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的民生情怀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和工作着力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都市类报纸,应该把民生新闻作为主体新闻。让民生新闻唱主角,不仅是对政府惠民利民政策的上传下达,而且还要将广大群众作为主要报道对象,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只有具备了民生情怀,才能在关乎国计民生上做出大文章,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提升舆论引导的水平,如此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本文以内蒙古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都市报纸《包头晚报》为例,试做解析。
  一、民生新闻要有温度
  都市报的受众多数是普通民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民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有困难乐意找媒体,这也是民生新闻越来越被重视的原因之一。都市报只有让民生新闻唱主角,才能让受众认同这张报纸,并广泛地参与到报纸的传播和互动之中,如此报纸才会更有影响力和生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情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它把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做新闻报道时,不但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要从社会热点、难点中进行选题,做足做好民生新闻。《包头晚报》在这方面一直创新不断,因此才能在内蒙古地区的都市类报纸中脱引而出,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包头晚报》从办报之初,便确立了“市民生活报”的办报宗旨,一直关注民生报道,很早就开通了“市民热线”专栏,为市民排忧解难。随后又推出了“视点”“关注”等栏目,2012年开辟了民生专版,每期1块版,有时甚至达到3块以上。把目光对准与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全方位、大容量的报道,为百姓释疑解惑、排忧解难、提供服务和指导。现如今,“遇难事找晚报”已成为读者和市民的口头禅。比如,“有关垃圾猪的系列报道”“东河水市场调查”“固阳县、达茂旗窖储土豆滞销”等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也高度重视,由于媒体的舆论监督,使得这些困扰百姓生活的难题得以解决。再以《揭开牛羊肉屠宰业的黑幕》系列报道为例,解析民生新闻对都市报的重要性。
  2013年1月下旬,一个举报北沙梁牛杂加工黑作坊的电话,催生了一系列针对这一黑作坊的暗访、调查、报道、查处,揭开了牛羊肉屠宰业的黑幕。接到线索后,记者利用数天时间,每天凌晨在屠宰场开工时对全市所有屠宰场进行暗访,拍摄并记录下了许多第一手私屠乱宰的现场资料。2月6日,以《包头市:市场牛肉多半来自“私屠乱宰”?》为题对这一乱象进行了报道。报道刊发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家、省、市媒体也进行了关注报道,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也转发了这篇报道。2月17日,自治区商务厅还给包头市商务局发来《关于彻底查处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的通知》,要求包头市深刻剖析媒体监督反映出来的问题,把媒体监督作为推动工作的积极动力,对媒体反映的超越主营和兼营业务范围屠宰其他牲畜的定点屠宰企业,要进行严肃查处,对问题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包头市各部门积极展开行动,几乎对所有的正规屠宰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安装使用上了符合我国肉牛类宰杀国家标准的屠宰设备及厂房。之后,国家商务部将包头市正式列入全国60多个追溯体系试点城市之一。同时,包头市商务局公开举报电话,与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接受社会及公众的监督。如今,包头市对屠宰企业及肉食品市场监管也更加规范和透明,居民餐桌上的牛肉也更加安全。
  从这篇民生报道中可以看出,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要保持一种与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最直接地实现媒体的下情上达功能,既督促了问题的解决,又为百姓解了忧愁。
  二、民生新闻要有深度
  民生新闻的采访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政府和群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因此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用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和理念来引领全局,要具备政治责任感,在报道中要把新闻事件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解剖,提炼新闻本身的价值,以小见大,这样才能够对民生新闻报道的尺度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掌握,提高民生报道的高度深度厚度。
