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各国央行的举措也不一,但都发出明确的信号: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行将淡出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谷底,从刺激政策中退出,开始列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11月3日,澳大利亞联邦储备银行明确表示,经济严重收缩的风险已经过去,将逐步退出刺激政策,并决定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25个基点至3.50%。此举距上次加息不足一个月。
11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之前推出的信贷支持不会永久持续下去,欧洲央行将及时回收刺激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同一天,英国央行宣布新一期债券购买规模为250亿英镑,低于市场预期的500亿英镑。这被部分市场人士看做英国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前奏。
此前一天,美联储决定维持利息不变,但也给出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若干条件,被视做退出策略的预热。
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挪威和印度或是加息,或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已经率先收紧货币政策。这些迹象表明,随着经济企稳和对通胀担心加剧,“退出”时机正在到来;而货币政策将早于财政政策,首先收紧。
加息
澳大利亚和挪威率先加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企稳。
澳大利亚经济随着出口行业的回升,快速反弹。在去年四季度经济下滑0.5%之后,澳大利亚GDP在今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0.4%和0.6%。其央行已经将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调高到1.5%,好于此前预测的下滑0.5%。
就业市场也快速回暖。经季节调整后,澳大利亚9月失业率从8月的5.8%降至5.7%,就业人数增长了4.06万人。11月2日,澳大利亚政府在年中经济和财政前景报告中,将2010年失业率从此前预测的8.5%下调到了6.75%。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执行董事刘奥琳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是澳大利亚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重要的煤炭和铁矿石出口国,出口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占比接近的20%;虽然2009年煤炭和铁矿石年平均基准价格下降了40%,但仍然高于长期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的复苏对澳大利亚走出衰退至关重要。史蒂文斯称,虽然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会比较微弱,但“澳大利亚的亚洲贸易伙伴,经济前景要明显好的多”。而中国强劲的增长对整个亚太区域的经济体都有重要影响。
此前的10月28日, 挪威央行在连续七次降息之后,决定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5%,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第一个加息者,也是继以色列和澳大利亚之后,全球第三个加息的央行。其央行行长斯韦恩耶德雷姆(Svein Gjedrem)在声明中说,“当前通胀比预期的要高。”
投石问路
不同于直接加息,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美联储的举动则有投石问路的意味。
11月15日,欧洲央行主席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经济开始复苏,“并非所有的流动性措施都需要维持在之前的水平。”当天,欧洲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低点。不过,特里谢明确表示,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用的超常规流动性措施,将会逐步、及时地退出,以应对中长期物价稳定可能面临的挑战。今年6月24日,欧洲央行决定向欧元区商业银行拍卖一年期贷款。该贷款期限从此前最长的六个月延长到一年,而利率仅为1%,与两周基准利率水平相当,而且贷款规模“无限制”。此举被认为是欧洲央行增加流动性、刺激欧元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首次拍卖,就有1121家银行投标,总额达到4420亿欧元,刷新了欧洲央行一次性资金投放额度纪录。
“市场不认为我们会延长(这个举措)。”特里谢说,“我不会发表任何言论改变市场这一看法。”
分析师认为,终止拍卖一年期贷款可能是欧洲央行尝试退出策略的第一步。虽然当前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经济基本面仍不支持加息。所以,欧洲央行选择试探性的举措,待经济复苏更强劲后,再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最新的信息表明,今年下半年经济活动持续好转,”特里谢说,“2010年,欧元区的GDP增长有望缓慢恢复。”11月3日,欧盟委员会上调对欧元区经济的预测。认为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7%,而非此前预测的收缩0.1%。
由于英国经济第三季度意外下滑0.4%,英国央行11月15日的议息会议也决定维持基准利率0.5%不变。同时,英国央行决定,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250亿英镑至2000亿英镑,在三个月内完成。英国央行表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仍需维持大量经济刺激措施;此外,在一段时间内物价仍有下行压力。
