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潘晓之惑”到“新时代之获”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潘晓之惑”存真亦或去伪,无可否认“潘晓之惑”极为典型地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心态和苦闷,这一表征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根源。回应“潘晓之惑”及其现代性,仍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同時,高校思政教育还需要完成从“解惑”到“收获”的人性立场时代转型。最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导向还应从“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彰显时代底色”“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时代感知”“坚持以文化人,激发育人活力,丰富时代内涵”三个维度来展现“新时代之获”。
  关键词:潘晓之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119-02
  可以触摸的伟大,总是闪着朴实之光,总能引起广泛的共鸣。1980年5月,《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读者潘晓来信《人生的路呵,为什么越走越窄》,信中写道:“有人说,时代在前进,可我触不到它有力的臂膀;也有人说,世上有一种宽广的、伟大的事业,可我不知道它在哪?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1]这些问题源自当时青年人对人生的困惑,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聚焦与反思。《中国青年》原总编彭波认为:“改革的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的解放,也就是说,是人的个性的最大解放,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正是从‘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疑问和不满走向寻求变革、寻求个性解放、寻求创造的过程。”[2]回望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的辉煌,当我们再次审视“人生道路窄与宽”的命题时,我们发现答案已远非从前。正如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际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便是当代青年的际遇。在新的历史际遇下,人生道路问题早已不再是宽窄的问题了,而是在新时代这个大舞台上,当代青年怎样演绎,人生才更出彩,这应当成为回应“潘晓之惑”的现代性表征。
  一、回应“潘晓之惑”及其现代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1980年的“潘晓之惑”所引发的人生观大讨论,成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所呈现出的问题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层次的。由“潘晓之惑”所引发的讨论,更是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使国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我们当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而像这样的社会问题“与其说它反映了我们在经济建设或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如说它是转型时期国人社会心态的投射,反映了国人在改革开放中一种不平凡的经历和体验。”[3]如今当我们再次回望和审视“潘晓之惑”所引发的思考时,我们清楚地发现,“潘晓之惑”所表征的时代虽早已远去,但其所引发的思考以及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的人生价值等问题,到今天仍然困扰着包括高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
  二、从“潘晓之惑”到“新时代之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立场
  (一)从“潘晓之惑”到“新时代之获”昭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位旨归
  回望“潘晓之惑”所引发的讨论,虽然那是一场结论匆忙的讨论,但由它引发的人生思考,使其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考量。如果要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做一个诠释的话,“人”始终是最生动的注脚。思政教育必须注重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社会关系的优化。青年人的成长方向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转化不仅体现在当代青年问题的外在变化上,同时也体现在思政教育从“解惑”到“收获”的内在转型上,以及向“以人为本”的本位旨归。
  (二)从“潘晓之惑”到“新时代之获”重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关注”的价值聚焦
  青年问题不仅关乎青年自身,也关乎整个时代。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然会导致青年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产生困惑和关注。诚然,诸如食品安全、医患矛盾等问题时刻刺激着国人的神经;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质问道德何去何从?但我们更应看到生态环境在改善,幸福指数在提升。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远。时代不仅需要关爱青年,也要为他们答疑解惑。2018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号召广大青年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立鸿志、做奋斗者,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4]
  三、展现“新时代之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导向的三重维度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彰显时代底色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5]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政教育,保证广大学生在这其中获得启发、有所收获,而学生思政教育的获得感是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价值认同感的前提条件,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体现和价值追求。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立德树人,从而有效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书写奋斗、追求幸福,将时代追求同个人追求内化为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思想,重新定义人生价值、成功、幸福等概念,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在新时代的不断奋斗中彰显时代底色。
  (二)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增强时代感知
  众所周知,思政教育的任务是为现存社会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且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各种思想思潮。思政教育既要有宏大叙事来进行形而上的理性建构,又要与社会实践相遇,对宏大叙事进行解构,直接参与到人的日常生活中。[6]从社会实践来看,个人价值的总体趋向,总是取决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解决个人价值的取向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社会价值的导向问题。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在坚持问题导向中,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把握其精神内涵和理论实质,从而感悟和体察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转化和现实意义,不断增强“国家许我以信心,我许国家以未来”的时代感知。   (三)坚持以文化人,激发育人活力,丰富时代内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不仅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呈现的新特征。马克思认为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被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使大学生在“以文化人”的人文关怀中得到滋养,使广大青年充分体察到站立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汲取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
  参考文献:
  [1]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N].中国青年报,2017-12-27(001).
