使加价,必要满座。嘎调上不去,叫倒好,走人;但是,下次《探母》还买票去听。在观众与戏院的压力之下,谭富英是每次非唱《探母》不可,而“叫小番”成了他的心病,唱到这里,心情必然紧张,而必然上不去,必然落倒彩,下面的戏必须特别卖力,每次唱完《探母》,就过分劳累啦!后来,总算在天津几位爱护谭富英的朋友策划之下,把这个问题解决啦,却也费了一番组织功夫,动员许多人力。方法是:在演《探母》这一天,预先在楼下前排、中排、后排,和楼上前排与后排部分,各买了几十张票。在谭富英唱到“叫小番”时候,“小”字刚开口,埋伏人员就立刻一齐大声喝正彩,叫好。这“番”就在如雷彩声中唱出来,上去也好,上不去也好,都埋在彩声里,一般观众都听不出来,以为这次真上去了,也跟着叫好儿。事实上,那晚上富英的“番”字上去了,不过稍为勉强一点。但这是“叫小番”第一次没落倒彩,他心理上的威胁解除了。此后再唱,不用护航人员,“叫小番”也平稳过关了。
  荀慧生第一次登台忘词
  据说荀慧生先生第一次登台的经历也是失败的。那天,荀慧生的师傅庞启发安排他唱的是《三娘教子》。年幼的荀慧生扮演的是三夫人王春娥。当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死后刚过三个月,戏院仍然禁用大小锣、堂鼓之类的乐器。所以,庞启发手敲枣木梆子,以口代锣,用嘴念锣经,为荀慧生“伴奏”。
  荀慧生站在舞台中央,很无助的样子。庞启发已经哼起了过门,可是荀慧生仍然木木地站在台中央,怎么也张不开口——他忘词了。此时荀慧生的耳朵里灌满了台帘一侧师傅“词儿,词儿”的低声呼唤。他知道,师傅是在提醒他“赶紧说词儿”。可是,他只知道转身“逃”到台下。于是,观众的倒好声响成一片。   荀慧生刚跑到师傅身边,就见庞启发抡起手中的枣木梆子朝他打来。挨过了打,叉被提醒了词儿,荀慧生重新跑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但是,因犯错而自然生成的羞愧,因毒打而火辣辣的疼痛,使他忍不住想哭。
  回家后,荀慧生叉挨了一顿毒打。从此,他落下了病,满脑子都是“词儿”。他发誓“再也不能忘词儿了”。这是他当时朴素而真实的决心。为此,他为自己取了新名字:“荀词”,用以铭记第一次唱戏就忘词的难忘经历。甚至许多年以后,他还在一枚闲章上,请人刻下这样一句话:“河北东光是我家,荀词慧生是我名。”
  京剧大师机智应对“舞台事故”
  邢大军
  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早年间在京连日挂牌上演《黄金台》,很是辛苦,于是他慧在出场前打个盹休息。谁知过于劳顿睡了过去。突闻鼓点云锣。蓦然惊起出场亮相。仅束纲巾。忘了加上纱帽。台下座无虚席众目睽睽。开始有人起哄叫倒好。
  话说常在河边走,怎能不粘泥,再大的腕儿也有一时失误、马失前蹄的时候。早先的观众可是很严格的,不管你是谁,哪怕是谭鑫培、马连良、梅兰芳,你出错了,崴泥了,也照样叫你的倒好,大师也有尴尬的一刻。但是大师就是大师,他们都坦然接受,要么机智应变,变被动为主动,要么知耻而后勇,改过自新,更上一层楼,让人佩服。下面是一些大师名角儿吃倒好的小故事。程长庚大师的开门黑
  相传,咱们京剧鼻祖程长庚先生初到京演出,第一场打炮戏就唱砸了,观众喝了倒彩,这无疑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因而气馁,而是更加发奋,经人介绍,入保定著名的昆曲科班和盛成再次坐科。在三年的科班学习中,程长庚一丝不苟,从唱、念、表演到发音吐字,都认真对待,刻苦练习。他嗓音洪亮,音调高,但唱来发飘,不够厚重坚实。为此他用心钻研,孜孜不倦地苦练,虚心向人请教,终于练成了独具一格的“脑后音”的唱法,艺技精进。
  回京城演出后,一日,应某权贵堂会,在座者皆这官贵人,程长庚演《文晤关》,饰伍子胥,“冠剑雄豪,音节慷慨,奇侠之气,亢爽之容,动人肝膈,座客数百皆大惊起立”,由此誉满京城。道光末年,他已是三庆班的班主和首席老生。咸丰年间,程长庚带三庆班进宫为咸丰帝演出,受到称赞,被赏五品顶戴,任内廷供奉,领戏曲艺人团体“精忠庙”会首,总管三庆、春台、四喜三大徽班。
