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的来说,2005年的经济增长减缓了,主要的原因包括两大经济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市场资本总额。富裕人士的投资组合在这段时间依旧相当稳健,但随着对另类投资工具和股票的配置增加,变得更加积极。虽然其整体资产配置类似于2004年富裕人士采用的模式,但是和2002年相比则有显著的不同,进一步证明富裕人士的确是在观察市场的变动,并且视变动情况重新配置。
今年特别报导的主题是全球化的成长、以及财富的世代转移。不久,这些市场的新兴力量将会改变富裕人士的投资组合,并且进一步改变财富管理服务的内容。
变革和成长的十年
自过去十年以来,《全球财富报告》一直密切注意和报告富裕人士的投资行为,研究预测其趋势和发展,这对日后的财富管理产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简单回顾我们之前报告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发现富裕人士财富、全球经济和财富管理产业在过去十年来飞速增长,还有全球经济的因素对上述三者造成的巨大影响:整体而言,从1996 到2005 年之间,富裕人士的财富年增长率平均为8.0% ,从1996年的16.6 万亿美元,增加到2005 年的33.3 万亿美元。其中从1996 年到2000 年,富裕人士的财富以12.9% 的年增长率增长,从2003 年到2005 年,年增长率则为8.1% ,这期间,全球经济也经历了强劲的扩张。相反地,从2000 年年中到2002 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减缓了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速度(年增长率是-0.6%)。
点击看图片
除了成功预测富裕人士数量和财富的增长外,《全球财富报告》还成功预测了富裕人士的资产配置策略。早在1999 年,《全球财富报告》即预测另类投资的配置比例将会增加。在2000 年,我们发现只有3% 的富裕人士将投资组合配置在另类投资工具上,但是到了2005 年,该比例已大幅提高,占了富裕人士投资组合的五分之一。《全球财富报告》也报告了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起,富裕人士寻求运用固定收益产品来对抗2001 年市场的过热以及其后2002 年市场的下挫。在市场下挫之后,我们预测富裕人士会重新燃起对股市的热情,相对减少现金和固定收益的投入。过去两年,实际情况也证明了我们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在每年的报告当中,我们都会纳入特别报导项目,特别说明财富管理的整体趋势或新兴主题 — 这些都会纳入在我们以下的《全球财富报告》的时间表之中。
今年的报告重点是全球化所造成的成长和财富的转移。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财务顾问认为“客户可取得资讯”是财富管理在过去十年最具影响力的趋势之一(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这个趋势和科技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幅增加了投资者取得资讯的数量和质量。
2001年专业产品与策略新兴趋势结构型产品和另类投资的重要性和易得性均与日俱增。这些工具让富裕人士得以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降低税务负担,同时还可让富裕人士进入波动性高的市场时能够降低其风险。
由于这些发展的关系,投资人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需要更多的产品,期待更好的绩效,并且拥有更完整的全球观点。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业竞争更激烈,金融机构、专业服务公司、自由职业者和其它服务供货商都积极地争取富裕人士成为其客户。事实上,我们访问的财务顾问当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指出日益激烈的竞争,科技的兴起和全球信息的扩散是过去十年影响这个产业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
展望未来,我们预期这些趋势将会持续重新定义财富管理的情况:43% 的受访者表示富裕人士投资经验越来越老练丰富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趋势,40% 的受访者则选择”客户可取得的资讯”(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
鉴于这些趋势,以及对《全球财富报告》的高度兴趣,美林与凯捷公司将持续追踪和评估富裕人士的投资行为,并且提供极具洞察力的领导思维。
全球财富现状
全球财富现状
2005年是经济表现强劲的一年,但总体经济指标和富裕人士人数的增长减缓,之前的两年,全球绩效则表现良好:2003年股市有一波大涨行情,2004年则有快速的实际GDP增长。相对而言,2005年则有较为稳定的增长率,显示全球主要经济增长在财务核心复苏之后,已经有所减缓。
实际GDP和市场资本总额这两个财富创造的主要因素在2005年的增长相当稳定。整体而言,富裕人士因为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受惠,在人数上以及其财务资产的规模上均有增长。
与《全球财富报告》预测相符的是,全球富裕人士的人数在2005年增长了6.5%,总共达到了870万人。整体而言,富裕人士的财富在这段期间增长了8.5%,总值达到33.3万亿美元。这些财务收益在拉丁美洲、东欧、亚太地区、非洲和中东格外强劲,可见新兴市场继续追赶主要市场。
整体而言,富裕人士在2005年的财务收益超过2004年7.8%和2003年的7.7%增长率。这波上升沿续了我们过去十年来报导的全球财富的累积集中在最富裕人士的趋势。除此之外,欧洲财富集中的情形也回复到适度的情况。
个人金融资产超过3千万美元的全球超富裕人士的相关数据在2005年持续成长。这些超富裕人士的人数目前总计85,400人,在2005年增长了10.2%,高于2004年8.9%的增长率。
