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学的中国化:一种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构想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具有漫长历史和经验的中国经学这一经典注释路径出发,吸收当代西方诠释学的优秀资源,以构建一种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为题,阐明诠释学作为沟通中外古今思想之桥梁,是开拓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创建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理论工程,既要深入理解西方诠释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哲学诠释学理论,特别是全面掌握伽达默尔诠释学思想和理论及当代的发展,又要全面整理中国经学的漫长经验与历史及其训诂学、考证学、文字学、文献学、注释学等学问。我们提倡以经学的现代化作为出发点,建立一门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经学又高于西方诠释学的普遍性的经典诠释学。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从而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其他文献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包括探讨符合历史实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认定标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一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国际学术话语权明显提升.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最初作为西方"舶来品"的考古学逐步适应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
期刊
编者按: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考察,实地察看了莫高窟,察看了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了敦煌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在敦煌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期刊
期刊
物理学尤其是基础物理学的研究,构成了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深层本质的主要来源,是我们了解和把握整个科学发展的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基础物理学理论的不断革命和突破,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构成了整个物理学的支柱,其应用被延伸到了几乎所有物理学的分支领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理解;第二阶段以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和宇宙学的标准宇宙模型为代表,在物理学的统一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第三阶段以超弦与圈量子引力为代表,虽然目前它们还只是数学结构,而非成熟的物理理论,但正因
自我升级智能体的建立使人们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有了一个程序化的标准,借助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有可能弥合学界关于机器意识的分歧,破解机器意识研究面临的困局。但它也有逻辑上的局限。生成主义为自我升级智能体的提出奠定了认知基础。自我升级智能体的成功为生成主义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尽管自我升级智能体向机器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人们只能说它具有了“功能意识”。造成机器意识困局的症结源自分析哲学传统与现象学传统的分歧和偏颇。解决的出路在于:从对立到相容,从互斥到互补,进而达到融通的新境界。
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小农生产历史特别漫长的国家,大国小农是基本国情。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如何认识和对待小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往观点强调小农的“脆弱性”,主张其最终要被其他经营主体所取代。这种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无法解释,正是传统小农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为灿烂的农业文明;正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户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重新审视小农的历史地位与生命活力可以发现,中国小农虽然脆弱,但能够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中,特别是在各种压力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基本卫生保健体系,但在高度行政化的医疗卫生健康供给侧,面向城乡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提供者(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于庞大等级体系的最底端,始终处于积弱不振的境况。在健康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之际,基本卫生保健的治理亟待创新,其要旨是降低行政机制的主导性并调整行政机制运行的方式,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和社群机制,并促使行政、市场和社群治理形成互补嵌入性的新制度格局。这一新制度格局的落地、生根,不仅与全球性基本卫生保健
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权利在宪法上逐渐获得确认和保障。通过宪法的进一步实施,经济权利的保障模式和制度体系也趋于完善。从宪法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中国经济权利保障的历史课题和价值取向和域外法治国家有所不同,构建中国经济权利法治保障模式选择也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因此应立足中国的法治国情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经济权利保障模式的价值立场选择应当放在世界宪法发展的大历史、大格局中来认识把握。从比较宪法史的角度看,需要在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之间寻求其价值取向
在教育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大数据对于教育实践、决策、评估与研究的价值及规避大数据风险,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测评模型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刻画和价值判断,使人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它是大数据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工具,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支撑,也是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范式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一整套规范,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方法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测评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