但是,英国央行的债券购买规模,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00亿英镑,也是今年3月英国央行利用该计划进行量化宽松以来,增幅最小的一次。有分析师认为,资产购买规模的缩小意味着英国央行量化宽松刺激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而美联储的态度也有微调。11月4日,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与以往仅声明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不同,美联储此次明确给出维持低利率的基础条件,即“资源使用率低,成本上升压力小,通胀会保持在低水平”。
这表明,如果美国经济增速继续加快,或者通胀加速抬头,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六个月,即人们普遍理解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调整货币政策。
不过,渣打银行美国经济学分析师大卫赛蒙斯(David Semmens)认为,美国经济明年仍会很弱,美联储很可能在2010年加大数量宽松的力度,并且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而一旦美联储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很可能同时加息并提高准备金率。
中国选择
当欧美央行开始试探紧缩货币政策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格外引人关注。
10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通胀预期管理”是当前应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前一个季度,央行只是提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在全年“保八”无忧的大背景下,市场开始猜测中国央行何时会效仿其他国家,收紧货币政策。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得到巩固。随着未来更多强劲数据的发布,中国宏观政策有必要收紧。高路易认为,2010年决策层一定会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实质上仍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央行很可能不愿意调整利率;而会采用上调准备金率,甚至是贷款额度管理来控制信贷增长。
“当前,一旦中国加息,而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很可能引发‘热钱’流入。”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说,“中国的决策者对这一点顾虑很大,因此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不会最先选择加息。”
绑定美国利率的政策之下,亚洲国家面临的困境与几年前中东各国相同:提前加息会吸引“热钱”进入;而不加息的结果同样是资产价格泡沫。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Gerald Lyons)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说时称,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在短期内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利率政策影响甚大。“关键问题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究竟能不能在美国之前加息?”■
本刊驻华盛顿记者李增新,本刊记者白晓鸥、王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随着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谷底,从刺激政策中退出,开始列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11月3日,澳大利亞联邦储备银行明确表示,经济严重收缩的风险已经过去,将逐步退出刺激政策,并决定将基准利率再次上调25个基点至3.50%。此举距上次加息不足一个月。
11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之前推出的信贷支持不会永久持续下去,欧洲央行将及时回收刺激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过剩流动性。同一天,英国央行宣布新一期债券购买规模为250亿英镑,低于市场预期的500亿英镑。这被部分市场人士看做英国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前奏。
此前一天,美联储决定维持利息不变,但也给出了收紧货币政策的若干条件,被视做退出策略的预热。
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挪威和印度或是加息,或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已经率先收紧货币政策。这些迹象表明,随着经济企稳和对通胀担心加剧,“退出”时机正在到来;而货币政策将早于财政政策,首先收紧。
加息
澳大利亚和挪威率先加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企稳。
澳大利亚经济随着出口行业的回升,快速反弹。在去年四季度经济下滑0.5%之后,澳大利亚GDP在今年一二季度分别增长0.4%和0.6%。其央行已经将2010年经济增长预期调高到1.5%,好于此前预测的下滑0.5%。
就业市场也快速回暖。经季节调整后,澳大利亚9月失业率从8月的5.8%降至5.7%,就业人数增长了4.06万人。11月2日,澳大利亚政府在年中经济和财政前景报告中,将2010年失业率从此前预测的8.5%下调到了6.75%。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研究部执行董事刘奥琳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暖是澳大利亚经济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重要的煤炭和铁矿石出口国,出口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占比接近的20%;虽然2009年煤炭和铁矿石年平均基准价格下降了40%,但仍然高于长期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的复苏对澳大利亚走出衰退至关重要。史蒂文斯称,虽然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会比较微弱,但“澳大利亚的亚洲贸易伙伴,经济前景要明显好的多”。而中国强劲的增长对整个亚太区域的经济体都有重要影响。
