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双膝同期关节置换与单膝关节置换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方法:将双膝重度骨关节炎患者50例(80膝)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采取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双膝组(25例)采取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在肺栓塞、感染及死亡率等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膝组心血管并发症率、失血量及输血量均较单膝组更高(P<0.05)。6月随访时,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双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文章总结了我院骨科近几年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了单膝与双膝同期置换手术的安全性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共纳入50例(80膝)患者,男女分别为23、27例;年龄60-75岁,中位(65.5±5.0)岁,根据临床、影像学指标均确诊为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1]。试验与医学伦理相符,已取得我院伦理委批准。根据患者意愿行膝关节置换,50例患者被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25膝)采取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法,双膝组(25例,55膝)采取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法。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诊断标准相符;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排除标准:翻修、下肢血管性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或是椎管狭窄引起下肢功能障碍。
1.3材料
人工关节,分别由强生公司所提供的PFC系列假体、捷迈公司提供的LPS系列假体,均为人工膝关节固定平台;股骨髁假体材料,均为铸造钴铬钼合金,胫骨垫片与髌骨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胫骨托:钛合金,辅助材料为不锈钢。
1.4 方法
1.4.1术前准备
入院后,患者采取常规体格、辅助性检查,评价手术耐受状况,将血压、血糖控制于合理范围(血压<150/90mm Hg,空腹血糖<8.0mmol/L)。
1.4.2全膝关节置换
置换手术均由资深医师操作,术前予以硬膜外麻醉,置换前30min静注抗生素;置换时间>3h者,应增加1次;置换中应采用止血带。切口,均为髌骨内切口(侧纵形),骨髓内定位后将截骨外翻,胫骨髓外将截骨定位好,切除交叉韧带,装入骨水泥型假体,全部病例均无需置换髌骨。置换后,各侧膝关节应预留引流管;置换后2d,如患者耐受性较好,可由康复医师引导行康复锻炼[2]。
1.4.3置换后处理
置换后,应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时间14d;48h后,应将膝关节引流管拔出;置换后3d,应指导患者利用助行器行走;置换后3、6月后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迟发性感染。
1.5 观察指标
置换前、后3d,应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失/输血量、副反应及并发症;并观察两种关节置换方法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
1.6 评价标准[3,4]
置换前、后6月随访时,应通过HSS评分系统来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项目分为:膝关节屈伸畸形、稳定性、肌力、功能、活动度与疼痛程度。股四头肌肌力:0级,肌肉麻痹丧失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无法行关节活动;Ⅱ级,肌肉能带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Ⅲ级,可主动关节互动,但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能对抗阻力,但不如正常者;Ⅴ级,正常肌力。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2.0软件予以处理,用t来检验组间数据比较,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
表1 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分析
2.2 HSS膝关节评分情况
表2 两组HSS膝关节评分
2.2 并发症情况
双膝组1例患者切口未愈(2.5%),无1例死亡;单膝组1例患者切口脂肪坏死,2例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率7.5%,无1例死亡。两组患者在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討论
目前,临床医学护理、手术操作与麻醉水平逐步提升,临床普遍采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该方法优势为:仅需1次麻醉;术后疼痛较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有助于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5,6]。因此,在单侧、双侧膝关节置换术风险差异较小情况下,采用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促进膝关节康复,降低并发症率[7]。本研究中,双膝组25例(55膝)采用双侧关节置换术,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输血量均较单膝组(25例)更高;置换3、6个月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国内研究[8]结果。
由上可知,双膝同期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治疗,安全性较高。如双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体质允许,可接受双膝同期置换,但应注意监测临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针对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可行双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并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防治措施,以改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文浩,田少奇,张才龙,等.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7)
[2]刘杰,徐岭,沈杰敏,等.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6)
[3]方锐,梁治权,孟庆才.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09)
[4]罗世兴,赵劲民,苏伟,等.同期和分期双膝关节置换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03)
[5]李彪,龚跃昆,李世和,等.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02)
[6]方锐,梁治权,孟庆才.一期双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的早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04)
