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搞好地理教学对学生的有着重要的意义。国民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全方位、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是主要的途径,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如何搞好地理教学,本文从“精确”和“形象”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理教学;精确;形象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搞好地理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地理教学要注意细节的精确
1.概念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导致地理教学需要用较多的概念去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地理教学要用特定的地理术语去表达,不能用一般生活用语代替地理术语。
混淆了“降水量少”和“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可能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三江平原降水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冬季气温低,所以属于湿润区。”实际上,低温不一定导致湿润,高温也不一定导致干旱,应在“气温低”之后补充“蒸发弱”,这样才是科学的表述。
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不能用“气压大(小)”代替“气压高(低)”。在讲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时,要用“东、南、西、北”,而不要用“上、下、左、右”;讲山的坡向时,不要用“南边”、“北边”,而要用“南坡”、“北坡”。
2.程度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描述,描述过程中,程度的把握需要精确。不夸大、不缩小,这才是客观求实的态度。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这句话中“很高”一词有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的确比秦淮线以北地区的积温高,但是与我国许多更低纬度的地区相比,只是处在中间水平。这里,用“较高”一词才更精确。
3.条件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就随之不同。这就要求在阐述地理事物的同时要阐明其条件,以保证正确的认识。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出“欧洲好像是亚欧大陆的一个大半岛”,则需要设问:“观察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说出欧洲陆地轮廓的特点。”这里,“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是回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若简单地让学生说出“欧洲位置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茫然。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懂得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则应把问题设计成:“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若简单地问:“我国属于什么国家?”学生就有可能随意地回答成“属于中纬度的国家”、“属于面积很大的国家”等,教学意图无法实现。
在讲“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时,必须加上“在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4.原理精确
对“气流上升会造成气温下降”的解释是:“高空空气温度低,当上升空气与高空空气一接触,气温就降低了。”这是对大气原理的错误认识。空气上升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向外做功,从而消耗了自身的内能而使温度降低。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形象教学
地理事物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真实的地理事物可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切身感受的,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语言要表达得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丰富
教师应尽力用丰富的词汇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地理景观和各具特色的区域面貌,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表象。
当说明我国西南三省地区地形崎岖险峻,修路筑桥艰难时,可以这样描述:成昆线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就占了400多千米,沿途跨越了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穿过了横断山区大大小小几百座山脉,有时候,火车经常在桥与隧道中驶过。由于河川水流湍急,落差大,无法架设桥墩,沿线就出现了好几座我国跨度最大的铁路桥,成为筑路史上的奇迹。
在讲多瑙河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同时描述:我们正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碧波粼粼的多瑙河上点点白帆在游弋,耳边不时传来人们优美的歌声和欢笑声,如果我们把欧洲西部比喻成一位窈窕淑女的话,那么美丽的多瑙河就是缠绕在她腰际的一条蓝色锦带。
当讲述天山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描述:3600米以上的峰岭终年积雪,有许多巨大的冰川。登高远眺,群峰连绵,银光闪耀,高耸的博格达峰时而隐没在茫茫云海里,时而露出洁白的山巅。在山巅的西北半山腰中,有一个神奇的高山湖泊——天池。每到夏季,清澈的湖水伴着微风荡漾,湖滨地带花草芳香,周围群山环抱,林木参天,湖中雪峰倒映,山顶云雾缭绕。
2.引用
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的特点给了地理教师充分引用各种文学诗句的机会。
在讲解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在讲解山的不同坡向气温差异时,可以引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的诗句;在描述关外无春的景色时,可以引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在讲生物和土壤时,可以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3.类比
类比是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讲述有关长江上游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描述:长江从起源到入海好比万里接力赛跑。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这里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雪融水汇成涓涓细流,哺育了长江最上源,接力赛跑的第一棒——沱沱河;江水继续下流,第二棒——通天河,这里的水流比降增大,两岸山势增高;第三棒——金沙江,这里山高谷深,河流两侧峭壁耸立,有的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世界罕见。
4.动作