  [2]彭波.“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3]沈晖.转型时代“中国体验”视域下的社会心態[J].探索与争鸣,2012,(02):18-20.
  [4]何鼎鼎.青年向上 时代向前[N].人民日报,2018-5-4(5).
  [5]陈荣武.改革开放40年高校党建的历史衍变和重要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73-78.
  [6]卢岚.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410-415.
  From "Pan Xiao’s Perplexity" to "Harvest of the New Era"
  —On the Humanity Position and Practice Ori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ZHANG Xiang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China)
  Abstract: No matter whether "Pan Xiao’s Perplexity" is true or no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t is a typical expression of the mentali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young people at that time, which has a profound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roots. Responding to Pan Xiao’s confusion and its modernity is still an important iss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Mean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needs to transfer from "solving puzzles" to the humanity standpoint of "harvesting". Finally, the practice ori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show "harvest of the new era" from three dimensions: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highlight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era"; "adhering to problem orientation, responding to social concerns, enhanc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era"; "adhering to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stimulating the vitality of education, and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era".
  Key words: "Pan Xiao’s Perplex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practice orientation
  收稿日期:2020-01-18
  作者简介:张翔(1984-),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研究日渐成为学界关注焦点。文章汲取口语语法研究成果,剖析了口语语法区别于基于书面语的传统语法的特点,并以本科英语专业语法课为例,提出口语语法教学新设想,从口语与书面语语法的差异、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语法课的目标三个方面,论证口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此教学设想的具体实施抛砖引玉。  关键词:口语语法;口语语法研究;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文章通过高校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的实际情况与做法。从健全选拔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创新“1 1 1”模式、“老带新、传帮带”模式;着重党支部书记的一个意识、两个引领以上三个方面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兼顾学科专业特点的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的机制。  关键词:“双带头人”;支部书记;作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学业疲惫感这一现象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较为普遍,本论文基于对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探究学业疲惫感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计策,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师生之间良好沟通,变被动消极的接受为主动愉快的摄取。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业疲惫感;表因分析;应对计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185-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不足,结合国家工程师培养教育的总体战略方针,以产学研协作为核心,提出了“一体二地三层多式”实践教学模式,对此模式的构成及运作进行了解析,并着重强调了教师丰富工程经历和学生以灵活方式参与实践的必要性。“一体二地三层多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了研究结果对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以2018年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获奖项目为例,重点讨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建筑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对参赛获奖作品C-House(东南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联队)的设计建造、信息化管理、可持续建造等进行总结,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地通过“知行合一”理念的竞赛促进建筑构造教学。  关键词: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知行合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地震预测基础”课程为例,探讨防灾减灾类特色课程建设。通过对课程的社会需求调研,以需求为导向,把握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对课程特点的分析,确立教学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搭建地震预测的知识体系。依托地震预测实验室,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震预测的思路、方法和分析软件,增强深入学习防灾减灾专业的动力和行业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关键词:防灾减灾;地震预测;课
摘要:放射医学是特种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当前我国医学本科教学中属于特殊的小众学科。在当前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本科教学中加强放射医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以面向苏州大学全校本科生的通識课程“辐射与生活”的创新性教学实践为例,对放射医学通识课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及其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放射医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高等职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将EOP即职业英语融入公共英语教学。该文就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行业英语教学背景,针对物流英语教程开发、应用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EOP;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式学习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宁夏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项目“高职公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是语言性,语文教学如果忽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比较中发现言语奥妙,在实践中提升言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142-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比较中重复朗诵训练,能够增加
[摘 要] 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坚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逐步集成“决策、监控、反馈、持续改进”多层系统的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及管理的改革提供有力依据。该文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四位一体校内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