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让民营航空业倍受煎熬,整个行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生存。
但从长远看,目前正值中国民营航空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中国民营航空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民营航空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民营航空业在当下困境当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航空企业该如何制定应对策略?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民营航空生存告急
2008年,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航空企业都亏损或缩水,欠费、停飞、被收购……这些关键词如同笼罩在民营航空公司头上的阴霾,挥之不去。
去年,奥凯上演了民营航空的首次停飞秀。直至2009年2月中才开始复航。其间,奥凯航空品牌损失惨重。实际上,奥凯在航线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如天津飞昆明的航线,到现在还有一些航线是垄断的。
而为了避免出现像东星和奥凯一样的停航悲剧,鹰联航空选择了投靠川航。2009年3月,鹰联航空股东会达成协议,由川航向其注资2亿元,持有其76%的股份。走上国有化道路,对于鹰联航空创始人李继宁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但另外两家民营航空公司,即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2008年则分别盈利2104万元和1150万元。春秋、吉祥的模式,别的公司恐怕难以复制。它们头脑更清醒,定位更清晰,在进军航空之前,对这个行业都有很深的了解。
春秋在旅游业浸润多年,开发旅游产业十分成功,而且母公司资金充裕。吉祥则是以包机起家,对市场销售的控制能力很强,到现在包机团队都还存在。二者又占据了上海的地利,成立时具有天时,人才储备方面也不错。这是他们得以生存的缘由。
实际上,国内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难以为继。此前,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都已预告2008年业绩亏损。民航业发展历程说明,能飞起来,只是民营航空的第一步,关键还有一个婴儿期(哺乳期),如果市场环境好,哺乳期就短,民营航空公司就可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实现自力更生,否则,就需要母体不断输血,不断补充资金。如果母体实力不济,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国民差别待遇
中国航空业面临的问题,重要的是运力的过度增加,以至于过剩。以春秋为例,仅仅在上海,就要面临东航、上航和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虽然政府也在采取减少飞机进口等措施来调节运力,但是行业竞争依然激烈,运力明显过剩。2009年,中国还将增加大约180架飞机。
除了运力过剩,让民营航空企业倍感压力的,还有国家对于大型国有航空公司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几十个亿资金的注入,严重地破坏了市场原有的平衡。这两个原因,造成目前航空业的竞争异常惨烈。
目前,政府对国有航空企业实行扶持和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给民营航空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使民营航空愈加身不由己。
真正的廉价航空公司在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因为近80%的民营航空的运营成本,包括飞机进口关税、降落费、燃油费等,都要受政府控制。由于政府控制油价,中国航空公司的油价成本通常都比海外对手高,尤其是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民营航空业倍受煎熬,整个行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生存。12家民营航空企业中,2008年仅有春秋、吉祥和东海三家盈利,其余均亏损。奥凯三年来已累计亏损上亿元。赢利的春秋是在获得国家返还机场建设基金后才盈利的,但2100万元的利润与2007年的7000万元相比,跌幅巨大。
民营航空何以陷入如此败局?直接的因素是金融危机影响,根本原因则是与生俱来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融资困难一直是民营航空公司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航空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但由于国内金融体制的种种限制,民营航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除了贷款难,民营航空也难以获得国家财政支持。金融危机后,国家投入巨资为国有航空企业弥补亏损,东航和南航分别从政府获得70亿元和30亿元的资金支持,除海南航空也分到5亿元的补贴外,几乎所有的民营航空与此无缘。
此外,自然灾害、旅游市场疲软等,也是造成航空业经营困难的因素,与运力过剩和巨额资金扶持的国有航空公司相比,上述因素虽不是民营航空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它们带给企业经营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2008年12月9日,民航总局公布,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研究制定十项措施促进民航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着力于解决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稳定票价水平,同时支持航空公司间联合重组、优化市场结构。
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带给民营航空企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在注资、贷款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扶持。此外,企业可以开展自救行动,比如春秋航空通过给管理层降薪等方式来压缩成本。
寒冬中的机遇
