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
中国公司法改革走向
“中国与世界: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2006年4月22-23日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认为,修改后的《公司法》是一部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好的法律。比如,工商登记注册的有限公司大量增加,个体户、工商户的数量大量缩小。这说明公司注册资本标准降低以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市场中更有生命力的有限公司模式,而不再是个体工商户形式。关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等的一些规范,也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公司法》还需经过更多实践的检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认为,中国公司资本制度至少在几个方面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空间。
第一,授权资本制的采纳。大陆法系的法定资本制增加了公司设立的难度,影响了资本规模的设计,并导致资本的浪费,而英美法制下的授权资本制则具有适应公司经营需要,可充分发挥财产效益的优势。为此,大陆法系中的不少国家都逐渐向授权资本制靠拢。这是未来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股东出资形式的彻底放开。不应再把股东的出资仅作为公司对外偿债的担保,而应作为公司经营的手段和确定股东持有股权比例的依据。这样,股东出资形式完全可由股东和公司自行决定,无需法律的强制确定。
第三,公司财产独立的保障和交易安全的维护。应围绕资产信用建构一整套相应的规则,包括建立监控资产流向的法律制度,即公司必须具备法律和财务上的合理性。
(详见《财经》网络版www.caijing.com.cn“财经文萃”)
政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 崔传义
国研报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判断、战略目标和制度创新思路”
2006年4月24日
今后十年,中国劳动力总量仍将增长,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持续10年-15年,“人口红利”较大的阶段可望持续到2030年。
目前,农村仍约有0.9亿-1.2亿富余劳动力。在内需不足、工业化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农村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从结构上说,农村可跨区域流动的年轻富余劳动力,已由充裕变为有限剩余或有限供给;但中年劳动力的过剩严重,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有三:一是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二是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壁垒。
国际
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趋同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
2006年4月22日
自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4.8%,超过高收入经济体年均2.0%的增长率,并呈现出趋同趋势。
在商品价格和基本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正在强劲复苏。2004年,这一地区48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的增长率超过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最近的趋势也比较积极,主要经济体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都出现了反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世界各地区当中表现最佳;南亚地区在2000年之后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6%左右。
在投资环境方面,东欧和中亚的进展最为显著。这两个地区的每个国家均进行了改革,其中许多国家简化了税收管理,减轻了税负。
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拉脱维亚,其努力已经有所回报:拉脱维亚的新企业数量增长率为8%,斯洛伐克为13%,罗马尼亚为22%。
外汇
人民币汇率变化两阶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卢锋
CCER中文讨论稿“体制转型与汇率演变”
2006年4月20日
转轨时期中国的汇率变化可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年中,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这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汇率高估逐渐得到化解,带来了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的压力;同时,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价格自由化改革等因素导致物价较快上涨,引起了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的压力。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旧体制遗留的汇率高估扭曲基本得以化解,价格改革大半完成,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同时,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开始快速追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工资增长。这些因素构成了近十余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发生实质性转折、从贬值走向长期升值的基本面原因。
中国公司法改革走向
“中国与世界:公司法改革国际峰会”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2006年4月22-23日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认为,修改后的《公司法》是一部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好的法律。比如,工商登记注册的有限公司大量增加,个体户、工商户的数量大量缩小。这说明公司注册资本标准降低以后,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市场中更有生命力的有限公司模式,而不再是个体工商户形式。关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等的一些规范,也产生了很好的作用。但《公司法》还需经过更多实践的检验。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认为,中国公司资本制度至少在几个方面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空间。
第一,授权资本制的采纳。大陆法系的法定资本制增加了公司设立的难度,影响了资本规模的设计,并导致资本的浪费,而英美法制下的授权资本制则具有适应公司经营需要,可充分发挥财产效益的优势。为此,大陆法系中的不少国家都逐渐向授权资本制靠拢。这是未来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股东出资形式的彻底放开。不应再把股东的出资仅作为公司对外偿债的担保,而应作为公司经营的手段和确定股东持有股权比例的依据。这样,股东出资形式完全可由股东和公司自行决定,无需法律的强制确定。
第三,公司财产独立的保障和交易安全的维护。应围绕资产信用建构一整套相应的规则,包括建立监控资产流向的法律制度,即公司必须具备法律和财务上的合理性。
(详见《财经》网络版www.caijing.com.cn“财经文萃”)
政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研究员 崔传义
国研报告“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判断、战略目标和制度创新思路”
2006年4月24日
今后十年,中国劳动力总量仍将增长,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持续10年-15年,“人口红利”较大的阶段可望持续到2030年。
目前,农村仍约有0.9亿-1.2亿富余劳动力。在内需不足、工业化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农村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从结构上说,农村可跨区域流动的年轻富余劳动力,已由充裕变为有限剩余或有限供给;但中年劳动力的过剩严重,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有三:一是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二是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破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壁垒。
国际
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趋同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指标”报告
2006年4月22日
自2000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为4.8%,超过高收入经济体年均2.0%的增长率,并呈现出趋同趋势。
在商品价格和基本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正在强劲复苏。2004年,这一地区48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的增长率超过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最近的趋势也比较积极,主要经济体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都出现了反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在世界各地区当中表现最佳;南亚地区在2000年之后的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6%左右。
在投资环境方面,东欧和中亚的进展最为显著。这两个地区的每个国家均进行了改革,其中许多国家简化了税收管理,减轻了税负。
改革力度最大的是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拉脱维亚,其努力已经有所回报:拉脱维亚的新企业数量增长率为8%,斯洛伐克为13%,罗马尼亚为22%。
外汇
人民币汇率变化两阶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卢锋
CCER中文讨论稿“体制转型与汇率演变”
2006年4月20日
转轨时期中国的汇率变化可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年中,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这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汇率高估逐渐得到化解,带来了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的压力;同时,工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价格自由化改革等因素导致物价较快上涨,引起了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的压力。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旧体制遗留的汇率高估扭曲基本得以化解,价格改革大半完成,汇率形成机制逐渐市场化。同时,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开始快速追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工资增长。这些因素构成了近十余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发生实质性转折、从贬值走向长期升值的基本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