此前的10月28日, 挪威央行在连续七次降息之后,决定将基准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5%,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第一个加息者,也是继以色列和澳大利亚之后,全球第三个加息的央行。其央行行长斯韦恩耶德雷姆(Svein Gjedrem)在声明中说,“当前通胀比预期的要高。”
投石问路
不同于直接加息,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和美联储的举动则有投石问路的意味。
11月15日,欧洲央行主席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经济开始复苏,“并非所有的流动性措施都需要维持在之前的水平。”当天,欧洲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1%的历史低点。不过,特里谢明确表示,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用的超常规流动性措施,将会逐步、及时地退出,以应对中长期物价稳定可能面临的挑战。今年6月24日,欧洲央行决定向欧元区商业银行拍卖一年期贷款。该贷款期限从此前最长的六个月延长到一年,而利率仅为1%,与两周基准利率水平相当,而且贷款规模“无限制”。此举被认为是欧洲央行增加流动性、刺激欧元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首次拍卖,就有1121家银行投标,总额达到4420亿欧元,刷新了欧洲央行一次性资金投放额度纪录。
“市场不认为我们会延长(这个举措)。”特里谢说,“我不会发表任何言论改变市场这一看法。”
分析师认为,终止拍卖一年期贷款可能是欧洲央行尝试退出策略的第一步。虽然当前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经济基本面仍不支持加息。所以,欧洲央行选择试探性的举措,待经济复苏更强劲后,再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最新的信息表明,今年下半年经济活动持续好转,”特里谢说,“2010年,欧元区的GDP增长有望缓慢恢复。”11月3日,欧盟委员会上调对欧元区经济的预测。认为2010年欧元区经济将增长0.7%,而非此前预测的收缩0.1%。
由于英国经济第三季度意外下滑0.4%,英国央行11月15日的议息会议也决定维持基准利率0.5%不变。同时,英国央行决定,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250亿英镑至2000亿英镑,在三个月内完成。英国央行表示,经济复苏依然缓慢,仍需维持大量经济刺激措施;此外,在一段时间内物价仍有下行压力。
但是,英国央行的债券购买规模,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500亿英镑,也是今年3月英国央行利用该计划进行量化宽松以来,增幅最小的一次。有分析师认为,资产购买规模的缩小意味着英国央行量化宽松刺激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而美联储的态度也有微调。11月4日,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与以往仅声明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不同,美联储此次明确给出维持低利率的基础条件,即“资源使用率低,成本上升压力小,通胀会保持在低水平”。
这表明,如果美国经济增速继续加快,或者通胀加速抬头,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六个月,即人们普遍理解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调整货币政策。
不过,渣打银行美国经济学分析师大卫赛蒙斯(David Semmens)认为,美国经济明年仍会很弱,美联储很可能在2010年加大数量宽松的力度,并且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而一旦美联储开始紧缩货币政策,很可能同时加息并提高准备金率。
中国选择
当欧美央行开始试探紧缩货币政策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格外引人关注。
10月30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2009年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通胀预期管理”是当前应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前一个季度,央行只是提示通胀预期有所显现。在全年“保八”无忧的大背景下,市场开始猜测中国央行何时会效仿其他国家,收紧货币政策。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复苏得到巩固。随着未来更多强劲数据的发布,中国宏观政策有必要收紧。高路易认为,2010年决策层一定会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实质上仍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央行很可能不愿意调整利率;而会采用上调准备金率,甚至是贷款额度管理来控制信贷增长。
“当前,一旦中国加息,而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很可能引发‘热钱’流入。”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说,“中国的决策者对这一点顾虑很大,因此市场普遍认为中国不会最先选择加息。”
绑定美国利率的政策之下,亚洲国家面临的困境与几年前中东各国相同:提前加息会吸引“热钱”进入;而不加息的结果同样是资产价格泡沫。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杰拉德莱昂斯(Gerald Lyons)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说时称,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在短期内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的利率政策影响甚大。“关键问题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究竟能不能在美国之前加息?”■
本刊驻华盛顿记者李增新,本刊记者白晓鸥、王晶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