适当运用形体语言,能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讲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时,教师可一边讲一边走动来做演示。当教师背对学生走向黑板方向时,北半球发生右偏则偏向学生的右方;当教师迎着学生走来时,北半球发生右偏则偏向学生的左方。从而总结出这种偏向是相对于物体前进方向而言的。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地理教学;精确;形象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搞好地理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地理教学要注意细节的精确
1.概念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导致地理教学需要用较多的概念去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地理教学要用特定的地理术语去表达,不能用一般生活用语代替地理术语。
混淆了“降水量少”和“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可能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三江平原降水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冬季气温低,所以属于湿润区。”实际上,低温不一定导致湿润,高温也不一定导致干旱,应在“气温低”之后补充“蒸发弱”,这样才是科学的表述。
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不能用“气压大(小)”代替“气压高(低)”。在讲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时,要用“东、南、西、北”,而不要用“上、下、左、右”;讲山的坡向时,不要用“南边”、“北边”,而要用“南坡”、“北坡”。
2.程度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描述,描述过程中,程度的把握需要精确。不夸大、不缩小,这才是客观求实的态度。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这句话中“很高”一词有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的确比秦淮线以北地区的积温高,但是与我国许多更低纬度的地区相比,只是处在中间水平。这里,用“较高”一词才更精确。
3.条件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就随之不同。这就要求在阐述地理事物的同时要阐明其条件,以保证正确的认识。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出“欧洲好像是亚欧大陆的一个大半岛”,则需要设问:“观察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说出欧洲陆地轮廓的特点。”这里,“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是回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若简单地让学生说出“欧洲位置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茫然。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懂得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则应把问题设计成:“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若简单地问:“我国属于什么国家?”学生就有可能随意地回答成“属于中纬度的国家”、“属于面积很大的国家”等,教学意图无法实现。
在讲“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时,必须加上“在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4.原理精确
对“气流上升会造成气温下降”的解释是:“高空空气温度低,当上升空气与高空空气一接触,气温就降低了。”这是对大气原理的错误认识。空气上升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向外做功,从而消耗了自身的内能而使温度降低。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形象教学
地理事物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真实的地理事物可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切身感受的,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语言要表达得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丰富
教师应尽力用丰富的词汇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地理景观和各具特色的区域面貌,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表象。
当说明我国西南三省地区地形崎岖险峻,修路筑桥艰难时,可以这样描述:成昆线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就占了400多千米,沿途跨越了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穿过了横断山区大大小小几百座山脉,有时候,火车经常在桥与隧道中驶过。由于河川水流湍急,落差大,无法架设桥墩,沿线就出现了好几座我国跨度最大的铁路桥,成为筑路史上的奇迹。
在讲多瑙河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同时描述:我们正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碧波粼粼的多瑙河上点点白帆在游弋,耳边不时传来人们优美的歌声和欢笑声,如果我们把欧洲西部比喻成一位窈窕淑女的话,那么美丽的多瑙河就是缠绕在她腰际的一条蓝色锦带。
当讲述天山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描述:3600米以上的峰岭终年积雪,有许多巨大的冰川。登高远眺,群峰连绵,银光闪耀,高耸的博格达峰时而隐没在茫茫云海里,时而露出洁白的山巅。在山巅的西北半山腰中,有一个神奇的高山湖泊——天池。每到夏季,清澈的湖水伴着微风荡漾,湖滨地带花草芳香,周围群山环抱,林木参天,湖中雪峰倒映,山顶云雾缭绕。
2.引用
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的特点给了地理教师充分引用各种文学诗句的机会。
在讲解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在讲解山的不同坡向气温差异时,可以引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的诗句;在描述关外无春的景色时,可以引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在讲生物和土壤时,可以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3.类比
类比是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讲述有关长江上游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描述:长江从起源到入海好比万里接力赛跑。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这里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雪融水汇成涓涓细流,哺育了长江最上源,接力赛跑的第一棒——沱沱河;江水继续下流,第二棒——通天河,这里的水流比降增大,两岸山势增高;第三棒——金沙江,这里山高谷深,河流两侧峭壁耸立,有的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世界罕见。
4.动作
适当运用形体语言,能解决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讲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时,教师可一边讲一边走动来做演示。当教师背对学生走向黑板方向时,北半球发生右偏则偏向学生的右方;当教师迎着学生走来时,北半球发生右偏则偏向学生的左方。从而总结出这种偏向是相对于物体前进方向而言的。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