这些数字的增长显示虽然市场报酬率和经济指标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降温的趋势,但是富裕人士在2005年依旧能够找到高绩效的投资标的。富裕人士找到主要机会的区域之一,就是亚太地区。其市场资本总额和GDP两大因素都持续带来高增长率。
拉丁美洲和中东也呈现了强劲的增长,使境内和海外的富裕人士均受惠。
注意到不动产和资本市场的降温,富裕人士持续重新评估其市场机会和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富裕人士对不动产和成熟市场的态度较为谨慎,但是其投资组合的配置行为则视地区而有所不同。
富裕人士财富的经济驱动因素
在2003和2004年的高增长之后,尽管经济增长呈现减缓的趋势,实际GDP增长和市场资本总额在2005年依旧强劲,并且持续推动全球富裕人士的财富创造。如同预期的那样:高涨的油价、通膨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的确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2005年全球实际GDP增长下降为4.3%,低于前一年的5.0%(经济数据来自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之特定国家资料,2006年2月)。2005年的实际GDP绩效主要是由亚太地区和东欧持续的高绩效所主导。
全球实际GDP增长减缓的情况反映了全球最成熟经济体的表现已减缓。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表现持续超越全球其它市场,而有助于这些经济体当中财富的创造。举例来说,中国大陆和印度在2005年分别维持实际GDP成长率达9.9%和8.0%,领先全球其它市场。东欧部份国家和拉丁美洲的实际GDP成长率也超过全球平均的4.3%。
在美国,联储局的目标是要依靠稳定增加隔夜拆款利率而维持经济稳定,最终在2005年将实际GDP增长率减缓到较为稳健的3.5%,而比2004年的4.2%略低。升息的政策加上瑞塔和卡翠娜飓风带来的庞大灾害,和由此导致的高油价都重挫了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
在2005年,各个地区的股市表现差异甚大。道琼斯全球指数在2004年上涨了14.4%,但在2005年仅上涨9.4%。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低于平均的绩效所致。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5年只分别小涨了3.0%和1.4%(股市指数摘录自“市场与金融年终概要”,《华尔街日报》,2006年1月3日,第R8版)。道琼斯工业指数没有办法摆脱第三季表现令人失望的阴影,以0.61%的负增长率报收。整体而言,美国市场在年底产生一波由于公司盈余强劲增长而带来的上涨行情,从而避免了负增长的发生。
美国之外的股市绩效表现则好得多,欧洲、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市场都在2005年取得显著的涨幅,因此吸引了对海外交易市场稳定性有信心的海外投资人参与。尤其是日本展现出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日经225指数在该年大幅上涨40.2%。
金融政策在各个区域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美国不断升息以对抗通膨之际,欧洲央行持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仅在2005年年底调升过一次),希望能够提供所需的金融刺激推动欧洲市场成长。因此,在美国,私人消费增长率从2004年的3.9%缓降到2005年的3.6%。在此同时,储蓄占GDP的百分比则从11.3%小幅上升到11.6%。欧盟在私人消费率上也看到了类似的下降趋势。因此,许多国家的储蓄率在2005年也略为升高。许多新兴市场维持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巩固财富的累积。举例来说,韩国储蓄率达38.3%,中国大陆强劲的GDP增长更将储蓄率推高至45.3%。
新兴股市呈现强劲增长
在2003年和2004年交出破纪录的成绩单之后,区域市场资本总额在2005年趋于稳定。虽然市场资本总额增长率相对于前两年有所减缓,但主要的投资机会依旧存在。市场资本总额和基准指数绩效在东欧、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市场都快速成长,主要动能来自于持续的海外投资和稳健的企业营收。
道琼斯全球股票指数(不含美国股市)自2002年年底以来已上涨88%。富裕人士不但密切注意,而且也充分利用了全球金融市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在亚太地区,股市成长仍然持续稳健。道琼斯韩国指数上涨了54.7%。另外道琼斯日本指数,在日经225指数的强劲表现带动之下,也上涨了44.4%。
韩国、丹麦、南非和日本是2005年表现最优异的几个市场,提供了富裕人士累积财富的绝佳的投资标的。同样地,原料出口国例如巴西、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本国货币升值而受惠。有些较小、开发程度较低的金融市场,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罗马尼亚和新加坡,也是富裕人士在2005年中能够获利的国家。
区域富裕人士的成长
如同我们所预期的,GDP增长强劲而且报酬超过市场平均值的地区在财富的创造上也有显著的增加。在2005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利率相对而言都持平。美国和加拿大则是明显的少数例外者。针对不同地区而进行的投资分散化的行为仍然持续,因为投资人对较不熟悉的市场已经开始产生信心并且考虑对其投资组合做出根本性的变化(Anne Tergesen,“你的投资组合有多全球化?分散投资美国股债市之外的标的是长期报酬的关键”,《商业周刊》,2005年6月27日)。汇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原料出口国如墨西哥、巴西和加拿大则因为个自货币的升值而受惠。
