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道静安徽泾县人,1913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胡怀琛和伯父胡朴安都是海内闻名的国学大师,渊源家学为他创造了良好的治学环境,15岁时即以扎实的国学基础,考入了上海持志大学国文系。曾先后师从陈乃乾、周予同、吕思勉、姚明群、姜亮夫、蔡尚思诸位教授学习了版本目录学、索引学、经学史、中国通史、历史地理学等,并对农业生物学、植物学等亦广泛涉猎。他17岁便脱颖而出,先后写出《公孙龙子考》、《校雠记》两书。
1931年,其父参加《万有文库》编辑,看到儿子对古代科技学兴趣浓厚,就把选题中有关《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内容交他处理,使他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科技文献。
1932年,胡道静被邀请参加《上海通志》编辑。同时还为美国反日刊物《密勒氏评论报》写稿,因此,日伪特务机关把他列入黑名单,他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大后方,从事抗日新闻工作。
胡道静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既是古籍整理专家,又是编审和教授,更是国际闻名的科技史专家,特别是对《梦溪笔谈》与道教史的研究贡献尤多。
胡道静阅读美国学者卡特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一书时,书中不但称赞印刷术发明于中国,而且对《梦溪笔谈》高度评价,引起了他的密切注意。最初他读了一部清末广东陶氏《梦溪笔谈》刻本,知道它是沈括毕生研究的结晶。这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天文、气象、地理、水利、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学、文史、艺术等。难怪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座标”。
解放后,他对《梦溪笔谈》作了深入研究。1956年春,他的《梦溪笔谈校证》出版,在国内外引起轰动。1959年,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证》基础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与文献,写出了《新校证梦溪笔谈》,更加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重视。日本由19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翻译小组,费时15年才把《梦溪笔谈》译成日文版,译本《例言》中说明译注以《梦溪笔谈校证》和《新校证梦溪笔谈》为根据,并称赞胡道静为当今中国研究《梦溪笔谈》第一人。
由于胡道静对《梦溪笔谈》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981年3月20日,由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的李约瑟、美国的席文和日本的宫下三郎3位博士联合提名,一致推选胡道静为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成为该院建院60年来接纳的第一位中国学者。为了使《梦溪笔谈》更加完美可靠,至1966年春,他又写出40多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稿,可惜在“文革”中化为灰烬,使他痛心不已。“文革”后,胡道静历尽劫波雄心在,重写《梦溪笔谈补证》,李约瑟博士闻讯后,便预为写序,并题写书名,希望早日面世。
为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博士80寿辰,由胡道静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科技史探索》出版。这是我国邀请了11个国家、3 1位著名学者所写成的论文集。为了编好此书,胡道静披肝沥胆、倾尽全力。当李约瑟博士见到此书时,称赞此举为“这是中国给予西方人最大的荣誉,只有《明史》为利玛窦立传一事,可以比拟”。
胡道静在中国科技史方面的另一贡献,就是对中国道教史的研究与编辑。道教是惟一植根于中国的民族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形成及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经典著作《道藏》中。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把重新影印明《道藏》列入规划,胡道静担任主编。他和编委们严格考证、博采众说、反复比较,一部16开本,36册的明《道藏》第一次有了全本。
为使广大科学工作者能够了解《道藏》中的精华,受上海古籍出版社委托,他又和陈莲笙、陈耀庭等选辑了《道藏要籍选刊》。从3486卷《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精心选择百余种重印出版,以应各方急需,共印16开本精装lO册于1989年问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弥补明《道藏》的不足,胡道静古稀之年接受巴蜀书社约请,领衔主编《藏外道书》巨著。编委由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日本、法国等数10位专家和学者组成,首批收书650余种、1100余卷,共分20册,为中国道教文献明、清段的整理填补了空白,为研究明、清道教和明、清社会思想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上述一系列的科技史研究与古籍出版,真正反映这位老人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深挚的热爱。
