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以及各学科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学结构模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且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真正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方能适应并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现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作用。而课程整合则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语文课程与中小学信息技术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二、在语文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意义
语文较其他学科有一定的模糊性、广泛性,不容易归纳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比较单调乏味的科目,尤其是对于很多农村的男生来说。涉及写景、说理的文章,由于缺乏想象力和理解力,他们很难体会作者创作的意境,自然分析不了课文,只有在老师的强迫性引导下一知半解。如果碰到古文和作文更是老师难讲,学生难懂。长期下去就形成恶性循环。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三、语文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大量地获取信息,并学会快速地处理信息。但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简约精练,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会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丰富,能无限地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材内容得以扩充,以优化学科教材来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加大”和“扩充”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2.建立电子阅览室,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即时地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可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计算机,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加以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课件与教案、名家名作、练习与评价、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等分类资源库。各种类别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例如小学语文有关于稀有动物保护的习作练习,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稀有动物保护的知识和图片。
3.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组。
教学中,学生普遍被信息技术产生的无穷魅力所吸引,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是空前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阅读网络或资源库信息的同时,并结合语文学习收集有用的知识,以训练思维,大胆创新,使自己“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误区
1.过多使用不必要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目的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语文课程的一些自身特点,具体地讲,取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仅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仅是形式上的,没有起到本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反作用。例如在教学《水城威尼斯》这一课时,有些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制作威尼斯水景的课件,课件十分漂亮,但是存在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转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真正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却没有涉及,这样就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2.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实践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实践,而不是去代替语文实践。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有些教师先是用课件播放济南冬天的景色,再让学生们说出、写出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接着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课文时再给录像配音,最后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济南冬天的景色画出来。整堂课看似在紧张忙碌中进行,好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没有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没有在阅读中获得语感。只是用大量的画面代替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细致分析,这就使学生缺少了本应有的语文实践。
3.完全丢弃了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用具例如卡片、小黑板、挂图等,这些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现在由于结构简单,过于“陈旧”完全被放弃了。那么它们真的过时了吗?不然。现在语文课堂的形式就变成了不断地点击鼠标,教师作为放映者,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读出屏幕上的内容。其语言、手势、示范、表情甚至课本与实验都被机器所代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新手段,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语文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又要注意适合、适量、适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其本质内容而走上形式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2001,(1,2).
[2]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3]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1996,10.
一、现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本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作用。而课程整合则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语文课程与中小学信息技术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二、在语文学科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意义
语文较其他学科有一定的模糊性、广泛性,不容易归纳知识点,在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比较单调乏味的科目,尤其是对于很多农村的男生来说。涉及写景、说理的文章,由于缺乏想象力和理解力,他们很难体会作者创作的意境,自然分析不了课文,只有在老师的强迫性引导下一知半解。如果碰到古文和作文更是老师难讲,学生难懂。长期下去就形成恶性循环。而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三、语文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当今社会高度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大量地获取信息,并学会快速地处理信息。但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简约精练,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会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丰富,能无限地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教材内容得以扩充,以优化学科教材来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加大”和“扩充”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2.建立电子阅览室,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即时地利用网络信息会使信息处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我们可以预先建立开放的学科教学资源库。可先将学习资源分类处理,存入自己的计算机,然后将资源库设为共享,并根据学习的需要不断加以充实。语文学科可以建立文学名著、课件与教案、名家名作、练习与评价、阅读与理解、习作与表达等分类资源库。各种类别之间还可以建立超链接。例如小学语文有关于稀有动物保护的习作练习,我们可以收集网络信息中有关稀有动物保护的知识和图片。
3.成立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小组。
教学中,学生普遍被信息技术产生的无穷魅力所吸引,从而对信息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教育家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是空前的。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阅读网络或资源库信息的同时,并结合语文学习收集有用的知识,以训练思维,大胆创新,使自己“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误区
1.过多使用不必要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目的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工具的利用程度及方式取决于语文课程的一些自身特点,具体地讲,取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有些教师仅为了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仅是形式上的,没有起到本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反作用。例如在教学《水城威尼斯》这一课时,有些教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制作威尼斯水景的课件,课件十分漂亮,但是存在很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转移、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真正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却没有涉及,这样就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2.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学生的语文实践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实践,而不是去代替语文实践。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有些教师先是用课件播放济南冬天的景色,再让学生们说出、写出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接着播放背景音乐,朗读课文时再给录像配音,最后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济南冬天的景色画出来。整堂课看似在紧张忙碌中进行,好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没有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没有在阅读中获得语感。只是用大量的画面代替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细致分析,这就使学生缺少了本应有的语文实践。
3.完全丢弃了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用具例如卡片、小黑板、挂图等,这些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手段现在由于结构简单,过于“陈旧”完全被放弃了。那么它们真的过时了吗?不然。现在语文课堂的形式就变成了不断地点击鼠标,教师作为放映者,其主要的任务就是读出屏幕上的内容。其语言、手势、示范、表情甚至课本与实验都被机器所代替。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的新手段,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语文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又要注意适合、适量、适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其本质内容而走上形式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2001,(1,2).
[2]吴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3]黄埔全.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法,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