  谭鑫培打盹后机智应变
  伶界大王谭鑫培先生早年间在京连日挂牌上演《黄金台》,很是辛苦,于是他想在出场前打个盹休息,谁知过于劳顿睡了过去。突闻鼓点云锣,蓦然惊起出场亮相,仅束纲巾,忘了加上纱帽。台下座无虚席众目睽睽,开始有人起哄叫倒好。谭见状悟知,却并不慌乱,从容念白:“国事乱如麻,忘却戴乌纱”。然后在锣鼓声中稳步踱回,顿时,满堂雷动。老谭的机智应变成就一段梨园佳话。
  民国元年(1912年)谭老板第五次来沪,是新新舞台黄楚九所请,这时谭鑫培已被誉为“伶界大王”,共演出了四十余天,观众趋之若鹜,但是也有一段小插曲。某天他演《盗魂铃》,观众中有人叫倒好,新新舞台出面殴打此人,以致引起纠纷,后来谭鑫培登报申明,取消“伶界大王”称号。
  原来在戏中他扮的猪八戒爬上三张桌子,却摇摇头装作不敢跳,又下来了。结果被观众叫了倒好,因为当地一位名角每演此处必翻一个“台漫”。后来有人劝谭也翻,谭执意不肯,真是谭鑫培不敢翻吗?不是,他对身边的人道出了原诿:要是翻下去,那就不是猪八戒了。
  杨小楼的一次舞台事故
  传说有一年“二月二”宫里耍龙灯,“武生泰斗”杨小楼耍珠子,不慎把戏台角上的檀香木架子撞倒了,人皆大惊。慈禧立即传杨小楼,杨赶忙跪倒认罪。她问杨今日何故,杨说:“奴才今儿个唱了四出《挑滑车》,太累了,才无心惊了驾。”这时慈禧却说:“真难为你了,今后可别再应这么多活儿,赏你二十两银子,回去休息吧!”接着耍珠子的李寿山想,这倒不错,不加罪反加钱,我也来一手。他故意把台角的架子撞倒,人们又是一惊。慈禧见状道:“你看三元杨小楼的小名一得了赏,也想试试?来呀,传竿子!”竿子就是灌了铅的竹竿,打在身上特别痛,李寿山闻听,赶紧跪地求饶。
  谭富英勉强“叫小番”
  这段故事也是一段很有名的梨园逸事,相信很多朋友也听过。没错,又是在天津,哈哈,天津的戏迷原则性是很强的,任你多大腕儿,唱不好就嗵,你唱得好了又马上回转叫你好。谭富英演四郎探母《坐宫》最后的嘎调“叫小番”,大家知道,任何人把这个嘎调唱好了,必得满堂彩。其实,这并不全凭嗓子好,要使滑音,用点技巧,就能扶摇而上了;以谭知怎么紧张了,嘎调没有上去,台下立刻报以倒彩,有一小部分人竟离座而去,好像他买一张票,就为来听这一句“叫小番”似的。谭富英嘎调没有上去,当然心中惭愧惶急,于是从“出关”一场起,加倍卖力,每一段、每一句唱都铆上,而留下来的大部分观众就有福了。
  从此谭富英视《探母》为畏途。而天津观众就奇怪了,你如果认为谭富英《探母》的嘎调上不去,不好,那你可以不去听啊;却叉不然,一贴《四郎探母》,即使加价,必要满座。嘎调上不去,叫倒好,走人;但是,下次《探母》还买票去听。在观众与戏院的压力之下,谭富英是每次非唱《探母》不可,而“叫小番”成了他的心病,唱到这里,心情必然紧张,而必然上不去,必然落倒彩,下面的戏必须特别卖力,每次唱完《探母》,就过分劳累啦!后来,总算在天津几位爱护谭富英的朋友策划之下,把这个问题解决啦,却也费了一番组织功夫,动员许多人力。方法是:在演《探母》这一天,预先在楼下前排、中排、后排,和楼上前排与后排部分,各买了几十张票。在谭富英唱到“叫小番”时候,“小”字刚开口,埋伏人员就立刻一齐大声喝正彩,叫好。这“番”就在如雷彩声中唱出来,上去也好,上不去也好,都埋在彩声里,一般观众都听不出来,以为这次真上去了,也跟着叫好儿。事实上,那晚上富英的“番”字上去了,不过稍为勉强一点。但这是“叫小番”第一次没落倒彩,他心理上的威胁解除了。此后再唱,不用护航人员,“叫小番”也平稳过关了。
  荀慧生第一次登台忘词
  据说荀慧生先生第一次登台的经历也是失败的。那天,荀慧生的师傅庞启发安排他唱的是《三娘教子》。年幼的荀慧生扮演的是三夫人王春娥。当时,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死后刚过三个月,戏院仍然禁用大小锣、堂鼓之类的乐器。所以,庞启发手敲枣木梆子,以口代锣,用嘴念锣经,为荀慧生“伴奏”。
