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而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创新 和谐氛围 抒真情 个性 习作途径 表扬激励
江泽民主席在北大百年校庆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国家教育部在跨世纪发展战略中也把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重点培养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任务。那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近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起创新的火花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感悟,平等对话,彼此信任,与学生交语又交心。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交流讨论,求同存异,而且要适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形式,如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故事激趣等,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我要写”的激情写作的境界,从而奔涌出情感的激流,磨砺思想的锋刃,激起创新的火花。
二、大胆表达自我 激发创新的潜能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学生只有把写作当作一种内在需要,当成是自己渲泻情感,放飞理想的舞台时,他们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才会意有所及,言而不尽。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创作行为,珍惜他们的创作成果,在作文教学中要减少统一要求,加大学生自由写作的力度,让学生自主命题、选材、立意,“随兴所至,信手为文”,真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只是说教师要减少对作文要求的繁琐约束,不宜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展示个性色彩 拓展创新的空间
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生活,培养其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基础,情感体验与兴趣爱好因人而异,他们的表述也必然会千差万别。特长的展示,个性的张扬,必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写作的兴趣,诱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如此,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
四、广辟习作途径,夯实创新的根基
(一)充分挖掘文本习作资源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认真解读文本,积极思索,或多角度解题立意,或旧材新用,灵活生成,或随文剪裁,展开想象,或对比迁移,体验感受等等,不一而足。
(二)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
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开辟专栏,讨论提高
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出现的重大事件、好人好事或一些热点话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讨论说理的创新园地。
(四)体验生活,融入社会
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可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或:结合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以求将来更好服务于社会。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其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是学生积极创新的成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尊重学生个性、引导个性创新这条基本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广辟训练途径,鼓励自主表达,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如此,明天的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是奇葩绽放,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凤飞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2]陈波文.尊重个性 呵护灵性[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3]谢群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5.6
[4]刘碧芳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6.4
[5]李冰霖文.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11
[6]施燕红.课课有素材 时时有契机[J]:教学月刊.2006.10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
[关键词]创新 和谐氛围 抒真情 个性 习作途径 表扬激励
江泽民主席在北大百年校庆上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体现。”国家教育部在跨世纪发展战略中也把创新能力作为新世纪的重点培养目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任务。那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结合近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营造和谐氛围 激起创新的火花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感悟,平等对话,彼此信任,与学生交语又交心。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交流讨论,求同存异,而且要适时采取一些有效的形式,如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故事激趣等,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我要写”的激情写作的境界,从而奔涌出情感的激流,磨砺思想的锋刃,激起创新的火花。
二、大胆表达自我 激发创新的潜能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敢于质疑,勇于争辩。学生只有把写作当作一种内在需要,当成是自己渲泻情感,放飞理想的舞台时,他们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才会意有所及,言而不尽。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创作行为,珍惜他们的创作成果,在作文教学中要减少统一要求,加大学生自由写作的力度,让学生自主命题、选材、立意,“随兴所至,信手为文”,真切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只是说教师要减少对作文要求的繁琐约束,不宜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
三、展示个性色彩 拓展创新的空间
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是《语文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生活,培养其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基础,情感体验与兴趣爱好因人而异,他们的表述也必然会千差万别。特长的展示,个性的张扬,必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写作的兴趣,诱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如此,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自在地翱翔”。
四、广辟习作途径,夯实创新的根基
(一)充分挖掘文本习作资源
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认真解读文本,积极思索,或多角度解题立意,或旧材新用,灵活生成,或随文剪裁,展开想象,或对比迁移,体验感受等等,不一而足。
(二)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
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战、擂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开辟专栏,讨论提高
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的出现的重大事件、好人好事或一些热点话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讨论说理的创新园地。
(四)体验生活,融入社会
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可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或:结合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以求将来更好服务于社会。
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是其个性独特感受、体验的结晶,是学生积极创新的成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尊重学生个性、引导个性创新这条基本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广辟训练途径,鼓励自主表达,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如此,明天的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是奇葩绽放,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凤飞文.个性化作文教学与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2]陈波文.尊重个性 呵护灵性[J]:语文教学之友.2006.4
[3]谢群文.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研究》.2005.6
[4]刘碧芳文.浅谈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南平师专学报.2006.4
[5]李冰霖文.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J]:小学各科教与学.2006.11
[6]施燕红.课课有素材 时时有契机[J]:教学月刊.2006.10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