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废铁屑为原料,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污染进行修复实验,研究了溶液pH、地下水中主要共存离子以及不同柱填料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结合粉煤灰预处理技术,对实验
【机 构】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核新疆天山铀业公司737厂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科技合作基金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废铁屑为原料,对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污染进行修复实验,研究了溶液pH、地下水中主要共存离子以及不同柱填料对NO-3-N去除率的影响,同时结合粉煤灰预处理技术,对实验条件下铁屑去除硝酸盐的污染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铁屑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NO-3-N,其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逐渐升高;溶液中共存的Ca2+、Mg2+对NO-3-N的去除影响不大,而SO42-、HCO-3的存在可明显降低NO-3-N去除效果;实验室条件下,单独采用铁屑去除地浸采铀地下水中的NO-3-N,反应5h去除率为93%,经粉煤灰预处
其他文献
以PFU法采集淡水中原生动物群落为试验对象对毒死蜱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原生动物群落的48 h-LC50为8.54 mg·L-1,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随毒死
报道了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稻田土壤和稻粒中农药残留采样调查结果。监测农药品种为杀虫单(双)和甲胺磷。监测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采样的土壤和稻粒中,该两种农药均有检出。其中杀虫双在土壤中的浓度范围为 0.000 3— 0.030 mg· kg- 1,米壳中为 0.055— 0.350 mg· kg- 1,米粒中为 0.002— 0.224 mg· kg- 1;甲胺磷在土壤中残留浓度为 0.003— 0.0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吡虫啉种衣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吡虫啉种衣剂无论在棉株中或土壤中消解动态没
通过测定微囊藻模拟藻华颗粒和微囊藻水华藻华颗粒表面附生菌数量的变化,分析微囊藻(Microcystis)与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死亡藻体的模拟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