北美富裕人士的人数增长率在2005年增加6.9%,相对于2004年的9.8%。虽然成长速度减缓,北美地区依旧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士,以及累积最多的富裕人士财富总额。美国富裕人士人口的增长率在去年由9.9%下滑到6.8%。和美国快速减缓的情况互相抵消的,则是加拿大去年以7.2%增长的富裕人士人口数,虽然相较于2004年的8.3%亦略为减缓。身为原料出口国,加拿大富裕人士即使在本国货币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之际,仍旧能够因为高涨的油价而受惠。
在欧洲,富裕人士在2005年由于连续三年市场强劲增长的资本总额,以及货币升值的缘故而受惠颇多。在2003年和2004年,新进欧洲富裕人士的人数分别增长了2.4%和4.1%。在2005年,富裕人士的人数增长了4.5%,部分原因是由于主要西欧市场的持续正回报以及东欧市场的大幅增长使得主要经济体中不尽理想的实际GDP表现没有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欧洲富裕人士财富总额也增长到了9.4万亿美元。
去年我们在欧洲看到了财富有集中化的情形,这和我们在2004年观察到的现象刚好相反,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的金融资产在2005年大幅增长的缘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强劲的市场表现。
俄罗斯RTS美元指数在两大出口项目石油和天然气的支持之下,达到了历史高点。因此富裕人士的金融资产增长速度大于富裕人士的人口增长,导致了该地区财富集中化的现象。
德国在2005年在经济方面面临挑战: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实际GDP增长率仅有差强人意的0.9%,影响了该国财富创造的情况。所幸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弥补了偏低的生产和劳工生产力。德国富裕人士人口增长率只有0.9%,虽然较2004年略微成长,但仍旧是全球增长速度最缓慢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实际GDP增长幅度也由2004年的2.1%缩小到2005年的1.4%。在此同时,巴黎的CAC40指数上涨了23.4%,代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情况有所改善,成本也有所降低。就业率在2005年仅小幅提升,恶化的贸易赤字则迫使政府冻结原计划的减税政策。整体而言,正面的经济因素占了主导,富裕人士人数增长3.5%。
在英国,实际GDP走弱,但是股市持续在能源类股的强劲表现之下,有不错的成绩。英国富裕人士的人数增加了7.3%,稍微比2004年的成长率8.9%减缓,不过英国仍旧为欧洲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东欧,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其它加入欧盟的国家中,在市场表现上都见证了大幅的增长—尽管实际GDP增长已减缓,股市在2005年仍然一片长红,不仅达到,甚至超过了2004年的涨幅,为财富累积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在捷克,PX指数上涨了43.7%,波兰的WIG20指数则有43.1%的上涨。事实上,许多东欧市场今年的富裕人士增长率都相当可观。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大陆仍旧在剧烈的全球竞争环境当中,取得强劲的经济表现,此四个国家当中有三个名列2005年富裕人士人口成长最快的前十名国家之中。如同我们过去所注意到的,高盛(GoldmanSachs)预测金砖四国在整体经济产值方面,在2040年将会超越七大工业国家。他们最新的报告显示这股增长潜力不但依旧存在(Roopa Purushothamanand Dominic Wilson,“与金砖四国共同梦想:通往2050之路”,高盛,2005年10月1日),而且金砖四国会比2003年到2005年预期增长得更快(Roopa Purushothamanand Dominic Wilson,“金砖四国有多坚强?”,高盛,《全球经济报告》,No:134,2005年12月1日)。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指数自2002年年底以来上涨了171%,金砖四国指数则大涨了262%(CraigKarmin,“前进金砖四国:新兴基金诱惑投资人”,《华尔街日报》,2006年3月6日)。因此富裕人士并没有失望。
中国大陆的经济在2005年持续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实际GDP成长高达9.9%。印度也以8.0%的实际GDP成长率紧追在后。中国大陆富裕人士的人数在2005年成长6.8%,印度则以19.3%的惊人数字向前冲刺。根据目前分析师的预测,印度的增长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除此之外,根据最新的高盛预测数字显示,印度有潜力在2025年之前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在2050年之前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的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大陆在2005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政策改变。在七月,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采取了新的汇率政策:原来紧盯美元的作法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汇率,而这汇率是与一篮子以加权方式计算。
然而人民币在该年年底之前仅有小幅升值(相对美元升值约2.5%),可能不足以使出口增长和总产值大幅降温。
俄罗斯的市场资本额虽然仍旧相当小,但是由于核心出口商品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涨的缘故,在2005年却呈现跳升的走势。富裕人士因这波涨幅而受惠,人数大幅成长了17.4%。