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不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适合发展空中交通。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1800美元,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两番,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民用航空业发展较快的阶段。未来10多年,中国民航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国有大型航空公司相比,中国民营航空企业以“低成本航空”为切入点,几年来,这一市场无论从市场成熟度,还是从消费者成熟度来说,都日渐成熟,这成为民营航空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像春秋航空这些切入这一领域较早的企业,几年前,低成本航空只有少数海归接受,多数人都不太理解——买票的时候,乐意享受低价,乘机的时候,又感觉服务不够周全。现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市场正在成熟,尤其是东部一些沿海城市,发展较为迅速。眼下虽然金融危机肆虐,但也正是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良机。企业普遍压缩成本,给低成本航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目前是寒冬,但长远看,民营航空企业会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民航从豪华、奢侈、贵族式运载工具正在转变成以平民为主,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谈到中国民航业能否出现“国进民退”情形,短期内还不好下结论。但是从世界范围看,航空的私有化程度非常高,从长远看,民营航空企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所受影响逐渐加大。2008年,国有航空公司普遍亏损,民营航空公司也面临巨大压力。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民营航空企业将如何渡过危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民航企业要用重组的方法应对危机,用重组降低风险,类似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民航业。洗牌隐现的行业新格局,俨然就是国资逆势扩张,民企收缩自保。这个局面可能有违决策层的初衷,却是最真实的市场选择。
民营航空公司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也靠市场指引,不论体制性的障碍是否存在,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所有的市场主体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活动,包括进入、退出、并购、破产等等。
民营航空肯定会经历一场洗牌,而民航总局也应该趁机划分一下“蛋糕”,将民营航空和国有航空公司的航线重新进行规划和分配。民营航空需要政策引导,而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国家应采取适当的扶持措施,出台优惠的贷款政策,在航线等资源上给予关照。对于民营化空公司自身来说,通过投行到境外上市融资也是一个较好的出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进化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与定理。平静的湖面磨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经历金融危机后的民航业必然将出现新一代的强者!
(作者为中研普华咨询公司研究员)
但从长远看,目前正值中国民营航空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中国民营航空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民营航空的长远发展,还是对民营航空业在当下困境当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那么,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民营航空企业该如何制定应对策略?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民营航空生存告急
2008年,我国绝大部分的民营航空企业都亏损或缩水,欠费、停飞、被收购……这些关键词如同笼罩在民营航空公司头上的阴霾,挥之不去。
去年,奥凯上演了民营航空的首次停飞秀。直至2009年2月中才开始复航。其间,奥凯航空品牌损失惨重。实际上,奥凯在航线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如天津飞昆明的航线,到现在还有一些航线是垄断的。
而为了避免出现像东星和奥凯一样的停航悲剧,鹰联航空选择了投靠川航。2009年3月,鹰联航空股东会达成协议,由川航向其注资2亿元,持有其76%的股份。走上国有化道路,对于鹰联航空创始人李继宁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但另外两家民营航空公司,即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2008年则分别盈利2104万元和1150万元。春秋、吉祥的模式,别的公司恐怕难以复制。它们头脑更清醒,定位更清晰,在进军航空之前,对这个行业都有很深的了解。
春秋在旅游业浸润多年,开发旅游产业十分成功,而且母公司资金充裕。吉祥则是以包机起家,对市场销售的控制能力很强,到现在包机团队都还存在。二者又占据了上海的地利,成立时具有天时,人才储备方面也不错。这是他们得以生存的缘由。
实际上,国内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难以为继。此前,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都已预告2008年业绩亏损。民航业发展历程说明,能飞起来,只是民营航空的第一步,关键还有一个婴儿期(哺乳期),如果市场环境好,哺乳期就短,民营航空公司就可以尽快度过这一时期,实现自力更生,否则,就需要母体不断输血,不断补充资金。如果母体实力不济,就会出现生存危机。
国民差别待遇
中国航空业面临的问题,重要的是运力的过度增加,以至于过剩。以春秋为例,仅仅在上海,就要面临东航、上航和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虽然政府也在采取减少飞机进口等措施来调节运力,但是行业竞争依然激烈,运力明显过剩。2009年,中国还将增加大约180架飞机。
除了运力过剩,让民营航空企业倍感压力的,还有国家对于大型国有航空公司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几十个亿资金的注入,严重地破坏了市场原有的平衡。这两个原因,造成目前航空业的竞争异常惨烈。
