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括,北宋进士,官至翰林学士,著有《梦溪笔谈》《苏沈良方》等书。
据《梦溪笔谈》载:“(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日,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苦参性味苦寒,常用之可损阳伤肾,故可招致腰痛。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中医认为,其功似黄连,既能清热,又能燥湿,为治湿热内蕴常用药,且本品有祛风杀虫、解毒止痒之功,尤为皮肤瘙痒、疮癣患者所常用。本品性味苦寒,内服不宜久服,以免苦寒伤胃损阳。现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1.苦参膏:将苦参择净,研细,与凡士林适量调匀成膏备用。每次适量,外涂患处,每日1次,连续5~7天。可祛湿杀虫止痒。适用阴囊湿疹、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等。
2.紫白苦参油:紫草30克,白鲜皮20克,苦参15克。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加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过滤取汁备用。使用时局部常规清洗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日两三次,连续5MO天。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适用于外阴瘙痒。
3.虎参软膏:虎杖、苦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细,加基质适量制为软膏即成。外用,涂敷患处,2日1次。可凉血解毒、化瘀消肿。用于轻度小面积水火烫伤的辅助治疗。
据《梦溪笔谈》载:“(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将佐日,此乃病齿数年,用苦参揩齿,其气味入齿伤肾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苦参性味苦寒,常用之可损阳伤肾,故可招致腰痛。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中医认为,其功似黄连,既能清热,又能燥湿,为治湿热内蕴常用药,且本品有祛风杀虫、解毒止痒之功,尤为皮肤瘙痒、疮癣患者所常用。本品性味苦寒,内服不宜久服,以免苦寒伤胃损阳。现介绍几则外治方,供选用。
1.苦参膏:将苦参择净,研细,与凡士林适量调匀成膏备用。每次适量,外涂患处,每日1次,连续5~7天。可祛湿杀虫止痒。适用阴囊湿疹、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等。
2.紫白苦参油:紫草30克,白鲜皮20克,苦参15克。将诸药择净,共研细末,加入麻油内,浸泡7日后过滤取汁备用。使用时局部常规清洗后,取药液外搽患处,每日两三次,连续5MO天。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适用于外阴瘙痒。
3.虎参软膏:虎杖、苦参各等量。将二药择净,研细,加基质适量制为软膏即成。外用,涂敷患处,2日1次。可凉血解毒、化瘀消肿。用于轻度小面积水火烫伤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