巴西同样也受惠于大量的原料生产。除此之外,巴西实际GDP的成长、成功的通胀管理和超乎预期的贸易顺差也推动了股市上涨和富裕人士财富的增加。
2005年富裕人士的财富在亚太地区普遍增长—然而由于日本在全球财富持有上占有第二名的位置,或多或少抵消了区域内其它市场的强劲成长。由于通货紧缩的压力已减缓、实际GDP和存款率增加,以及日本资本市场持续的优异表现,因此日本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率从2004年的2.4%,增加到2005年的4.7%。
除了先前提到的中国大陆和印度的优异表现之外,其它如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香港在2005年的富裕人士增长率,也都有两位数字的优异表现。
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都因为全球油价高涨而受惠,也因而支撑了拉丁美洲在2005年的财富成长。在2004年赶上全球其它地区富裕人士增长的脚步之后,此地区与全球富裕人士的增长情形相比已经缩短了差距。2005年拉丁美洲的富裕人士增加了9.7%,比前一年的6.3%有所进步。
占了全球石油库存量将近65%的中东持续因为大型工业国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而受惠,高涨的油价持续推动石油出口收入增加(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区域概要,中东和北非,2005年12月)。这个趋势振奋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为此区域带来了大笔的贸易顺差。超高的市场资本额,加上如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市场远高于平均的实际GDP成长,让此地区富裕人士的人口增长率在2005年增加了9.8%。同时,这个区域的财富在2005年增长了19.7%,因此贫富不均的问题继续存在。
美国经济与富裕人士增长减速
去年是过去三年来首次美国的富裕人士人口增长率首次没有超过前一年的一年,从2004年的9.9%,下降至2005年的6.8%—这个增长率比全球许多其它市场都减缓。回顾过去,富裕人士在此的增长似乎已经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在2003到2004年到达顶点。在许多非美国富裕人士透过国际投资获得更大的财富之际,美国富裕人士的国内投资配置比重偏高,影响了未来的收益。
去年美国的国内市场经历了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强劲的实际GDP增长和稳健的企业盈余却被联储局一连串的升息动作,和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受到飓风重创所抵消。当时富裕人士确实感受到了一些挫折。在风灾之后,美国的能源基础建设也受到了打击,导致一致认为油价会飙升的心理,进而对国内股市的股价和整体表现造成了负面的冲击(Peter Coyand Dean Foust,etal,“卡崔娜飓风的觉醒”,《商业周刊》,2005年9月12日)。除此之外,由于联储局希望能够透过一连串升息的动作控制通胀,使得资金成本大幅增加:到了2005年年底,利率从2004年上半年创历史新低的1%,升到了4.25%。
尽管国际市场表现抢眼,我们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富裕人士仍旧将投资组合当中绝大部分的资金(78%)配置在国内持股当中,因此失去了从美国海外市场获利的大好机会(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虽然外部数据建议美国投资人增加海外市场的投资比重,其总体投资绩效却因为他们将大多数投资配置于美国股市而不如预期。其它资讯也可证明他们集中投资于国内市场的作法,美国财政部发表的图表显示,在2005年,美国对海外股票的投资净值为886亿美元(Craig Karminand IanMc Donald,“海外股票成长的渴望”,《华尔街日报》,2005年12月15日)。这个数字仅占美国富裕人士净金融资产的一小部分而已。2005年美元升值,侵蚀了投资人要赎回海外投资时的报酬,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富裕人士没有进一步增加海外市场投资的原因。
展望未来,我们对美国富裕人士所做的深入访谈显示,随着海外市场持续提供较高的报酬,以及美元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他们预计将会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投资。
2006年展望
继全球资本市场于2003年加速复苏及实际GDP在2004年开始回升之后,全球经济在2005年持续增长。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预测2006年的全球实际GDP增长为4.0%,2007年则为3.9%。尽管资本市场及实际GDP增长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消退,但是预计许多市场在未来几年仍旧会被这波经济潮流所推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区域概要,2005年12月)。
在北美地区,美国联储局的升息动作预计将在2006年告一段落。实际GDP增长率可能会随着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信心趋于温和而减缓,预计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2.8%和2.6%。除此之外,美元也将随着外部赤字持续增长而再一次受到压力。
欧洲的经济持续受到劳动利用率和实际GDP增长落后的影响。目前预估2005年欧盟迟缓的经济活动脚步将小幅加速,到2010年前将以1.9%到2.2%的幅度成长。成长主要的动能来自于消费者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的成长,以及通膨率的下降。
