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期结束,如何复习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同学,该如何复习,这需要引起广大语文老师地思考,本文作者在复习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后进生;语文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结束,期末临近,学习已转入全面复习,这将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其实,很多老师都明白,平时成绩优异的孩子是没有必要担心的。每到复习,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是那些平时学习不甚努力的孩子,由于平时“欠账”太多,他们在复习时往往比别的孩子要吃力的多,跟不上复习节奏的事更是经常发生,而且无论老师如何费力地加以关注和指导,均收效甚微。今年,我准备这样安排他们的复习:
一、基础知识力求过关。
一般来说,一张普通的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大约占整个试题50%—60%的比重,足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这一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把基础知识作为期末复习的重头戏。
对本学期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语文园地中涉及的语文知识以及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利用考前这段时间集中突破。方法上,应以多读多看为主,尽量不机械性重复书写,把握好能读会写这一基本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上也应有所区别。以生字词语的复习为例,对基础比较扎实的孩子,可提示他们有重点的实施复习巩固,不必逐字逐词练习,可选择容易出错的词语重点书写或听写;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全面练习,力求不放过一个生字新词,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一次考试,更是为这些孩子今后的学习着想。
再如要求背诵课文的复习,一般的要求的是,凡要求背诵的内容都应能够正确默写。因为考卷上“按课文内容填空”一类的题目,就是专门考察学生对这部分课文掌握情况的。可实际情况是,复习期间老师很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当堂默写,一来太耗费时间,二来就是默写了也来不及检查,实在太多了。因此,每到复习大多数老师采取让学生反复诵读的方式加以巩固。可到了考试时,问题就出来了。有一部分孩子虽说把空都给填上了,但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同音错别字。这说明孩子们虽然会背了,但不会默写。为什么会这样?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背得不用心,只记住了音没记住字;二是字词基础不牢,太多词语能读不会写,遇到这类题目实在无法下手。
碰到第一种情况,可以让这些孩子在会背的基础上多目视朗读,就是用眼睛看着读,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应反复识记,直到记住为止。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比较难办了。一方面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低年级的字词开始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扩大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认识并强化生字新词;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书写练习的力度,这项工作靠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很难奏效,需要家长适当予以配合。基本方法是,指导孩子认真地、反复读课文,达到熟读的程度后,再认真抄写一至两遍。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逐一过关。这样的要求,对个别基础过于薄弱的孩子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是付出加倍的耐心,一步一步来。
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能
所谓“最基本”,是指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技能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那部分技能。鉴于这些“弱势”孩子的实际状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与其强求他们去掌握那些“高难度” 的语文技能,不如现实一点,帮他们把那些最基本的技能掌握好。
整个第二学段和本册教材涉及到的语文技能大致包括:查字典、区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了解一字多义现象、纠正错别字、成语和歇后语、常见的句子练习(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被动句与主动句、修改病句、造句)、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排比)、标点符号使用等。
上述语文技能中,诸如查字典、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掌握等属于基本语文技能。这些技能,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达到基本掌握或完全掌握的程度。前提条件是老师和家长应注意教给孩子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反复读、背、写。比如查字典,老师须向学生强调音序、部首等检索要素,还应提醒音序应大写和区别生字部首的一般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量练习,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若单纯讲方法或一味做习题,效果都不会好。既然是技能,就需要适当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对于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语文技能,教师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如果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根据我平時的观察,可能会有极个别孩子对这部分语文技能一窍不通,他们的试卷上这类题目常常是空白。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一定要列入教师重点关注的范围,密切注意他们复习期间的表现,尽可能多请他们上台板演或解答习题,以便随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便于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还应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这些孩子做对了一、两道题就认为他们就把这类题全掌握好了,如果可能,尽量让他们多尝试几次。
关键词:后进生;语文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新课结束,期末临近,学习已转入全面复习,这将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过程。其实,很多老师都明白,平时成绩优异的孩子是没有必要担心的。每到复习,最让老师们头疼的是那些平时学习不甚努力的孩子,由于平时“欠账”太多,他们在复习时往往比别的孩子要吃力的多,跟不上复习节奏的事更是经常发生,而且无论老师如何费力地加以关注和指导,均收效甚微。今年,我准备这样安排他们的复习:
一、基础知识力求过关。
一般来说,一张普通的语文试卷,基础知识大约占整个试题50%—60%的比重,足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这一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它应当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把基础知识作为期末复习的重头戏。
对本学期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语文园地中涉及的语文知识以及要求背诵的课文,需要利用考前这段时间集中突破。方法上,应以多读多看为主,尽量不机械性重复书写,把握好能读会写这一基本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上也应有所区别。以生字词语的复习为例,对基础比较扎实的孩子,可提示他们有重点的实施复习巩固,不必逐字逐词练习,可选择容易出错的词语重点书写或听写;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全面练习,力求不放过一个生字新词,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一次考试,更是为这些孩子今后的学习着想。
再如要求背诵课文的复习,一般的要求的是,凡要求背诵的内容都应能够正确默写。因为考卷上“按课文内容填空”一类的题目,就是专门考察学生对这部分课文掌握情况的。可实际情况是,复习期间老师很难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当堂默写,一来太耗费时间,二来就是默写了也来不及检查,实在太多了。因此,每到复习大多数老师采取让学生反复诵读的方式加以巩固。可到了考试时,问题就出来了。有一部分孩子虽说把空都给填上了,但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同音错别字。这说明孩子们虽然会背了,但不会默写。为什么会这样?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背得不用心,只记住了音没记住字;二是字词基础不牢,太多词语能读不会写,遇到这类题目实在无法下手。
碰到第一种情况,可以让这些孩子在会背的基础上多目视朗读,就是用眼睛看着读,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应反复识记,直到记住为止。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就比较难办了。一方面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从低年级的字词开始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扩大课外阅读,通过课外读物认识并强化生字新词;另一方面就是加大书写练习的力度,这项工作靠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很难奏效,需要家长适当予以配合。基本方法是,指导孩子认真地、反复读课文,达到熟读的程度后,再认真抄写一至两遍。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逐一过关。这样的要求,对个别基础过于薄弱的孩子来说,可能难度比较大。对于这些孩子,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是付出加倍的耐心,一步一步来。
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技能
所谓“最基本”,是指本册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技能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那部分技能。鉴于这些“弱势”孩子的实际状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与其强求他们去掌握那些“高难度” 的语文技能,不如现实一点,帮他们把那些最基本的技能掌握好。
整个第二学段和本册教材涉及到的语文技能大致包括:查字典、区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了解一字多义现象、纠正错别字、成语和歇后语、常见的句子练习(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被动句与主动句、修改病句、造句)、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反问、排比)、标点符号使用等。
上述语文技能中,诸如查字典、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掌握等属于基本语文技能。这些技能,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可以达到基本掌握或完全掌握的程度。前提条件是老师和家长应注意教给孩子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反复读、背、写。比如查字典,老师须向学生强调音序、部首等检索要素,还应提醒音序应大写和区别生字部首的一般方法等,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量练习,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若单纯讲方法或一味做习题,效果都不会好。既然是技能,就需要适当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对于掌握起来难度较大的语文技能,教师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一步一个脚印地加以推进。如果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根据我平時的观察,可能会有极个别孩子对这部分语文技能一窍不通,他们的试卷上这类题目常常是空白。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一定要列入教师重点关注的范围,密切注意他们复习期间的表现,尽可能多请他们上台板演或解答习题,以便随时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便于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还应强调的是,不要因为这些孩子做对了一、两道题就认为他们就把这类题全掌握好了,如果可能,尽量让他们多尝试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