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它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归宿,以师生有效参与为载体,以学生学力提高为目的。
1 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1)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到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2)问题要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3)问题要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4)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2 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有3条。1)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2)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3)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顺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识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问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3 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難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1 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1)问题要有价值。问题对达到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2)问题要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3)问题要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4)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2 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有3条。1)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2)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3)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
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顺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识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地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学习片段,1)播放一段节日放鞭炮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SO2漂白食品的影视。2)提问SO2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通性?师生通过实验和对话加以归纳。3)通过SO2与品红溶液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的漂白原理。4)通过SO2水溶液中加BaCl2溶液无现象,加H2O2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SO2具有氧化性;再从硫的化合价分析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5)组织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成分、危害。6)开展合作学习:鉴别SO2、CO2两气体有哪些方法?如何证明SO2气体中含有CO2?如何除去CO2气体中的SO2?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提升,知能得到有效落实。
3 使用教学媒体是有效辅助、整合教学的最佳途径
化学学科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板书、实验、教具、图表、板书、多媒体、网络等。教材是很重要的教学媒体,它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教学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时必须回归教材并指导学生用好教材。板书是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重要媒体,简单、明了。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微观问题宏观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容量大,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景,能加快知识的生成、思维的启迪、探究的展开,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教辅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延续,是知识巩固的重要载体,对师生成果交流的主渠道。它们都有自己的辅助教学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難点,减少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一节课往往需要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这就要求根据内容、学情和媒体的特点,正确定位,扬长避短,进行有效整合,使辅助功能发挥最大化,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作者单位: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