亚太地区预期将持续其强劲的区域成长,但速度将会略为减缓。中国大陆和印度将带动整个区域成长,在全球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相反地,日本的经济展望较不确定。劳动力预计下滑,加上生产力成长疲弱(未来15年为0.7%),因此,其成长潜力很可能会受到限制。
虽然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强劲,但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高能源价格持续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高负债等趋势预计都将继续维持下去。除此之外,总计占全球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41%的中国大陆、日本和美国经济之高度不确定性,则为我们的预测带来了不确定性(《美国中央情报局全球信息手册》,精选国家,www.cia.gov,2006年4月存取)。
在此评估之下,我们预测全球富裕人士的金融资产总额在2010年之前将会达到44.6万亿美元,年成长率为6.0%。
今年特别报导的主题是全球化的成长、以及财富的世代转移。不久,这些市场的新兴力量将会改变富裕人士的投资组合,并且进一步改变财富管理服务的内容。
变革和成长的十年
自过去十年以来,《全球财富报告》一直密切注意和报告富裕人士的投资行为,研究预测其趋势和发展,这对日后的财富管理产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简单回顾我们之前报告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发现富裕人士财富、全球经济和财富管理产业在过去十年来飞速增长,还有全球经济的因素对上述三者造成的巨大影响:整体而言,从1996 到2005 年之间,富裕人士的财富年增长率平均为8.0% ,从1996年的16.6 万亿美元,增加到2005 年的33.3 万亿美元。其中从1996 年到2000 年,富裕人士的财富以12.9% 的年增长率增长,从2003 年到2005 年,年增长率则为8.1% ,这期间,全球经济也经历了强劲的扩张。相反地,从2000 年年中到2002 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也减缓了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速度(年增长率是-0.6%)。
点击看图片
除了成功预测富裕人士数量和财富的增长外,《全球财富报告》还成功预测了富裕人士的资产配置策略。早在1999 年,《全球财富报告》即预测另类投资的配置比例将会增加。在2000 年,我们发现只有3% 的富裕人士将投资组合配置在另类投资工具上,但是到了2005 年,该比例已大幅提高,占了富裕人士投资组合的五分之一。《全球财富报告》也报告了固定收益产品的兴起,富裕人士寻求运用固定收益产品来对抗2001 年市场的过热以及其后2002 年市场的下挫。在市场下挫之后,我们预测富裕人士会重新燃起对股市的热情,相对减少现金和固定收益的投入。过去两年,实际情况也证明了我们这个看法是正确的。
在每年的报告当中,我们都会纳入特别报导项目,特别说明财富管理的整体趋势或新兴主题 — 这些都会纳入在我们以下的《全球财富报告》的时间表之中。
今年的报告重点是全球化所造成的成长和财富的转移。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财务顾问认为“客户可取得资讯”是财富管理在过去十年最具影响力的趋势之一(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这个趋势和科技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大幅增加了投资者取得资讯的数量和质量。
2001年专业产品与策略新兴趋势结构型产品和另类投资的重要性和易得性均与日俱增。这些工具让富裕人士得以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降低税务负担,同时还可让富裕人士进入波动性高的市场时能够降低其风险。
由于这些发展的关系,投资人的经验变得更为丰富,需要更多的产品,期待更好的绩效,并且拥有更完整的全球观点。与此同时,财富管理业竞争更激烈,金融机构、专业服务公司、自由职业者和其它服务供货商都积极地争取富裕人士成为其客户。事实上,我们访问的财务顾问当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指出日益激烈的竞争,科技的兴起和全球信息的扩散是过去十年影响这个产业的三个最重要的因素(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
展望未来,我们预期这些趋势将会持续重新定义财富管理的情况:43% 的受访者表示富裕人士投资经验越来越老练丰富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趋势,40% 的受访者则选择”客户可取得的资讯”(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
鉴于这些趋势,以及对《全球财富报告》的高度兴趣,美林与凯捷公司将持续追踪和评估富裕人士的投资行为,并且提供极具洞察力的领导思维。
全球财富现状
全球财富现状
2005年是经济表现强劲的一年,但总体经济指标和富裕人士人数的增长减缓,之前的两年,全球绩效则表现良好:2003年股市有一波大涨行情,2004年则有快速的实际GDP增长。相对而言,2005年则有较为稳定的增长率,显示全球主要经济增长在财务核心复苏之后,已经有所减缓。
实际GDP和市场资本总额这两个财富创造的主要因素在2005年的增长相当稳定。整体而言,富裕人士因为稳定的经济增长而受惠,在人数上以及其财务资产的规模上均有增长。
与《全球财富报告》预测相符的是,全球富裕人士的人数在2005年增长了6.5%,总共达到了870万人。整体而言,富裕人士的财富在这段期间增长了8.5%,总值达到33.3万亿美元。这些财务收益在拉丁美洲、东欧、亚太地区、非洲和中东格外强劲,可见新兴市场继续追赶主要市场。
整体而言,富裕人士在2005年的财务收益超过2004年7.8%和2003年的7.7%增长率。这波上升沿续了我们过去十年来报导的全球财富的累积集中在最富裕人士的趋势。除此之外,欧洲财富集中的情形也回复到适度的情况。
