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 古老精美的细金工艺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时尚产业的崛起,花丝镶嵌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有了新的开始。
  为响应国家对保护非遗文化及振兴传统工艺的号召,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在北京通州张家湾文化艺术博览苑建成了“东方艺珍(北京)设计园”。2021年7月底,设计园正式面向广大市民开放。其中,花丝镶嵌、景泰蓝、烙画、剪纸等数十种非遗技艺悉数亮相。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参观购买非遗工艺作品,还可以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学习传统制作技艺,在参与中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据悉,设计园共设置了10个展示体验厅及1个直播基地,其中特别设置了1个区域,邀请北京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的工匠为市民指导讲解花丝镶嵌制作工艺,让更多来参观的人可以边学边做,旨在帮助花丝镶嵌能够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并让这项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绽放新的光彩。
  悠久绚丽的历史
  花丝镶嵌工艺是集“花丝”与“镶嵌”两种制作工艺于一体的传统艺术。
  所谓“花丝”,即如何使用金属丝进行设计造型和装饰的技术方法,可以概括为“掐、填、堆、垒、织、编、攒、焊”8个字;“镶嵌”,则是把珠宝翠钻、精石美玉镶在金银饰品上,再把金银、水晶、白玉和彩琉璃等组合在一起,镶嵌到带钩、壶、樽、灯、车轴等器物上。还灵活集合了錾刻、镀金、点翠、镂空、珐琅等其他工艺,是一项集成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工艺特色。
  花丝镶嵌作品按用途主要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
  实用品又称“件活”,有手镜、花插、首饰及各种各样的盒、瓶、缸等,造型小巧玲珑,同一品种有不同造型,可做成花朵、金鱼、鸳鸯、天鹅等形状,主体为容器,外形加以装饰或变形,如天鹅头部、羽翼以花丝组成,冠顶、眼睛等则以珠宝镶嵌。
  陈设品又名“摆件”。花丝镶嵌工艺的摆件,大体分为4种传统类别:炉薰、动物、建筑物和人物。如建筑物类中的宝塔,通体用花丝编垒,塔顶用宝石做瓦,匾额用象牙,铃铛用铜镀金,基座用花丝包墨玉做砖。
  精妙细腻的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宫廷御用。所谓“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正是对这项精妙工艺的高度概括。可以说,花丝镶嵌织就了一部古代皇家珠宝史。
  我国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中的主要工艺,大多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雏形,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金银错”,使花丝镶嵌工艺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到清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镶嵌工艺起源较早。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能够用简单的镶嵌工艺将玉石加工后用以装饰,比如1983年出现在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的女神头像的双眼均镶嵌了淡青色圆饼状玉片为睛。但早期的镶嵌工艺较为简单,其作为一种装饰工艺缓慢发展,后来才变得繁杂多样。西周以后,金饰品开始与镶嵌工艺共同运用于同一器物之上。
  春秋战国时,花丝镶嵌饰品的制作变得更为复杂、精美,锤揲、贴金、包金、錾刻、掐丝和编织等精细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此时,金银器的各项制作技艺逐渐开始结合运用,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出现萌芽,逐渐成形并走向成熟。
  至汉代,花丝镶嵌器物越来越多,大多制作复杂精美,和以前相比有所发展创新。1992年山东莒县双合村汉墓出土了金盾、金灶和金蟾。这3件工艺品制作非常精美,不但运用了早期的锤揲、镶嵌、花丝、焊接等工艺,还发展出新的焊缀金珠工艺,体现了当时金属制作技术的又一进步,为中国古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走向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丝绸之路畅通,东西交流频繁,文化空前发达,金银器器形种类繁多,装饰纹饰精美多样,制作工艺有了极大的飞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个时期还专门设立了官职与作坊,专供于金银器的制作。金银器的制作也在唐代进入兴盛时期。《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了唐代对属于“细镂之工”的金银工匠及金银器制造,从工匠技艺的培训,到产品的制造、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套严格的制度:“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之工,二年;矢镞竹漆屈柳之工,半焉;冠冕弁帻之工,九月。教作者传家技,四委以令丞试工,岁终以监试之,皆物勒工名。”也因此,花丝镶嵌制作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宋代,金银器的制作风格不再像唐代那样显得气势恢宏、雍容华贵,而是玲珑奇巧、新颖雅致,充满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风格。
  元代的花丝镶嵌工艺是继唐宋缓慢发展之后又一次重要崛起,为明清花丝镶嵌走向巅峰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较为简洁,讲究实用;而中原以及南方地区在制作工艺方面更为发达,造型、纹饰因技术的精进和其他工艺手段的使用,而更为细腻精美、雍容华贵。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于明清时期达到了古代工艺水平的顶峰。明代时,皇家设立了银作局,集合了全国能工巧匠,设置了各种工艺作坊,用料不计成本,分工更加细致,制作的器物也越来越精美。
  花丝镶嵌工艺属于传统的细金工艺,所用的材料主要是金、银、珠宝等,由于古代生产技术有限,这些材料的获得相对比较困难,因此价值比较高,仅供皇室贵族使用,早期不为平民百姓所熟知。清代统治结束后,宫廷匠人流入民间,这门宫廷技艺才逐渐被人了解。
  不止于传统
  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造型逼真、题材丰富、图案繁复、制作精良、工艺复杂,装饰图案多采用象征吉祥和美好生活的图案。
  花丝镶嵌曾经因为工艺复杂,制作难度大,材料昂贵,多为传统造型和老一辈工匠传下来的手作图形,创新不多,面临不小挑战。拥有悠久历史的花丝镶嵌工艺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创新,不局限于传统。
  但从宫廷艺术转向民间艺术,是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试验。
  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时尚产业的崛起,人们在保留花丝镶嵌工艺精髓为前提下,创新设计出符合現代审美、适合现代人佩戴的花丝镶嵌作品,使得花丝镶嵌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在当今社会有了新的发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丝镶嵌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古代,花丝镶嵌是宫廷艺术,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佩戴或是拥有的。但在现代,花丝镶嵌的作品不只是在博物馆里陈列展出的存在,能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购买,其中更多是作为能与服装整体风格相搭配的首飾出现。
  蜕变并不意味着消亡,而是以新的方式再生,同时也会带来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
  赵春明是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从事花丝镶嵌几十年,通过多年的潜心钻研,精通花丝镶嵌、錾刻等手工技艺,所设计制作的参展作品获得了诸多金奖。时至今日,他仍带领学生在一线进行花丝镶嵌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除了作为佩戴在身的首饰以外,花丝镶嵌作品还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道具中。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赵春明参加了张艺谋为舞台道具等进行装饰制作的竞标。借助这个契机,赵春明的影视剧道具制作一发而不可收。《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周润发、周杰伦穿戴的金盔金甲、佩剑,巩俐戴的头饰等金属装饰都出自赵春明之手。后来,《红楼梦》《夜宴》《甄嬛传》等影视剧中演员的头饰、首饰、金盔金甲也都交给了赵春明制作,深受演职人员及观众的喜爱。