[7]加亨,梁治权,方锐,等.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的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2)
[8]王文浩,田少奇,张才龙,等.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7)
文章总结了我院骨科近几年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了单膝与双膝同期置换手术的安全性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共纳入50例(80膝)患者,男女分别为23、27例;年龄60-75岁,中位(65.5±5.0)岁,根据临床、影像学指标均确诊为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1]。试验与医学伦理相符,已取得我院伦理委批准。根据患者意愿行膝关节置换,50例患者被分成两组:单膝组(25例,25膝)采取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法,双膝组(25例,55膝)采取双膝同期全膝关节置换法。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与诊断标准相符;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排除标准:翻修、下肢血管性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或是椎管狭窄引起下肢功能障碍。
1.3材料
人工关节,分别由强生公司所提供的PFC系列假体、捷迈公司提供的LPS系列假体,均为人工膝关节固定平台;股骨髁假体材料,均为铸造钴铬钼合金,胫骨垫片与髌骨材料:超高分子聚乙烯;胫骨托:钛合金,辅助材料为不锈钢。
1.4 方法
1.4.1术前准备
入院后,患者采取常规体格、辅助性检查,评价手术耐受状况,将血压、血糖控制于合理范围(血压<150/90mm Hg,空腹血糖<8.0mmol/L)。
1.4.2全膝关节置换
置换手术均由资深医师操作,术前予以硬膜外麻醉,置换前30min静注抗生素;置换时间>3h者,应增加1次;置换中应采用止血带。切口,均为髌骨内切口(侧纵形),骨髓内定位后将截骨外翻,胫骨髓外将截骨定位好,切除交叉韧带,装入骨水泥型假体,全部病例均无需置换髌骨。置换后,各侧膝关节应预留引流管;置换后2d,如患者耐受性较好,可由康复医师引导行康复锻炼[2]。
1.4.3置换后处理
置换后,应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时间14d;48h后,应将膝关节引流管拔出;置换后3d,应指导患者利用助行器行走;置换后3、6月后检查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迟发性感染。
1.5 观察指标
置换前、后3d,应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失/输血量、副反应及并发症;并观察两种关节置换方法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
1.6 评价标准[3,4]
置换前、后6月随访时,应通过HSS评分系统来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项目分为:膝关节屈伸畸形、稳定性、肌力、功能、活动度与疼痛程度。股四头肌肌力:0级,肌肉麻痹丧失收缩力;Ⅰ级,肌肉有主动收缩力,但无法行关节活动;Ⅱ级,肌肉能带动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Ⅲ级,可主动关节互动,但无法对抗阻力;Ⅳ级,能对抗阻力,但不如正常者;Ⅴ级,正常肌力。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百分比代表计数资料,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2.0软件予以处理,用t来检验组间数据比较,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置换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
表1 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分析
2.2 HSS膝关节评分情况
表2 两组HSS膝关节评分
2.2 并发症情况
双膝组1例患者切口未愈(2.5%),无1例死亡;单膝组1例患者切口脂肪坏死,2例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率7.5%,无1例死亡。两组患者在并发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討论
目前,临床医学护理、手术操作与麻醉水平逐步提升,临床普遍采用同期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该方法优势为:仅需1次麻醉;术后疼痛较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有助于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5,6]。因此,在单侧、双侧膝关节置换术风险差异较小情况下,采用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改善临床疗效,促进膝关节康复,降低并发症率[7]。本研究中,双膝组25例(55膝)采用双侧关节置换术,置换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失血量/输血量均较单膝组(25例)更高;置换3、6个月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死亡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国内研究[8]结果。
由上可知,双膝同期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治疗,安全性较高。如双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体质允许,可接受双膝同期置换,但应注意监测临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针对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可行双侧分期全膝关节置换,并采取有效的并发症防治措施,以改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文浩,田少奇,张才龙,等.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7)
[2]刘杰,徐岭,沈杰敏,等.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6)
[3]方锐,梁治权,孟庆才.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与选择性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的早期功能恢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09)
[4]罗世兴,赵劲民,苏伟,等.同期和分期双膝关节置换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03)
[5]李彪,龚跃昆,李世和,等.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02)
[6]方锐,梁治权,孟庆才.一期双膝关节与单膝关节置换的早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04)
[7]加亨,梁治权,方锐,等.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未行二期膝关节置换的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2)
[8]王文浩,田少奇,张才龙,等.同期双侧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比较[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