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得见“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大观:宋版图书特展》一书,便认真研读起来。这部书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馆藏的28种极具代表性的宋版古籍,在大观展览后编成图录出版而成。读完,深有所感。
宋版古籍,是指刻印于宋代的书籍。因其年代久远,历经兵燹,流传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一直为后世藏书家所重。宋版古籍受到追捧,可谓是明清以来的常态,乃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2012年北京匡时春拍整体拍卖国宝级的“过云楼藏书”——170部宋元明古籍,起拍价18亿元,每次竞价100万元,最终以1.88亿元成交,打破了我国古籍拍卖交易的成交纪录。此后,我国兴起了一股宋版古籍善本的收藏热。
宋版书,因为校勘认真,刻印一丝不苟,受到历代藏书家的称赞。明代胡应麟的《少宝山房笔丛》有:“雕版印刷技艺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明代谢肇浙在《五杂俎>中云:“书所以贵宋版者,不惟点画无讹,亦且笺刻精妙,若法帖。”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云:“宋元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况多奇书。”明代居隆在《考槃余事》中云:“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不洇迹。开卷书香自生异味。”清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云:“南北宋刻书,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尽妙矣。”清乾隆皇帝评价宋版书时云,“字体浑穆,具颜柳笔意,纸质薄如蝉翼,而文理坚致”,又云“观其校之精,写之工,镂之善,勒而致矣”,“字画工楷,墨色如漆”。历代文人、名家对宋版书的评价很高,评语也很多。宋版书非常珍贵,在明代就“寸纸寸金”。
宋版书主要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类。官刻本是为了推广文治,家刻本多为诗礼传家,书坊刻本是为了牟利。
宋代官刻书沿袭五代形成的机制,国子监继续为中央刻书机构,刊刻的书,世称“监本”,除儒家经典之外,扩大到史书、医书和其他各类著作;中央政府其他部门也刻书,如崇文苑、秘书监、太史局、德寿殿等部门,主要刻经、史著作;地方官也刻书,如公使库刻书,各路使司刻书,各州(府、县)刻书,州(府、军)郡、县学刻书。
家刻本流传下来的很少,大部分见于南宋。这些印本多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四川等地。私宅家塾刻书,最著名的有岳珂的相台家和廖莹中的世彩堂刻本。还有很多家私宅刻书,也刻了很多种类,如池州张洽刻《昌黎先生集考异》。私家刻书,刻印质量都十分精美。
坊肆是以刻印书籍为业的手工业式的印刷作坊。坊肆刻书是从宋代开始的,称“坊刻”,其目的是为营利。坊肆又称书肆、书林、书堂、书棚、书铺、文字铺、经籍铺等。坊肆刻书的内容很广泛,不但有经、史、子、集及各种儒家著作,也有各种医书、技术书、话本及民间读物、佛经等。
对于一般人而言,宋版书的价值好像只存在于“物以稀为贵”的表征意义,比方人们更愿意去谈论“过云楼藏书”价值1.88亿元人民币,而不知其为何值1.88亿元一样。如果将“过云楼藏书”分散上拍,成交价定远超这1.88亿元。
其实,书籍是承载人类思维的工具,我们在收藏宋版古籍的同时,更要深刻体会这泛黄的书页中的深意。宋人以雕版印刷代替手书传抄,让古往今来的许多知识与创造,化身千万,传之久远,对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功不可没;而雕版之际所创立的工艺规则,包括开版设计、行款、字体、版心、鱼尾与框栏的实用兼装饰性,甚至刻工的计费机制,宣示版权的书坊牌记,都成为雕版印刷史上最有价值的典范;其师法唐代楷书大家的刻书字体,精美的装帧,更让宋版书成了可观可赏的艺术品。
宋版古籍,是指刻印于宋代的书籍。因其年代久远,历经兵燹,流传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一直为后世藏书家所重。宋版古籍受到追捧,可谓是明清以来的常态,乃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2012年北京匡时春拍整体拍卖国宝级的“过云楼藏书”——170部宋元明古籍,起拍价18亿元,每次竞价100万元,最终以1.88亿元成交,打破了我国古籍拍卖交易的成交纪录。此后,我国兴起了一股宋版古籍善本的收藏热。
宋版书,因为校勘认真,刻印一丝不苟,受到历代藏书家的称赞。明代胡应麟的《少宝山房笔丛》有:“雕版印刷技艺肇始于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明代谢肇浙在《五杂俎>中云:“书所以贵宋版者,不惟点画无讹,亦且笺刻精妙,若法帖。”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云:“宋元刻书,雕镂不苟,校阅不讹,书写肥细有则,印刷清朗,况多奇书。”明代居隆在《考槃余事》中云:“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不洇迹。开卷书香自生异味。”清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云:“南北宋刻书,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气香淡,纸色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尽妙矣。”清乾隆皇帝评价宋版书时云,“字体浑穆,具颜柳笔意,纸质薄如蝉翼,而文理坚致”,又云“观其校之精,写之工,镂之善,勒而致矣”,“字画工楷,墨色如漆”。历代文人、名家对宋版书的评价很高,评语也很多。宋版书非常珍贵,在明代就“寸纸寸金”。
宋版书主要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三类。官刻本是为了推广文治,家刻本多为诗礼传家,书坊刻本是为了牟利。
宋代官刻书沿袭五代形成的机制,国子监继续为中央刻书机构,刊刻的书,世称“监本”,除儒家经典之外,扩大到史书、医书和其他各类著作;中央政府其他部门也刻书,如崇文苑、秘书监、太史局、德寿殿等部门,主要刻经、史著作;地方官也刻书,如公使库刻书,各路使司刻书,各州(府、县)刻书,州(府、军)郡、县学刻书。
家刻本流传下来的很少,大部分见于南宋。这些印本多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苏、四川等地。私宅家塾刻书,最著名的有岳珂的相台家和廖莹中的世彩堂刻本。还有很多家私宅刻书,也刻了很多种类,如池州张洽刻《昌黎先生集考异》。私家刻书,刻印质量都十分精美。
坊肆是以刻印书籍为业的手工业式的印刷作坊。坊肆刻书是从宋代开始的,称“坊刻”,其目的是为营利。坊肆又称书肆、书林、书堂、书棚、书铺、文字铺、经籍铺等。坊肆刻书的内容很广泛,不但有经、史、子、集及各种儒家著作,也有各种医书、技术书、话本及民间读物、佛经等。
对于一般人而言,宋版书的价值好像只存在于“物以稀为贵”的表征意义,比方人们更愿意去谈论“过云楼藏书”价值1.88亿元人民币,而不知其为何值1.88亿元一样。如果将“过云楼藏书”分散上拍,成交价定远超这1.88亿元。
其实,书籍是承载人类思维的工具,我们在收藏宋版古籍的同时,更要深刻体会这泛黄的书页中的深意。宋人以雕版印刷代替手书传抄,让古往今来的许多知识与创造,化身千万,传之久远,对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功不可没;而雕版之际所创立的工艺规则,包括开版设计、行款、字体、版心、鱼尾与框栏的实用兼装饰性,甚至刻工的计费机制,宣示版权的书坊牌记,都成为雕版印刷史上最有价值的典范;其师法唐代楷书大家的刻书字体,精美的装帧,更让宋版书成了可观可赏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