  在今年春节晚会上,包头市石拐区的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朱清章携母亲登上春晚舞台,这让包头人骄傲,让内蒙古人骄傲,更让《包头晚报》的人骄傲,因为《包头晚报》是最早也是最全面报道朱清章事迹的。早在2012年,《包头晚报》在得知朱清章的事迹后,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便开始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策划, 2012年10月26日,《包头晚报》以《用爱唤醒沉睡31年母亲 朱清章孝感天下》为题,用两个版面对朱清章30多年如一日照顾卧床母亲的母子情深进行了全面报道。 31年的不离不弃,病榻前孝情孝义,是一份超越血缘的守望,他唤醒的不仅是一个医学奇迹,更是一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用两个整版报道一个普通的人物,这在以往的人物报道中是前所未有的。之后,晚报随时跟进,使朱清章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家喻户晓。他的孝道故事在包头晚报发出后,山西卫视、央视东方时空、夕阳红等栏目,以及全国百家电视联播节目“孝行天下”都来包头采访朱清章,有的地方甚至拍成电视《守候》,作为十八大的献礼片与全国的电视观众见面,充满了弘扬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2014年,又被改编成话剧《惊蛰》,观众都被其真实感人的剧情所吸引,《包头晚报》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
  特别是朱清章母子登上春晚的消息,晚报随时跟进报道。2015年3月3日下午,在深圳市龙岗区做食品生意的51岁商人卢兆业致电晚报记者:“大年初七在《包头晚报》上看到关于朱大哥的报道。希望记者朋友能帮我联系到朱大哥,我要请他和他的老母亲到深圳做客!”2015年3月10日,因为看到朱清章的感人事迹,72岁的郑志中老人从榆林赶到包头,想收集一些关于朱清章的孝心材料,回去教导子孙后辈。在晚报记者的帮助下,郑志中老人不但拿到了详细的事迹材料,还亲赴朱清章家里慰问看望。晚报以《七旬翁慕名来包看望朱清章母子》为题跟进报道。   对朱清章的系列报道看似是对小人物以及小事件的关注,其实是反映了重大主题,可谓一篇成功的民生报道。笔者以为,它的成功在于系列报道在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时,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物的生活层面,它挖掘出了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传递出的是普通人物奋斗向上的正能量,这就使得这一普通的民生报道有了厚度、深度。
  三、民生新闻要“接地气”
  党的十六大以后,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这既是对以往民生新闻传播的一种肯定,又是对民生新闻传播的一种推动。作为都市报,在做民生新闻时更要坚持这一基本原则,让记者真正走下去、沉下去,去呼吸基层的新鲜空气,去了解百姓的喜怒哀乐,做到与基层干部、老百姓手牵手、心贴心。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真正想百姓所想,忧百姓所忧。民生新闻报道才能出新、出彩,才能实现“三贴近”、“接地气”。
  《包头晚报》在做民生报道中很好地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做出了许多“接地气”的好新闻。现以几篇典型报道为例试做分析。
  2001年4月,《包头晚报》对包头市青山区垃圾填埋场放养“垃圾猪”一事进行了报道,记者几次深入猪场,白天佯装猪贩子,晚上藏在猪圈里,记录下垃圾猪从喂养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报道一经刊出,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包头市三区政府、环卫、工商部门组成联合行动小组对垃圾猪进行了治理。从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媒体就是一面镜子,要想把民众生活中的问题,最真实最细致地反映给政府和有关部门,就必须深入一线,深入新闻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如此才能发挥民生新闻的社会告知功能和舆论监督职能,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信任。
  2010年,东河区市民反映,一直以来,在东河区西脑包大街及铝厂附近,经常有一些三轮车或小货车拉载着大大小小的水箱,销售一种“深井水”和“清泉水”,许多居民长期购买饮用。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发现这些所谓的“深井水”和“清泉水”其实都是不达标的水,水质极差,甚至还不如自来水,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而饮用者却全然不知。此事经记者调查报道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水市场进行了整治。这篇报道也是记者几经现场调查,在充分掌握调查证据的基础上,进行了条理分明的报道。
  结语
  当今,纸媒正面临着下行趋势。但笔者以为,都市报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受众支持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做足做好民生新闻是都市报适应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的出路。因此,作为都市报应该让民生报道挑大梁、唱主角,以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做足做好民生新闻,才能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
  (作者单位:包头晚报社)
  编辑:赵萱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从文化视角解读2015羊年春晚,展现春晚舞台上民俗文化与流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首先,分析本届春晚的主题,用流行文化元素传递春晚“家”的三重意义;其次,解析羊年春晚对民俗文化的展现手法,在强调回归传统的同时,加入流行文化重构传统;最后,展现羊年春晚中流行文化主动迎合民俗文化,造就春晚节目的新风尚。  关键词:羊年春晚 流行文化 民俗文化  2015年羊年春晚诞生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设
