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欣赏课占总教学量的比重相对较多,大多数专业音乐教师认为,欣赏课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音乐欣赏这一课程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还能学到一般音乐课程设计中所没有的内容,即不断扩大音乐视野,让学生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爱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不断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情趣,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 审美能力 课程设计 美感
一、站在民族这一角度来看音乐教学所具有的民族情
不论什么类别的音乐都具有它的民族特性。因此,我们说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更应该注重在音乐民族性这一特点上进行作品的分析挖掘。民族文化是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也是所有音乐人不断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的根基,那么,作品中所要挖掘音乐个性也源于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并掌握诸多有着民族本身特色的音乐,我们经常会在作品的选择上使用具有非常意义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是正确选择,比如把同一作曲家的众多音乐作品都整理出来,特别是我国著名音乐人的有着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欣赏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音乐文化和人文历史及我国的民族特点,加之与国外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比较之后,更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伟大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感受到具有深厚民族情节的音乐之美,让学生在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提高赏析美感
要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那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而想象教学这一方法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那么,同样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可将想象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欣赏。想象的本身就是创造,也是心理的动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听赏音乐的时候,对乐曲中的旋律展开想象,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再酝酿和加工,产生与曲作者心灵上的共鸣。想象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没有了想象,欣赏则无从谈起,一首乐曲听一遍和听十遍的效果是一样的,倒不如不学、不赏,所以说没有了想象就更加谈不上欣赏音乐作品。要提高学生的想角力和创造性,那么在作曲的选择上就得进行适合的选择,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及特点的音乐作品,这个环节对于作品的欣赏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情景交融是描绘性音乐的本质,如《百鸟朝凤》、《牧歌》、《天鹅》等曲目,都有很多的音乐场景,伴随着音乐的推进还不断变换,那么想象就得放在作曲所营造的场景中,与乐曲同欢乐同轻松,如果没有了想象,体会的过程中也不用心,不加以情感融入,那么任何一首乐曲对于你来说都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开展自由的想象,以此进行音乐中的想象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逐渐获得好的审美享受。
三、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需与表演艺术进行相互联系
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只坐在原地只听不想不动,而是需要伴有肢体活动的,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可以要求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加入动作或各类表情,最好可以演唱出来,那么,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比如,模拟性的音乐作品演奏,一边听一边舞蹈,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好的教学方法。一边听一边舞蹈主要是让学生在听各类风格的曲子或是各个时代的曲子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本身的理解与平时所学民族舞蹈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把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是情境表现出来。这一类型的音乐表演作品主要有,比如《天鹅湖》、《西班牙斗牛舞》、《红色娘子军》、《采茶舞曲》及《赶圩归来阿哩哩》等。在一边听一边舞蹈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中的音色、节奏、旋律所带给人们的美。这一教学模式给音乐欣赏课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和教学娱乐性,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并以此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参考文献:
[1]周洪斌.幼儿园小班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1990,(04).
[2]胡以芳.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06,(11).
[3]李若梅.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0).
[4]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5]魏华.音乐课程中的欣赏教学[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6]胡大钟.浅谈音乐创造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J].林区教学,2010,(04).
[7]程明.实施音乐教育的四种途径[J].新职教,1999,(08).
[8]张宜娟.音乐欣赏要强调音乐要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9]马宁.让音乐浸染身心让身心拥抱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1996,(04).
[10]葛晓枫.音乐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2).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欣赏 审美能力 课程设计 美感
一、站在民族这一角度来看音乐教学所具有的民族情
不论什么类别的音乐都具有它的民族特性。因此,我们说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更应该注重在音乐民族性这一特点上进行作品的分析挖掘。民族文化是音乐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不断发展的源泉,也是所有音乐人不断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的根基,那么,作品中所要挖掘音乐个性也源于这一民族特有的文化。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并掌握诸多有着民族本身特色的音乐,我们经常会在作品的选择上使用具有非常意义的音乐作品进行比较或是正确选择,比如把同一作曲家的众多音乐作品都整理出来,特别是我国著名音乐人的有着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欣赏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音乐文化和人文历史及我国的民族特点,加之与国外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比较之后,更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伟大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感受到具有深厚民族情节的音乐之美,让学生在接受民族音乐熏陶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提高赏析美感
要培养学生的跳跃思维,那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而想象教学这一方法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那么,同样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可将想象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欣赏。想象的本身就是创造,也是心理的动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听赏音乐的时候,对乐曲中的旋律展开想象,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乐曲进行再酝酿和加工,产生与曲作者心灵上的共鸣。想象在音乐课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没有了想象,欣赏则无从谈起,一首乐曲听一遍和听十遍的效果是一样的,倒不如不学、不赏,所以说没有了想象就更加谈不上欣赏音乐作品。要提高学生的想角力和创造性,那么在作曲的选择上就得进行适合的选择,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及特点的音乐作品,这个环节对于作品的欣赏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情景交融是描绘性音乐的本质,如《百鸟朝凤》、《牧歌》、《天鹅》等曲目,都有很多的音乐场景,伴随着音乐的推进还不断变换,那么想象就得放在作曲所营造的场景中,与乐曲同欢乐同轻松,如果没有了想象,体会的过程中也不用心,不加以情感融入,那么任何一首乐曲对于你来说都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开展自由的想象,以此进行音乐中的想象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逐渐获得好的审美享受。
三、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需与表演艺术进行相互联系
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只坐在原地只听不想不动,而是需要伴有肢体活动的,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可以要求学生伴随音乐节奏加入动作或各类表情,最好可以演唱出来,那么,通过这些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情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比如,模拟性的音乐作品演奏,一边听一边舞蹈,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好的教学方法。一边听一边舞蹈主要是让学生在听各类风格的曲子或是各个时代的曲子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本身的理解与平时所学民族舞蹈进行有效结合,以此把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是情境表现出来。这一类型的音乐表演作品主要有,比如《天鹅湖》、《西班牙斗牛舞》、《红色娘子军》、《采茶舞曲》及《赶圩归来阿哩哩》等。在一边听一边舞蹈的过程中,感受乐曲中的音色、节奏、旋律所带给人们的美。这一教学模式给音乐欣赏课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和教学娱乐性,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并以此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参考文献:
[1]周洪斌.幼儿园小班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1990,(04).
[2]胡以芳.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06,(11).
[3]李若梅.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0).
[4]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5]魏华.音乐课程中的欣赏教学[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
[6]胡大钟.浅谈音乐创造教学中的审美能力培养[J].林区教学,2010,(04).
[7]程明.实施音乐教育的四种途径[J].新职教,1999,(08).
[8]张宜娟.音乐欣赏要强调音乐要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9]马宁.让音乐浸染身心让身心拥抱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1996,(04).
[10]葛晓枫.音乐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