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7月本人所在科室住院的脊髓损伤并发生便秘的患者共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的方法,对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以及1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排便功能。将所得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以上3个方面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 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对脊髓损伤患者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部穴位按摩;肛门牵张技术;脊髓损伤;便秘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文献报道,在SCI稳定后,有41%的SCI患者的排便功能障碍会中度或重度影响寿命,1/3以上的患者认为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2]。因此,笔者对所在科室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住院的48名脊髓损伤便秘的患者分组实施传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及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干预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7月本人所在脊柱专科住院的脊髓损伤并发便秘的患者共48例,其中,T10锥体骨折8例,T11椎体骨折8例,T12椎体骨折16例,L1椎体骨折16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5岁,受伤时间为8天-20天。按入院顺序的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方法 按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 ①情志护理: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无论是忧虑、惧怕还是悲观失望等因素均可促成便秘。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耐心的安慰和指导。功能的丧失,使患者产生依赖的心理,而依赖则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脊髓损伤患者的自尊,减轻因丧失功能产生的无助感[3],因此,护士应该指导家属一同协助患者进行规律性排便训练,使家属成为患者心理上坚强的后盾,提高患者应对的能力。②饮食护理:在伤后1-2周之内以清淡薄素易消化富营养之品为主,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香蕉、青菜等,也可进食润肠通便的水果及饮品,如核桃仁、芝麻、梨汁、蜂蜜等,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合理的身体水平衡,通过改变粪团性状以改善肠道排空阻力。热秘者,忌肥甘厚腻、燥热之品,如羊肉、狗肉等;气秘者,宜食疏肝理气食物,如佛手果、金桔等;虚秘者,忌生冷、寒凉食物,如西瓜、冰激凌;阴虚者宜滋阴;阳虚者宜温补。③提供良好的环境:适当遮挡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启排气扇抽走异味;每天定时排便,建立有规律的排便习惯。④通便药的使用:三天未排大便,常规给予开塞露纳肛通便,第四天仍未排便者,口服泻药通便。
1.2.2 干预组 ①常规护理同上。②腹部穴位按摩方法具体如下:按摩前患者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双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者右边,充分暴露患者腹部,双手涂上润滑油,用摩法和推法由中脘穴顺时针推至 对侧天枢穴 气海穴 近侧天枢穴 中脘穴,环形按摩约5分钟。再用揉法分别按摩中脘穴、两侧天枢穴和气海穴各30次。接着用按法按压上巨虚穴约3秒钟,再用揉法顺时针按摩30次。③肛门牵张技术具体方法如下:腹部穴位按摩完毕,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操作者戴上手套,食指和中指涂布足够润滑油,缓缓插入肛门,用双指指腹进行肛门括约肌按摩3-5圈,每圈5-10s,然后把直肠壁向肛门一侧缓慢持续地牵拉约5s。同时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做收、提肛肌,以增强肛门的神经敏感度,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增强肠蠕动,以产生便意;肛门牵张技术15min后仍未排大便者则用甘油栓或开塞露注入肛门,用药后10min可坐起或于厕所内进行排便动作,按压下腹并手指挖出大便。经过训练,如患者能规律排便,则停用塞肛药物,只用按摩腹部、指力刺激及手指挖出大便的方法。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痔疮、出血、大便嵌塞、自主神经反射功能异常等的发生。每天固定在早上起床后、晚饭后或睡前等相同的时间训练排便。
1.3 评价方法 观察并认真记录两组患者脊髓损伤后的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以及1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排便功能。有便意并完全自我控制10分;有便意但偶尔失控5分;无便意但能定时排便4分;无便意且不定时排便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把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组比较的方差,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脊髓损伤后的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以及1个月后使用Barthel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肠道排便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SCI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脊髓神经损伤使支配肠道运动的骶2-4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肠麻痹,支配肠壁平滑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肠道蠕动减少,肠内容物推进缓慢,水分过度吸收,大便硬结、便秘[4-5]。SCI病人肠道功能障碍的最主要表现为便秘,常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病人限制饮食和户外活动,对排便产生畏难和厌恶情绪。中医学认为,中脘、天枢、气海及上巨虚等穴均可用于治疗大便秘结,有通调大便之功效。而腹部按摩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来促进肠蠕动。现代理论认为,腹部穴位按摩在缓解便秘的治疗中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机理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两方面:①直接作用:是指操作者各种按揉手法直接的作用力能够促使胃肠的管腔发生形态的改变和胃肠的运动,促使官腔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就是增加胃肠蠕动的速度和力量,从而加快胃肠道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②间接作用:是指运用手法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应用肛门牵张技术接触刺激直肠黏膜,诱发排便反射,既激发了结肠产生强烈的推进蠕动,又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从而引起排便。由上表可知,护理干预组,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肠道训练后,无论是伤后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还是1个月后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确实能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 林月春,李怡娟.居家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当代护士杂志,2009,3(1):5360.
[3] 孙知寒,邱卓英,朱平,等.脊髓损伤心理压力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21.
[4]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0-31.
[5] 王春地.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大便失禁患者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4041.