个人金融资产超过3千万美元的全球超富裕人士的相关数据在2005年持续成长。这些超富裕人士的人数目前总计85,400人,在2005年增长了10.2%,高于2004年8.9%的增长率。
这些数字的增长显示虽然市场报酬率和经济指标在全球许多地区都有降温的趋势,但是富裕人士在2005年依旧能够找到高绩效的投资标的。富裕人士找到主要机会的区域之一,就是亚太地区。其市场资本总额和GDP两大因素都持续带来高增长率。
拉丁美洲和中东也呈现了强劲的增长,使境内和海外的富裕人士均受惠。
注意到不动产和资本市场的降温,富裕人士持续重新评估其市场机会和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富裕人士对不动产和成熟市场的态度较为谨慎,但是其投资组合的配置行为则视地区而有所不同。
富裕人士财富的经济驱动因素
在2003和2004年的高增长之后,尽管经济增长呈现减缓的趋势,实际GDP增长和市场资本总额在2005年依旧强劲,并且持续推动全球富裕人士的财富创造。如同预期的那样:高涨的油价、通膨压力和货币紧缩政策的确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2005年全球实际GDP增长下降为4.3%,低于前一年的5.0%(经济数据来自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之特定国家资料,2006年2月)。2005年的实际GDP绩效主要是由亚太地区和东欧持续的高绩效所主导。
全球实际GDP增长减缓的情况反映了全球最成熟经济体的表现已减缓。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表现持续超越全球其它市场,而有助于这些经济体当中财富的创造。举例来说,中国大陆和印度在2005年分别维持实际GDP成长率达9.9%和8.0%,领先全球其它市场。东欧部份国家和拉丁美洲的实际GDP成长率也超过全球平均的4.3%。
在美国,联储局的目标是要依靠稳定增加隔夜拆款利率而维持经济稳定,最终在2005年将实际GDP增长率减缓到较为稳健的3.5%,而比2004年的4.2%略低。升息的政策加上瑞塔和卡翠娜飓风带来的庞大灾害,和由此导致的高油价都重挫了投资人和消费者的信心。
在2005年,各个地区的股市表现差异甚大。道琼斯全球指数在2004年上涨了14.4%,但在2005年仅上涨9.4%。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低于平均的绩效所致。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在2005年只分别小涨了3.0%和1.4%(股市指数摘录自“市场与金融年终概要”,《华尔街日报》,2006年1月3日,第R8版)。道琼斯工业指数没有办法摆脱第三季表现令人失望的阴影,以0.61%的负增长率报收。整体而言,美国市场在年底产生一波由于公司盈余强劲增长而带来的上涨行情,从而避免了负增长的发生。
美国之外的股市绩效表现则好得多,欧洲、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市场都在2005年取得显著的涨幅,因此吸引了对海外交易市场稳定性有信心的海外投资人参与。尤其是日本展现出经济复苏的明显迹象,日经225指数在该年大幅上涨40.2%。
金融政策在各个区域也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美国不断升息以对抗通膨之际,欧洲央行持续维持低利率政策(仅在2005年年底调升过一次),希望能够提供所需的金融刺激推动欧洲市场成长。因此,在美国,私人消费增长率从2004年的3.9%缓降到2005年的3.6%。在此同时,储蓄占GDP的百分比则从11.3%小幅上升到11.6%。欧盟在私人消费率上也看到了类似的下降趋势。因此,许多国家的储蓄率在2005年也略为升高。许多新兴市场维持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巩固财富的累积。举例来说,韩国储蓄率达38.3%,中国大陆强劲的GDP增长更将储蓄率推高至45.3%。
新兴股市呈现强劲增长
在2003年和2004年交出破纪录的成绩单之后,区域市场资本总额在2005年趋于稳定。虽然市场资本总额增长率相对于前两年有所减缓,但主要的投资机会依旧存在。市场资本总额和基准指数绩效在东欧、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市场都快速成长,主要动能来自于持续的海外投资和稳健的企业营收。
道琼斯全球股票指数(不含美国股市)自2002年年底以来已上涨88%。富裕人士不但密切注意,而且也充分利用了全球金融市场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在亚太地区,股市成长仍然持续稳健。道琼斯韩国指数上涨了54.7%。另外道琼斯日本指数,在日经225指数的强劲表现带动之下,也上涨了44.4%。
韩国、丹麦、南非和日本是2005年表现最优异的几个市场,提供了富裕人士累积财富的绝佳的投资标的。同样地,原料出口国例如巴西、墨西哥和加拿大也因为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本国货币升值而受惠。有些较小、开发程度较低的金融市场,例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罗马尼亚和新加坡,也是富裕人士在2005年中能够获利的国家。
区域富裕人士的成长
如同我们所预期的,GDP增长强劲而且报酬超过市场平均值的地区在财富的创造上也有显著的增加。在2005年,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利率相对而言都持平。美国和加拿大则是明显的少数例外者。针对不同地区而进行的投资分散化的行为仍然持续,因为投资人对较不熟悉的市场已经开始产生信心并且考虑对其投资组合做出根本性的变化(Anne Tergesen,“你的投资组合有多全球化?分散投资美国股债市之外的标的是长期报酬的关键”,《商业周刊》,2005年6月27日)。汇率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欧元和日元等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原料出口国如墨西哥、巴西和加拿大则因为个自货币的升值而受惠。