目前,政府对国有航空企业实行扶持和优惠政策,而这些政策给民营航空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政府直接干预市场,使民营航空愈加身不由己。
真正的廉价航空公司在中国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因为近80%的民营航空的运营成本,包括飞机进口关税、降落费、燃油费等,都要受政府控制。由于政府控制油价,中国航空公司的油价成本通常都比海外对手高,尤其是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民营航空业倍受煎熬,整个行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生存。12家民营航空企业中,2008年仅有春秋、吉祥和东海三家盈利,其余均亏损。奥凯三年来已累计亏损上亿元。赢利的春秋是在获得国家返还机场建设基金后才盈利的,但2100万元的利润与2007年的7000万元相比,跌幅巨大。
民营航空何以陷入如此败局?直接的因素是金融危机影响,根本原因则是与生俱来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融资困难一直是民营航空公司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航空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但由于国内金融体制的种种限制,民营航空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除了贷款难,民营航空也难以获得国家财政支持。金融危机后,国家投入巨资为国有航空企业弥补亏损,东航和南航分别从政府获得70亿元和30亿元的资金支持,除海南航空也分到5亿元的补贴外,几乎所有的民营航空与此无缘。
此外,自然灾害、旅游市场疲软等,也是造成航空业经营困难的因素,与运力过剩和巨额资金扶持的国有航空公司相比,上述因素虽不是民营航空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它们带给企业经营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2008年12月9日,民航总局公布,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研究制定十项措施促进民航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着力于解决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稳定票价水平,同时支持航空公司间联合重组、优化市场结构。
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带给民营航空企业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在注资、贷款等方面提供多种形式的扶持。此外,企业可以开展自救行动,比如春秋航空通过给管理层降薪等方式来压缩成本。
寒冬中的机遇
中国航空运输市场不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适合发展空中交通。目前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1800美元,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翻两番,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也是民用航空业发展较快的阶段。未来10多年,中国民航的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与国有大型航空公司相比,中国民营航空企业以“低成本航空”为切入点,几年来,这一市场无论从市场成熟度,还是从消费者成熟度来说,都日渐成熟,这成为民营航空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像春秋航空这些切入这一领域较早的企业,几年前,低成本航空只有少数海归接受,多数人都不太理解——买票的时候,乐意享受低价,乘机的时候,又感觉服务不够周全。现在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市场正在成熟,尤其是东部一些沿海城市,发展较为迅速。眼下虽然金融危机肆虐,但也正是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良机。企业普遍压缩成本,给低成本航空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目前是寒冬,但长远看,民营航空企业会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民航从豪华、奢侈、贵族式运载工具正在转变成以平民为主,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谈到中国民航业能否出现“国进民退”情形,短期内还不好下结论。但是从世界范围看,航空的私有化程度非常高,从长远看,民营航空企业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经济所受影响逐渐加大。2008年,国有航空公司普遍亏损,民营航空公司也面临巨大压力。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国民营航空企业将如何渡过危机,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民航企业要用重组的方法应对危机,用重组降低风险,类似的故事并不仅仅出现在民航业。洗牌隐现的行业新格局,俨然就是国资逆势扩张,民企收缩自保。这个局面可能有违决策层的初衷,却是最真实的市场选择。
民营航空公司的出现是市场的选择,民营航空公司的发展之路也靠市场指引,不论体制性的障碍是否存在,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所有的市场主体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进行活动,包括进入、退出、并购、破产等等。
民营航空肯定会经历一场洗牌,而民航总局也应该趁机划分一下“蛋糕”,将民营航空和国有航空公司的航线重新进行规划和分配。民营航空需要政策引导,而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国家应采取适当的扶持措施,出台优惠的贷款政策,在航线等资源上给予关照。对于民营化空公司自身来说,通过投行到境外上市融资也是一个较好的出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进化和社会进步的规律与定理。平静的湖面磨练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经历金融危机后的民航业必然将出现新一代的强者!
(作者为中研普华咨询公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