  荀慧生站在舞台中央,很无助的样子。庞启发已经哼起了过门,可是荀慧生仍然木木地站在台中央,怎么也张不开口——他忘词了。此时荀慧生的耳朵里灌满了台帘一侧师傅“词儿,词儿”的低声呼唤。他知道,师傅是在提醒他“赶紧说词儿”。可是,他只知道转身“逃”到台下。于是,观众的倒好声响成一片。
  荀慧生刚跑到师傅身边,就见庞启发抡起手中的枣木梆子朝他打来。挨过了打,叉被提醒了词儿,荀慧生重新跑回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但是,因犯错而自然生成的羞愧,因毒打而火辣辣的疼痛,使他忍不住想哭。
  回家后,荀慧生叉挨了一顿毒打。从此,他落下了病,满脑子都是“词儿”。他发誓“再也不能忘词儿了”。这是他当时朴素而真实的决心。为此,他为自己取了新名字:“荀词”,用以铭记第一次唱戏就忘词的难忘经历。甚至许多年以后,他还在一枚闲章上,请人刻下这样一句话:“河北东光是我家,荀词慧生是我名。”
其他文献
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一个优秀的医学专家到一个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再到科学家型医生,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传奇。  3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在3月5日“学雷锋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李勇杰等10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将会陆续播报“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让被冠以“中国细
期刊
饶家驹1913年来华传教,曾任上海天主教所办各外侨子弟学校童子军指导员。随着《拉贝日记》及其传记、电影发行,德国商人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国际人道主义行动为国人与世人所知。而早于南京陷落,法国教父饶家驹就在今上海方浜中路、人民路内创立战时平民救援难民区一饶家驹区,并延续至1940年,保护了30多万中国难民。很多学者认为,这位在中国抗战中失去右手的独臂教父,堪称“上海拉贝”。  在租界设立难民
期刊
撤贝宁善解人意,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因势利导,为人打圆场,使参加他节目的人高兴而来,欢陕而归。  撒贝宁1999年开始主持《今日说法》法制并被大众所追捧。主持央视全新娱乐节目《我们有一套》时一改往日严肃镇定形象,幽默风趣、才华横溢尽显。一个电话改变命运  1976年撤贝宁在广东湛江出生,父母都是军人,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撤贝宁从小到大都被艺术熏陶着,自幼热爱演讲的他曾创下了演讲的神话,小学二年级时父
期刊
9月初,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网页上发布了一条一句话消息“尹希晋升到正教授”,这短短一句话背后的信息量可大得很。  首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尹希很年轻,1983年12月出生的他今年还未满32岁。在尹希之前,同样来自中科大少年班的庄小威在34岁时成为哈佛正教授。尹希此时晋升为正教授,打破了这一纪录。  在成长的道路上,尹希一路都是别人眼里的“超常儿童”。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给尹希规划的