期刊
伴随着网络技术、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商业模式等因素的不断改革发展,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如何在急剧的演变中勇立潮头、寻求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党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面对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的趋势,作为肩负喉舌功能、宣传功能的党报,必须在市场和使命中找到一个结合点,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胜报》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迎难而上的使命感,不
期刊
2014年12月26日,《内蒙古日报》一版头条位置刊发了通讯《看见彭丹的笑脸》。读后,感觉像看见春天里的一条小溪,弯弯曲曲,一路唱着歌儿走来。回味之余,便想把读后的所思所感与大家分享。  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我们说,文忌平。此文在讲述彭丹的故事时,算是把个“平”字彻底给“忌”了。算了一下,全文995个字,却制造了4处起伏。  2.行文上通篇自然流畅,没有一点扭捏作态。作者运用文学创作
期刊
摘要:本文在文化工业的视角下对2015年春晚进行述评,指出其在3个基本方面存在的模式化弊病:仪式、情感、娱乐“三位一体”的模式化叙事;“雨露均沾”式的群体联欢;国族话语主导的传媒镜像。  关键词:2015年春晚 文化工业 仪式 模式化  从20世纪80年代的综艺节目到今天的国家晚会,春晚30多年的嬗变更像是主创人员背负以民俗手段粘合国家意识形态的使命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却也折射出上层意志不自觉中对
期刊
在我国新闻教育的百花园里有无数勤劳的园丁,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浇灌着万千苗木,而他们自己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追逐着自己的新闻梦想,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许许多多的园丁中,有一位让新闻界同行尊敬的七旬老人,他在追逐新闻梦想的路上整整奋斗了50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这位老人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  梦想扬帆  1945年农历二月,郑保卫出生在山东省高青县的一个
期刊
郑保卫老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知名教授,不仅在新闻学理论研究领域卓有成绩,而且独具慧眼,以国家战略发展、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和国家形象传播的宏观视野,近些年来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这个新兴领域的学术研究。他不断进行理论探讨,思考如何打造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团队、创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派、推进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业内人士的普遍赞誉。  
期刊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引导舆论的重中之重,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然而,言论引导一直是诸多媒体的弱项,尤其是广播传媒在这方面更显劣势。如何与时俱进,做好广播评论节目?引入特约评论员机制,打造特约评论是一个新亮点。  内蒙古广播电台每天都有几档新闻节目。听众在听完这档节目之后,往往还有一些疑问需要解答,希望得到更多、更深入的关于新闻背后的信息。为了顺应听众这一需求,内蒙古广播电台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传统媒体总是抱着“我有媒体,我怕谁”的思想观念,“养尊处优”。自恃占有强势话语权,只注重监督别人,报道社会各种道德危机,而对自己的危机却以无所谓而视之。但在姚贝娜事件中,人们对媒体职业道德的审判,却给转型时期的传统媒体上了很现实的一课。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公民新闻的舆论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传统媒体需彻底转变固有观念,放下“自大”的架子,在报道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应多多地观照自身的行为伦
期刊
艳后得宠全靠学问    “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向来被视为引诱男人堕落的妖冶女人,但在中世纪阿拉伯学者眼中,她凭卓越头脑征服人心,对炼金术、哲学以至数学和城市规划无一不晓。  英国伦敦大学古埃及学家达利在新书中指出,埃及艳后以美色引诱凯撒大帝和古罗马统帅安东尼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中世纪阿拉伯学者从未提及她杀人于无形的美色,反而赞叹她骄人的学术成就。这位埃及女王的宫廷是研究学术之地,而不是她挤眉弄眼、施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  党和政府对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财力上的大力倾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