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亮的人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wang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两点半,城市正在沉睡。
  整條街都被裹在闷热的黑暗之中,只有书店招牌旁边“24h”字样的灯还亮着。夜色已浓,城市中大部分人都已归巢,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黑夜的庇护下,游荡在城市里,找寻着一个属于他们的“家”。
  小王工作的书店实行24小时制经营模式已两年多了。这两年半的时间让他意识到,夜晚也可以是精彩的。在这七百多个深夜里,书店里有过通宵学习、趴在桌上睡着的学生;有过整晚读书的失眠患者;还有过和妻子吵架、无家可回的丈夫……但更多的是一些来此睡觉的流浪汉。
  小王最难忘的是那一位——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书店内长椅上早已横躺着几个破衣烂衫、胡子拉碴的流浪汉,他们在空调阵阵凉风的吹拂下呼呼大睡。小王从不驱赶他们,因为他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而且书本不会评判一个人的高低贵贱。
  玻璃门再一次被拉开,小王抬了下眼——一双光着的脚映入眼帘。那是怎样一双脚啊!趾骨外翻着,左脚大脚趾的指甲不见了,脚底脚面沾着泥,几处新的伤口才刚愈合,还脓肿着。
  小王看到这双脚在白色瓷砖上,迟迟不肯向前迈一步,不由有些纳闷:他怎么不进来坐着或躺下?视线上移,男人正在上衣口袋里摸索着什么,发出“沙沙”的响声;掏出来一看,哦,是一块蓝色的塑料薄膜。他小心翼翼地把薄膜展开,弯腰轻轻铺在地上,然后缓缓地坐了上去,薄膜的面积刚刚容得下他的一个屁股和两只脚。他就这样抱着双膝,坐在门口的墙边上。
  小王明白了,他是不想弄脏书店洁白的瓷砖,心里顿时升腾起些情感来。
  男人坐了一会儿,想了一会儿,抬起屁股,用衣袖擦拭干净刚才站过的一片瓷砖,方才再次落座。做完这一切,男人脸上露出一丝放松的神色,接着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样让小王目瞪口呆的东西。
  是一本书!
  一本烂得连封面都模糊了的书!
  男人平静而虔诚地捧着书,静静地读着。
  不知过了多久,小王再次抬头,发现男人已靠着墙睡着了,那本书掉在手边。小王悄悄走过去,弯腰去捡那本书,勉强辨认出书名——《精神明亮的人》。小王站了一会儿,便转身走入一排排的书架间……
  不知过了多久,男人醒来了,手边是一本崭新的《精神明亮的人》。门外,晨光熹微,男人也不言语,也不张望,只是摩挲着书本的封面。良久,起身,收拾塑料薄膜,大步跨出了书店。小王似乎看到,他眼中闪烁着一些光芒……
  一年过去了,你在哪里呢?你还在读书吗?
  如今,摆在小王抽屉里的,是一本破书。翻开他做过标记的一页,你可以看到:“……是的,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
  点评
  对于一篇叙事文来说,本文最大的亮点无疑是“有构思”。本文正是一篇有自己想法的优秀之作。文章结尾引用了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中的一段话,突出人生在世必须有所“仰望”,这种精神“仰望”,既指向身处社会最底层依然痴迷阅读的那个流浪汉,更指向24小时经营的共享书店和书店的工作人员。如此扣题、点题、升华主旨,可谓巧妙。
  文中铺“塑料薄膜”的情节,应该源自媒体曾报道过的“农民工脱鞋跪地取钱”;作者就此展开的描写(如“小心翼翼地把薄膜展开,弯腰轻轻铺在地上,然后缓缓地坐了上去”),可以说是生动,细腻。此外,文章有些语句颇耐咀嚼,它们意蕴深长,留有余味。比如“小王心里登时升腾起些情感来”“小王似乎看到,他眼中闪烁着一些光芒……”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外国语学校学生,指导并置评:唐惠忠】
其他文献
【学生习作】  如果說生命是一条河,那么我们只有像鲤鱼那样纵身一跃,倾情投入,坚持向前,才能在河水中激起浪花,勇立潮头。老鹰因为坚持达到了塔顶,蜗牛亦是如此。  坚持,因为生命是不断前进的过程。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一生贫苦,他的一幅素描有时只能换来一双鞋;他会为了孩子们能吃上饭,自己两天都不曾吃东西;而且他会因为他的画不被主流画派认可而受到讥笑。生活的贫寒并没有使米勒放弃,相反他总是说:“生
期刊
【原题呈现】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名家范文】  那年,那次远行  ◎丁立梅  冬夜,正睡得蒙眬,被人轻轻推醒。国英姨娘的脸,在我的眼前晃。她说,乖乖,要起来了,要去接新娘子了。  我一下子清醒过来,我是被当作小伴娘,接到她家住的。  能被选作小伴娘,是很荣
期刊
2017年11月15日,安徽“滁新高速”颍上段发生了一起机动车连环相撞的交通事故。现场,颍上县广播电视台一女工作人员在受损车辆前微笑摆拍,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颍上县广播电视台已将该名工作人员解聘。日前,当事人凌某自拍了一段道歉视频,表示已认识到错误,并对自己的行为深表歉意。  这张以车祸现场为背景并配以剪刀手的微笑自拍照,让人看了五味杂陈。尽管事后当事人“澄清”这是应现场粉丝要求合影而拍下的照片