  有人说,花丝镶嵌只是一门技艺,赵春明则不这么认为:“这样理解不太准确,它是随着各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新材料的出现,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既反映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见证和传承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几千年中华文明衍生出来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作品折射出来。”
  作为工美技校指导教师的赵春明,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包括花丝镶嵌在内的传统技艺,心里激动又欣慰:“要为行业传承,为企业传承,要用心去传承。”多年来,赵春明以5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定向接收一批弟子,形成了阶梯式传承模式。赵春明表示,今后他还要多带一些弟子,确保花丝镶嵌工艺后继有人,一代代传下去。
  除了像赵春明这样的师傅带弟子的学习方式以外,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2011年12月16日,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硕士培养项目正式启动,致力于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技法,花丝镶嵌等濒临失传的技艺首次走进高校的大门,成为正式的专业在高等艺术类院校中得以传承。学校培养这类研究生,目的在于结合现代设计手法,为传统工艺寻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
  这也意味着花丝镶嵌这门古老的手工工艺在当今的社会中有了新的开始。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学而不厌,尤其是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一、大胆鼓励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言的运用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语言可以诱发学生的内动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语言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  一天,我在上六年级篮球课时,得知该班在早几天和另一班进行了一场篮球比赛,以几分
只有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掌握知识,自身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真正畅游于数学学习的殿堂。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这一节的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旋转》中的第一节内容。这个章节是学生在对对称轴和平移学习之后的又一种图形转变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拓展空间思维和
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危机    前一段时间看了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完成的著作《大众的反叛》。书中对20世纪大众时代的来临以及大众的精神面貌作了深刻的剖析,发人深省。  书中指出,科技和民主的发展使得毫无资质的普通人集体走上公共生活舞台。“他们一方面,生命欲望的自由膨胀,亦即个性自由的伸张;另一方面,却对使之生活得以安闲舒适的造福者丝毫不存感激之情。”因而,他们骄傲自大、安于现状、懒
语文课堂要想取得高效,关键是要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动起来。教师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教师单一讲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孩子们才能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一、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起来的关键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
策划/朱 森    【编者按】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努力,我们仍未达到理想中的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也给一线的校长和老师带来了迷茫。本期,我刊组织了一次命题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大讨论,相信它会给一线教育工作者些许启迪。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提升、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大力倡导“减负提质”的教育环境下,南峰小学在落实课程辅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采取了“一班双牌、因人设课、年级走班”12字方案,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一、一班双牌,挖掘校内有限资源  我校因场地有
一、随堂课,随机但不随意  随堂课是有别于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和评优课的一种课堂形式,无论是教学预设、课前准备,还是教学实施、活动组织,都不可能那般精雕细琢,趋于完美,随堂课更多地体现出一种随堂性、随机性,考验的是教师的驾驭性、应变性。尽管随堂课应当呈现出应有的特点,但它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重点必须是突出的,思路必须是清晰的,方式也必须是灵活的,而不应带有随意的色彩,否则这堂课必然是低效的,甚至
作为一名校长,我心中的一所理想的学校是:时时听到师生们的交流声,处处充满着同学们的欢笑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一个个宽广的运动场,一群群在运动场上锻炼的学生,眼前的一切,仿似一片肥沃的土地在孕育着祖国的花朵。同时,学校里有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每一个教师都有火一般的激情。每一个教师都不是教育的奴隶,他们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理想的学校是怎么样的?我想这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在
———近期,位于上海的中国烟草博物馆网站上刊登的一条报道引发热议。该报道称:烟草博物馆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上海市未成年人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论文打假大棒轻举?  ———教育部新近公开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暂行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制裁措施相当明确:对学位论文作假者撤销学位,3年内不得接受其学位申请;指导教师将承担包括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  做公
《中国教育报》曾报道:一位中学教师发表了一篇散文,在向校长报喜,却被校长告诫“要务正业”。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位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太理想。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这位教师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又很受学生、家长欢迎,一般情况,校长不会这样说。当然,这样的处理一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看待教师的“非教学业绩”,应该三步走:第一步是先扬后引,第二步是扬长补短,第三步用人之长。  第一步:先扬后引。教师个人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