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选取140例健康人员,按照采取方式的不同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两者各为7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做好记录工作,并比较其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检测结果。结果:血液采集之后,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方面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式导致的检测结果是不一样的,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比较直接;与末梢采血相比,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更好、更加准确,可以直接为临床所用。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液常规检验;对比
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发现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的分布,是健康检查的重要项目,也是最为基础的化验方法[1]。通过检测血液,我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也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患者全身性的疾病迹象。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临床上对血常规检测,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仍存在着争议[2]。通常情况下,末梢血采血的方法较为简单,患者痛苦比较小,更易于患者接受。但是相关报道指出静脉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更具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本文特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40例,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同时比较不同采血方式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主要比较内容为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年—2013年12月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各为70例。末梢组中男20例,女50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年龄为(38.1±5.3)岁;静脉组中男21例,女49例,年龄为20—51岁,平均年龄为(39±2.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选择
采用POCH80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sysmexPOCH系列稀释(由液济南稀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溶血素为sysmexPOCH系列溶血素,材料为EDTA-K2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由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管(规格为10—20uL)[3]。
1.2.2 采集方法
采用末梢采集和静脉采集这两种方式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血液的采集,所有案例均是空腹,时间为早晨8点。静脉组采集时选择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2.0mL全血充分混匀在仪器的全血模式之下计数全血细胞,末梢组采集20uL末梢血加入仪器自动分装的500uL稀释液小子弹头食管里面,充分混匀,于仪器的末梢模式下计数全血细胞。实验过程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所有被检验样本必须在采血后的2h之内检测结束[4]。
1.2.3 仪器定标校准
于24h连续工作状态下,仪器需要内装程序,按时系统清洗维护保养和仪器两组测试模式做定标校准。在对标本进行测定之前,我们需要使用两种测试模式对质控物进行测定,测定完毕之后所有参数值需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进行标本测定,否则会影响标本数值。该部分的操作也需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信。整个对比测试于4h之内测定结束[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液采集之后,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方面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血常规是对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分类、数量、形态等的检测方式,正常情况下血液成分和数量是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的,疾病的不同往往导致细胞状态和血液成分的差异。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发现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的分布,检测结果帮助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诊断。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了被研究人员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全面确定患者的实际体征。临床上对血常规检测,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仍存在着争议。通常情况下,末梢血采血的方法较为简单,患者痛苦比较小,更易于患者接受[6]。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知道两组患者采集血液检测之后,两组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稳定性比静脉血差。提示我们不同的采血方式导致的检测结果是存在差异的,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也会造成影响。
采血的注意事项 1手指的循环比较的差,因此医生在采血的时候,可以先温水洗手之后再将手臂垂直。2针对采血深度不够的问题,一般的采血笔表面都有不同的刻度,因此医生首先必须要了解所被采血的患者适合哪个刻度,之后再进行采血。3对挤血的技巧掌握不够。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采血处必须要轻用力。其次在挤血的用力处的位置应在取血点至少超过0.5cm。最后观察在挤血的地方是否可以看到出血点处的皮肤充血[7]。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140例健康者的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采血方式得出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就末梢采血、静脉采血两种采血方式比较而言,我们发现静脉采血的方法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血细胞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成为临床研究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孙媛媛,陈鹏.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67- 468.
[2] 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
[3] 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5):431.
[4] 余燕,卢秀英.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467- 468.
[5] 包海晓.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38- 639.
[6] 曲昭君.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0,10(4):590.
[7] 樊晓萍,张环生,赵秀凤,等.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葡萄糖结果对比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27(3):287.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液常规检验;对比
临床上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发现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的分布,是健康检查的重要项目,也是最为基础的化验方法[1]。通过检测血液,我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判断,也便于我们及时发现患者全身性的疾病迹象。近年来血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临床上对血常规检测,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仍存在着争议[2]。通常情况下,末梢血采血的方法较为简单,患者痛苦比较小,更易于患者接受。但是相关报道指出静脉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更具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本文特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健康体检者140例,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同时比较不同采血方式采集出的血液检测结果,主要比较内容为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年—2013年12月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按照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各为70例。末梢组中男20例,女50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年龄为(38.1±5.3)岁;静脉组中男21例,女49例,年龄为20—51岁,平均年龄为(39±2.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选择
采用POCH80全自动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试剂为sysmexPOCH系列稀释(由液济南稀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溶血素为sysmexPOCH系列溶血素,材料为EDTA-K2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由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一次性使用采血器,一次性使用微量采血管(规格为10—20uL)[3]。
1.2.2 采集方法
采用末梢采集和静脉采集这两种方式对所有研究人员进行血液的采集,所有案例均是空腹,时间为早晨8点。静脉组采集时选择EDTA-K2真空采血管采集2.0mL全血充分混匀在仪器的全血模式之下计数全血细胞,末梢组采集20uL末梢血加入仪器自动分装的500uL稀释液小子弹头食管里面,充分混匀,于仪器的末梢模式下计数全血细胞。实验过程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所有被检验样本必须在采血后的2h之内检测结束[4]。
1.2.3 仪器定标校准
于24h连续工作状态下,仪器需要内装程序,按时系统清洗维护保养和仪器两组测试模式做定标校准。在对标本进行测定之前,我们需要使用两种测试模式对质控物进行测定,测定完毕之后所有参数值需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进行标本测定,否则会影响标本数值。该部分的操作也需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信。整个对比测试于4h之内测定结束[5]。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经对检测结果分析,其计量资料选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血液采集之后,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方面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血常规是对外周血液中血细胞的分类、数量、形态等的检测方式,正常情况下血液成分和数量是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的,疾病的不同往往导致细胞状态和血液成分的差异。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发现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的分布,检测结果帮助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诊断。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了被研究人员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全面确定患者的实际体征。临床上对血常规检测,采用末梢血还是静脉血仍存在着争议。通常情况下,末梢血采血的方法较为简单,患者痛苦比较小,更易于患者接受[6]。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知道两组患者采集血液检测之后,两组在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稳定性比静脉血差。提示我们不同的采血方式导致的检测结果是存在差异的,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也会造成影响。
采血的注意事项 1手指的循环比较的差,因此医生在采血的时候,可以先温水洗手之后再将手臂垂直。2针对采血深度不够的问题,一般的采血笔表面都有不同的刻度,因此医生首先必须要了解所被采血的患者适合哪个刻度,之后再进行采血。3对挤血的技巧掌握不够。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采血处必须要轻用力。其次在挤血的用力处的位置应在取血点至少超过0.5cm。最后观察在挤血的地方是否可以看到出血点处的皮肤充血[7]。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140例健康者的研究,发现采取不同的采血方式得出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就末梢采血、静脉采血两种采血方式比较而言,我们发现静脉采血的方法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血细胞检测结果更为可靠,可以成为临床研究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孙媛媛,陈鹏.彩色模块式检验项目一览表在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67- 468.
[2] 刘小东,崔会欣,焦冠勇,等.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11.
[3] 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4(5):431.
[4] 余燕,卢秀英.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467- 468.
[5] 包海晓.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38- 639.
[6] 曲昭君.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0,10(4):590.
[7] 樊晓萍,张环生,赵秀凤,等.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葡萄糖结果对比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27(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