期刊
肖树英是北京朝阳区城建开发公司总工办高级工程师,朝阳土建协会副理事长。我们从相识到相知近六十年的风雨路程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就是我的座右铭,他就是我的床前灯随时照亮着我。他对同学朋友一片真情心热如火,记得还在上学时我的父亲有病住院,他夜深风寒跨过护栏探望我的父亲。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工作后困难时期,他省下粮票给我吃,我因身体不适他提前找好大夫备好点心带我去就医。后来数年他经常找我们几个谈心共同奋进绝
期刊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躲避追捕逃出北京城,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1899年4月中旬,康有为一行到达加拿大域多利(今维多利亚)。故国已远,流离有日,但码头上只有一名当地华人前来迎接等候,康有为不禁大失所望。  逃出中国后,康有为本想到英国避难,但英政府却不想招惹他这个是非之人。无奈之下,康有为转而求助于日本。可刚在日本住了半
期刊
提到刘禅,几乎世人都觉得他是个不但昏庸,甚至还有一点弱智的君主,因为他小名阿斗,于是,有人还创造了一个成语——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蠢人难以成材。  但是,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吗?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描述,说诸葛亮尝对人言,刘禅“智量甚大”。有人将此话转告给刘备,刘备很是高兴,所以在遗诏中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意思是说,连诸葛亮都说你要比想象中的聪
期刊
抗战中,我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四师下属某连任伙夫。1943年那年,我才16岁,连长见我人小个子矮,就安排我在伙房打下手,一干就是两年。至今记得早上领饭时经常拍打我脑瓜的战友大刘,那一年与鬼子打一仗下来,他就永远地消失了。  许多时候,早上还百十号人热热闹闹斗嘴呢,到下午战斗归来,就只有二十来人了,饭做好了没人过来吃,难受痛心呀!别看我们是后勤,在关键时候,接到命令也端起卡宾抢冲向前线,把仇恨的子弹射
期刊
3年前,一场横祸夺走丈夫性命,北京女子赵静的幸福断崖式崩塌。频繁逼债中,她与“杀夫凶手”林子健互生情愫。  北京女子赵静与“杀夫凶手”林子健竟然走进婚姻,迎接他们的又是纠结、动荡。泪眼纷飞且步步沉重的再婚时代,这对沧桑夫妻将何去何从?  横祸毁灭两个家与“杀夫凶手”惺惺相惜  2012年3月12日,北京一个平静的星期天,一场飞来横祸猝然袭击赵静。上午10时,丈夫张文山拎着水桶、抹布,下楼洗新买的福
期刊
3月8日,首都博物馆推出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为参观者揭示了妇好这位生活在3000多年以前的巾帼英雄的不平凡的一生……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妇好究竟是何许人也?  1976年夏天,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遗址上,考古工作者们挥汗如雨,一座保存完整、没被盗过的商代大墓正被一点点地挖掘出来。  令许多考古学家大吃一惊的是,这座墓里的随葬物品极其丰富,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