期刊
【聚焦热点】  近年来,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在全球,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时,已经算进入老龄化社会。2025年到2030年,中国将会进入深度老龄国家行列,传统的家庭模式也会成为过去。未来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比例将会大幅度提升,家庭规
期刊
伴随着共享经济浪潮,共享书店应运而生。近日有媒体报道,在首倡共享书店概念的安徽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短短4个月,市民共借阅书籍27万册,书店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多。但有人质疑,共享书店与图书馆功能类似,只不过借用了“共享”的名头,商业模式尚不成熟。  俗话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自购书籍,没有还书的压力,人们希望等待时间更充裕、环境更舒适时才去阅读,而这种最适宜读书的时刻往往很难到来。时间一长
期刊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几年,“考证热”现象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证大军。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外,教师资格证、注册会计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导游员等一系列五花八门的证书,都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有人说,证书越多,证明实力越强,对找一个好工作越有作用;有人说,大学生应尽早为自己做职业规划,大学期间要
期刊
【美文引路】  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  ◎莫 言  近几年来,“悲悯情怀”已成时髦话语,就像前几年“终极关怀”成为时髦话语一样。我自然也知道悲悯是好东西,但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刚吃完红烧乳鸽,又赶紧给一只翅膀受伤的鸽子包扎的悲悯;不是苏联战争片中和好莱坞大片中那种模式化的、煽情的悲悯;不是那种全社会为一只生病的熊猫献爱心,但置无数因为无钱而在家等死的人于不顾的悲悯。悲悯不仅仅是“打你的左脸把右脸
期刊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考研名师张雪峰揭露职场“潜规则”时说,求职面试时千万别问“五险一金”和有没有加班费,他非常讨厌问“五险一金”的求职者,认为这是一群“进入职场的目标是未来以拿退休金去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没追求。  这番话随即在网上引发争议。针对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原本很正常。但考研名师张雪峰这番话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在于,他指出跟用人单位谈钱谈权益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在他的话语
期刊
【妙文品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一个具有怎样胸襟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啊!说出这句话的人该是怎样一个妙人儿啊!【开头不落俗套,未直接亮出观点,而是从肯定一句古训谈起,肯定中暗含了作者的观点。】  以前,我听到这句话时从来都是不屑一顾,那时,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人生在于拼搏,怎么能听天命尽人事呢?那时的我只信事在人为,觉得与其事事听天由命、任天行事,倒不如恣意一时。这种消极的
期刊
你哭着问过我,笑着问过我,害怕、絕望、得意的时候都问过我:“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可我真的难以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刻,我读到的是不同的你啊!  当交响乐响起的时候,你愿意静静地听到最后一个音符,然后独坐良久。你说你是在感受生命的历程——如同一条河,在崎岖的大地上蜿蜒起伏,腾越向前,最终辉煌收场。  静静的柔板带你来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你常常跟在母亲的身后,用那双纤尘不染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有天早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