北美富裕人士的人数增长率在2005年增加6.9%,相对于2004年的9.8%。虽然成长速度减缓,北美地区依旧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士,以及累积最多的富裕人士财富总额。美国富裕人士人口的增长率在去年由9.9%下滑到6.8%。和美国快速减缓的情况互相抵消的,则是加拿大去年以7.2%增长的富裕人士人口数,虽然相较于2004年的8.3%亦略为减缓。身为原料出口国,加拿大富裕人士即使在本国货币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之际,仍旧能够因为高涨的油价而受惠。
在欧洲,富裕人士在2005年由于连续三年市场强劲增长的资本总额,以及货币升值的缘故而受惠颇多。在2003年和2004年,新进欧洲富裕人士的人数分别增长了2.4%和4.1%。在2005年,富裕人士的人数增长了4.5%,部分原因是由于主要西欧市场的持续正回报以及东欧市场的大幅增长使得主要经济体中不尽理想的实际GDP表现没有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欧洲富裕人士财富总额也增长到了9.4万亿美元。
去年我们在欧洲看到了财富有集中化的情形,这和我们在2004年观察到的现象刚好相反,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的金融资产在2005年大幅增长的缘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强劲的市场表现。
俄罗斯RTS美元指数在两大出口项目石油和天然气的支持之下,达到了历史高点。因此富裕人士的金融资产增长速度大于富裕人士的人口增长,导致了该地区财富集中化的现象。
德国在2005年在经济方面面临挑战: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加上实际GDP增长率仅有差强人意的0.9%,影响了该国财富创造的情况。所幸资本市场的优异表现弥补了偏低的生产和劳工生产力。德国富裕人士人口增长率只有0.9%,虽然较2004年略微成长,但仍旧是全球增长速度最缓慢的国家之一。
法国的实际GDP增长幅度也由2004年的2.1%缩小到2005年的1.4%。在此同时,巴黎的CAC40指数上涨了23.4%,代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情况有所改善,成本也有所降低。就业率在2005年仅小幅提升,恶化的贸易赤字则迫使政府冻结原计划的减税政策。整体而言,正面的经济因素占了主导,富裕人士人数增长3.5%。
在英国,实际GDP走弱,但是股市持续在能源类股的强劲表现之下,有不错的成绩。英国富裕人士的人数增加了7.3%,稍微比2004年的成长率8.9%减缓,不过英国仍旧为欧洲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东欧,捷克、匈牙利、波兰和其它加入欧盟的国家中,在市场表现上都见证了大幅的增长—尽管实际GDP增长已减缓,股市在2005年仍然一片长红,不仅达到,甚至超过了2004年的涨幅,为财富累积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在捷克,PX指数上涨了43.7%,波兰的WIG20指数则有43.1%的上涨。事实上,许多东欧市场今年的富裕人士增长率都相当可观。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大陆仍旧在剧烈的全球竞争环境当中,取得强劲的经济表现,此四个国家当中有三个名列2005年富裕人士人口成长最快的前十名国家之中。如同我们过去所注意到的,高盛(GoldmanSachs)预测金砖四国在整体经济产值方面,在2040年将会超越七大工业国家。他们最新的报告显示这股增长潜力不但依旧存在(Roopa Purushothamanand Dominic Wilson,“与金砖四国共同梦想:通往2050之路”,高盛,2005年10月1日),而且金砖四国会比2003年到2005年预期增长得更快(Roopa Purushothamanand Dominic Wilson,“金砖四国有多坚强?”,高盛,《全球经济报告》,No:134,2005年12月1日)。摩根斯坦利新兴市场指数自2002年年底以来上涨了171%,金砖四国指数则大涨了262%(CraigKarmin,“前进金砖四国:新兴基金诱惑投资人”,《华尔街日报》,2006年3月6日)。因此富裕人士并没有失望。
中国大陆的经济在2005年持续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实际GDP成长高达9.9%。印度也以8.0%的实际GDP成长率紧追在后。中国大陆富裕人士的人数在2005年成长6.8%,印度则以19.3%的惊人数字向前冲刺。根据目前分析师的预测,印度的增长丝毫不令人感到意外。除此之外,根据最新的高盛预测数字显示,印度有潜力在2025年之前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在2050年之前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的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大陆在2005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政策改变。在七月,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采取了新的汇率政策:原来紧盯美元的作法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浮动汇率,而这汇率是与一篮子以加权方式计算。
然而人民币在该年年底之前仅有小幅升值(相对美元升值约2.5%),可能不足以使出口增长和总产值大幅降温。
俄罗斯的市场资本额虽然仍旧相当小,但是由于核心出口商品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涨的缘故,在2005年却呈现跳升的走势。富裕人士因这波涨幅而受惠,人数大幅成长了17.4%。
巴西同样也受惠于大量的原料生产。除此之外,巴西实际GDP的成长、成功的通胀管理和超乎预期的贸易顺差也推动了股市上涨和富裕人士财富的增加。
2005年富裕人士的财富在亚太地区普遍增长—然而由于日本在全球财富持有上占有第二名的位置,或多或少抵消了区域内其它市场的强劲成长。由于通货紧缩的压力已减缓、实际GDP和存款率增加,以及日本资本市场持续的优异表现,因此日本富裕人士的财富增长率从2004年的2.4%,增加到2005年的4.7%。
