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程是初中课程中比较基础的课程之一,在初中地理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地理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预习交流
课前预习能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激活”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接受新知识。预习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学习主动的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发现哪些知识一知半解,哪些概念难以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圈点,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没有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生吞活剥的感觉。所以,地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充分备课,不仅备课标、教材、学案及相关拓展、延伸、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情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等。学生的预习,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明确预习任务、掌握预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最好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学生的预习强调教材、学案、图册三对照。
交流主要体现在师生间交流和生生间交流,针对预习中发现的共同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可采取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采取填图、默写、背诵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检查、督促、调控,了解学情,获取信息,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此环节目的是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是课前预习的继续和预习成果的展示,重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巩固。
二、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地理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比如:在“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北京在山东的上面,广州在山东的下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三、合理选择辅助教学工具
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道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
对于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學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的地图。
比如在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这些视频生动的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因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结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将教学触点延伸到多学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渗透在常规教学中并且细化,真正才能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及参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2002.
[4]吴国泉 新课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越来越多,地理的学习时间逐渐被减少,然而,学生受到考试的压力越来越重。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并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预习交流
课前预习能引起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和“激活”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接受新知识。预习是对新的学习内容的自主探究,是学习主动的体现。通过预习可以发现哪些知识一知半解,哪些概念难以理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圈点,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有的放矢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予以解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没有预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生吞活剥的感觉。所以,地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充分备课,不仅备课标、教材、学案及相关拓展、延伸、迁移的内容,而且要备情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差异等。学生的预习,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明确预习任务、掌握预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最好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学生的预习强调教材、学案、图册三对照。
交流主要体现在师生间交流和生生间交流,针对预习中发现的共同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可采取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采取填图、默写、背诵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学生中间检查、督促、调控,了解学情,获取信息,为下一环节作好准备。
此环节目的是将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是课前预习的继续和预习成果的展示,重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和巩固。
二、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地理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海陆的变迁》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火山喷发和地壳变化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地球的无穷变化,通过画面感知产生走进地理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比如:在“地图上的方向”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发现学生总是把“东、西”说成“右、左”,把“南、北”说成“下、上”。有一次当学生说:“北京在山东的上面,广州在山东的下面”时,我突然走出教室,然后回来跟同学们说:“老师刚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我们这跟其他地方一样,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全班哄堂大笑。当下次再有学生说上面和下面时,全班竟然一起说:上面是天空,下面是大地。这样一来二去,终于使学生领悟到:上下左右与东西南北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三、合理选择辅助教学工具
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合理选择道具。如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等。
对于地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學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学生有效掌握的地图。
比如在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这些视频生动的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因而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在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的探索和改进,结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点,将教学触点延伸到多学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渗透在常规教学中并且细化,真正才能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及参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孝亭.王向东: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程改革2002.
[4]吴国泉 新课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