胡道静先生曾担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编纂《中国农业科技史》顾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又是复旦、华东师大兼职教授。正如周谷城给他的书斋所题“海隅文库”横幅那样,道出了书斋主人的学问犹如浩瀚大海;还有姜亮夫教授题噌的对联:“踏开世界不平路,援登科学第一峰。”也正是胡道静先生治学精神的写照。值得我们学习。
1931年,其父参加《万有文库》编辑,看到儿子对古代科技学兴趣浓厚,就把选题中有关《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内容交他处理,使他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科技文献。
1932年,胡道静被邀请参加《上海通志》编辑。同时还为美国反日刊物《密勒氏评论报》写稿,因此,日伪特务机关把他列入黑名单,他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大后方,从事抗日新闻工作。
胡道静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既是古籍整理专家,又是编审和教授,更是国际闻名的科技史专家,特别是对《梦溪笔谈》与道教史的研究贡献尤多。
胡道静阅读美国学者卡特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一书时,书中不但称赞印刷术发明于中国,而且对《梦溪笔谈》高度评价,引起了他的密切注意。最初他读了一部清末广东陶氏《梦溪笔谈》刻本,知道它是沈括毕生研究的结晶。这部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天文、气象、地理、水利、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学、文史、艺术等。难怪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称之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座标”。
解放后,他对《梦溪笔谈》作了深入研究。1956年春,他的《梦溪笔谈校证》出版,在国内外引起轰动。1959年,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证》基础上,查阅了大量资料与文献,写出了《新校证梦溪笔谈》,更加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重视。日本由19位各学科专家组成的翻译小组,费时15年才把《梦溪笔谈》译成日文版,译本《例言》中说明译注以《梦溪笔谈校证》和《新校证梦溪笔谈》为根据,并称赞胡道静为当今中国研究《梦溪笔谈》第一人。
由于胡道静对《梦溪笔谈》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981年3月20日,由世界著名科学史专家英国的李约瑟、美国的席文和日本的宫下三郎3位博士联合提名,一致推选胡道静为巴黎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成为该院建院60年来接纳的第一位中国学者。为了使《梦溪笔谈》更加完美可靠,至1966年春,他又写出40多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稿,可惜在“文革”中化为灰烬,使他痛心不已。“文革”后,胡道静历尽劫波雄心在,重写《梦溪笔谈补证》,李约瑟博士闻讯后,便预为写序,并题写书名,希望早日面世。
为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博士80寿辰,由胡道静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科技史探索》出版。这是我国邀请了11个国家、3 1位著名学者所写成的论文集。为了编好此书,胡道静披肝沥胆、倾尽全力。当李约瑟博士见到此书时,称赞此举为“这是中国给予西方人最大的荣誉,只有《明史》为利玛窦立传一事,可以比拟”。
胡道静在中国科技史方面的另一贡献,就是对中国道教史的研究与编辑。道教是惟一植根于中国的民族宗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形成及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经典著作《道藏》中。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小组把重新影印明《道藏》列入规划,胡道静担任主编。他和编委们严格考证、博采众说、反复比较,一部16开本,36册的明《道藏》第一次有了全本。
为使广大科学工作者能够了解《道藏》中的精华,受上海古籍出版社委托,他又和陈莲笙、陈耀庭等选辑了《道藏要籍选刊》。从3486卷《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中,精心选择百余种重印出版,以应各方急需,共印16开本精装lO册于1989年问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弥补明《道藏》的不足,胡道静古稀之年接受巴蜀书社约请,领衔主编《藏外道书》巨著。编委由中国内地、香港地区、日本、法国等数10位专家和学者组成,首批收书650余种、1100余卷,共分20册,为中国道教文献明、清段的整理填补了空白,为研究明、清道教和明、清社会思想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材料。
上述一系列的科技史研究与古籍出版,真正反映这位老人对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深挚的热爱。
胡道静先生曾担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上海科技史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编纂《中国农业科技史》顾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委、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又是复旦、华东师大兼职教授。正如周谷城给他的书斋所题“海隅文库”横幅那样,道出了书斋主人的学问犹如浩瀚大海;还有姜亮夫教授题噌的对联:“踏开世界不平路,援登科学第一峰。”也正是胡道静先生治学精神的写照。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