除了先前提到的中国大陆和印度的优异表现之外,其它如韩国、印度尼西亚和香港在2005年的富裕人士增长率,也都有两位数字的优异表现。
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都因为全球油价高涨而受惠,也因而支撑了拉丁美洲在2005年的财富成长。在2004年赶上全球其它地区富裕人士增长的脚步之后,此地区与全球富裕人士的增长情形相比已经缩短了差距。2005年拉丁美洲的富裕人士增加了9.7%,比前一年的6.3%有所进步。
占了全球石油库存量将近65%的中东持续因为大型工业国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而受惠,高涨的油价持续推动石油出口收入增加(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区域概要,中东和北非,2005年12月)。这个趋势振奋了投资人的信心,也为此区域带来了大笔的贸易顺差。超高的市场资本额,加上如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市场远高于平均的实际GDP成长,让此地区富裕人士的人口增长率在2005年增加了9.8%。同时,这个区域的财富在2005年增长了19.7%,因此贫富不均的问题继续存在。
美国经济与富裕人士增长减速
去年是过去三年来首次美国的富裕人士人口增长率首次没有超过前一年的一年,从2004年的9.9%,下降至2005年的6.8%—这个增长率比全球许多其它市场都减缓。回顾过去,富裕人士在此的增长似乎已经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在2003到2004年到达顶点。在许多非美国富裕人士透过国际投资获得更大的财富之际,美国富裕人士的国内投资配置比重偏高,影响了未来的收益。
去年美国的国内市场经历了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强劲的实际GDP增长和稳健的企业盈余却被联储局一连串的升息动作,和墨西哥湾沿岸各州受到飓风重创所抵消。当时富裕人士确实感受到了一些挫折。在风灾之后,美国的能源基础建设也受到了打击,导致一致认为油价会飙升的心理,进而对国内股市的股价和整体表现造成了负面的冲击(Peter Coyand Dean Foust,etal,“卡崔娜飓风的觉醒”,《商业周刊》,2005年9月12日)。除此之外,由于联储局希望能够透过一连串升息的动作控制通胀,使得资金成本大幅增加:到了2005年年底,利率从2004年上半年创历史新低的1%,升到了4.25%。
尽管国际市场表现抢眼,我们的研究显示美国的富裕人士仍旧将投资组合当中绝大部分的资金(78%)配置在国内持股当中,因此失去了从美国海外市场获利的大好机会(凯捷顾问公司/美林财务顾问调查,2006年3月)。虽然外部数据建议美国投资人增加海外市场的投资比重,其总体投资绩效却因为他们将大多数投资配置于美国股市而不如预期。其它资讯也可证明他们集中投资于国内市场的作法,美国财政部发表的图表显示,在2005年,美国对海外股票的投资净值为886亿美元(Craig Karminand IanMc Donald,“海外股票成长的渴望”,《华尔街日报》,2005年12月15日)。这个数字仅占美国富裕人士净金融资产的一小部分而已。2005年美元升值,侵蚀了投资人要赎回海外投资时的报酬,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的富裕人士没有进一步增加海外市场投资的原因。
展望未来,我们对美国富裕人士所做的深入访谈显示,随着海外市场持续提供较高的报酬,以及美元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他们预计将会增加对国际市场的投资。
2006年展望
继全球资本市场于2003年加速复苏及实际GDP在2004年开始回升之后,全球经济在2005年持续增长。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预测2006年的全球实际GDP增长为4.0%,2007年则为3.9%。尽管资本市场及实际GDP增长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消退,但是预计许多市场在未来几年仍旧会被这波经济潮流所推动(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区域概要,2005年12月)。
在北美地区,美国联储局的升息动作预计将在2006年告一段落。实际GDP增长率可能会随着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信心趋于温和而减缓,预计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增长2.8%和2.6%。除此之外,美元也将随着外部赤字持续增长而再一次受到压力。
欧洲的经济持续受到劳动利用率和实际GDP增长落后的影响。目前预估2005年欧盟迟缓的经济活动脚步将小幅加速,到2010年前将以1.9%到2.2%的幅度成长。成长主要的动能来自于消费者支出和消费者信心的成长,以及通膨率的下降。
亚太地区预期将持续其强劲的区域成长,但速度将会略为减缓。中国大陆和印度将带动整个区域成长,在全球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相反地,日本的经济展望较不确定。劳动力预计下滑,加上生产力成长疲弱(未来15年为0.7%),因此,其成长潜力很可能会受到限制。
虽然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强劲,但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高能源价格持续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高负债等趋势预计都将继续维持下去。除此之外,总计占全球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41%的中国大陆、日本和美国经济之高度不确定性,则为我们的预测带来了不确定性(《美国中央情报局全球信息手册》,精选国家,www.cia.gov,2006年4月存取)。
在此评估之下,我们预测全球富裕人士的金融资产总额在2010年之前将会达到44.6万亿美元,年成长率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