【关键词】 腹部穴位按摩;肛门牵张技术;脊髓损伤;便秘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因各种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文献报道,在SCI稳定后,有41%的SCI患者的排便功能障碍会中度或重度影响寿命,1/3以上的患者认为排便和排尿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2]。因此,笔者对所在科室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住院的48名脊髓损伤便秘的患者分组实施传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及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干预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促进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尽快地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2012年7月本人所在脊柱专科住院的脊髓损伤并发便秘的患者共48例,其中,T10锥体骨折8例,T11椎体骨折8例,T12椎体骨折16例,L1椎体骨折16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5岁,受伤时间为8天-20天。按入院顺序的单双序号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 护理方法 按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进行护理。
1.2.1 对照组 ①情志护理:排便是通过神经反射来完成的,无论是忧虑、惧怕还是悲观失望等因素均可促成便秘。护理人员给予患者耐心的安慰和指导。功能的丧失,使患者产生依赖的心理,而依赖则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护脊髓损伤患者的自尊,减轻因丧失功能产生的无助感[3],因此,护士应该指导家属一同协助患者进行规律性排便训练,使家属成为患者心理上坚强的后盾,提高患者应对的能力。②饮食护理:在伤后1-2周之内以清淡薄素易消化富营养之品为主,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香蕉、青菜等,也可进食润肠通便的水果及饮品,如核桃仁、芝麻、梨汁、蜂蜜等,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合理的身体水平衡,通过改变粪团性状以改善肠道排空阻力。热秘者,忌肥甘厚腻、燥热之品,如羊肉、狗肉等;气秘者,宜食疏肝理气食物,如佛手果、金桔等;虚秘者,忌生冷、寒凉食物,如西瓜、冰激凌;阴虚者宜滋阴;阳虚者宜温补。③提供良好的环境:适当遮挡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开启排气扇抽走异味;每天定时排便,建立有规律的排便习惯。④通便药的使用:三天未排大便,常规给予开塞露纳肛通便,第四天仍未排便者,口服泻药通便。
1.2.2 干预组 ①常规护理同上。②腹部穴位按摩方法具体如下:按摩前患者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双膝屈曲,术者站于患者右边,充分暴露患者腹部,双手涂上润滑油,用摩法和推法由中脘穴顺时针推至 对侧天枢穴 气海穴 近侧天枢穴 中脘穴,环形按摩约5分钟。再用揉法分别按摩中脘穴、两侧天枢穴和气海穴各30次。接着用按法按压上巨虚穴约3秒钟,再用揉法顺时针按摩30次。③肛门牵张技术具体方法如下:腹部穴位按摩完毕,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操作者戴上手套,食指和中指涂布足够润滑油,缓缓插入肛门,用双指指腹进行肛门括约肌按摩3-5圈,每圈5-10s,然后把直肠壁向肛门一侧缓慢持续地牵拉约5s。同时嘱咐患者积极配合做收、提肛肌,以增强肛门的神经敏感度,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增强肠蠕动,以产生便意;肛门牵张技术15min后仍未排大便者则用甘油栓或开塞露注入肛门,用药后10min可坐起或于厕所内进行排便动作,按压下腹并手指挖出大便。经过训练,如患者能规律排便,则停用塞肛药物,只用按摩腹部、指力刺激及手指挖出大便的方法。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痔疮、出血、大便嵌塞、自主神经反射功能异常等的发生。每天固定在早上起床后、晚饭后或睡前等相同的时间训练排便。
1.3 评价方法 观察并认真记录两组患者脊髓损伤后的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以及1个月后使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评定排便功能。有便意并完全自我控制10分;有便意但偶尔失控5分;无便意但能定时排便4分;无便意且不定时排便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把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多组比较的方差,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患者脊髓损伤后的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以及1个月后使用Barthel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肠道排便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SCI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脊髓神经损伤使支配肠道运动的骶2-4的神经功能障碍,出现肠麻痹,支配肠壁平滑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肠道蠕动减少,肠内容物推进缓慢,水分过度吸收,大便硬结、便秘[4-5]。SCI病人肠道功能障碍的最主要表现为便秘,常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病人限制饮食和户外活动,对排便产生畏难和厌恶情绪。中医学认为,中脘、天枢、气海及上巨虚等穴均可用于治疗大便秘结,有通调大便之功效。而腹部按摩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刺激来促进肠蠕动。现代理论认为,腹部穴位按摩在缓解便秘的治疗中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机理有直接和间接作用两方面:①直接作用:是指操作者各种按揉手法直接的作用力能够促使胃肠的管腔发生形态的改变和胃肠的运动,促使官腔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也就是增加胃肠蠕动的速度和力量,从而加快胃肠道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②间接作用:是指运用手法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应用肛门牵张技术接触刺激直肠黏膜,诱发排便反射,既激发了结肠产生强烈的推进蠕动,又使肛门外括约肌松弛,从而引起排便。由上表可知,护理干预组,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肠道训练后,无论是伤后首次排便时间、1个月后每次排便所需时间,还是1个月后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肛门牵张技术确实能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排便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
[2] 林月春,李怡娟.居家脊髓损伤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当代护士杂志,2009,3(1):5360.
[3] 孙知寒,邱卓英,朱平,等.脊髓损伤心理压力应对量表的编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6):521.
[4] 宁宁.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0-31.
[5] 王春地.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大便失禁患者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