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大误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7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網络环境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生成。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理解上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理解误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6-0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微视频等信息化课程纷纷来袭,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利用互联网也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更有代表提出要把“互联网+”放在国家战略的位置上去对待。当前,各学校基本上已配备网络、实物展台等多媒体相应的软、硬件,强大的演示和互动功能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然而,“互联网+”到底该如何与课堂教学融合?个人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这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认识互联网的两面性,不能形成对网络的依赖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由于网上的课件、教案等等都是现成的,下载即用的现象变得很普遍,然而我们认真思考下,网上上传的资料都是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学情做出来的,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一样吗?有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我们理解不是一种思维,我们能接受吗?还有其他的很多问题。如果教师长期的依赖互联网,没有自己的思维融入教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就会降低,最后只能变成“读书匠”了。而对于学生,现在网上各种解题软件非常多,只要把题目输进去一些,答案立即出来,原本这种软件设计的思想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有不少的学生忙于应付作业,这种软件就变成祸害学生的凶手了。如何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这个先进的工具变得非常重要。
  二、“互联网+教育”不一定能提高教学成绩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先生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八次学术年会上指出:即使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投入巨大的国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明显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提高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还没有数据论证,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相关。当然,还没有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在将来可能很难适应这个社会,更不可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育,再伟大的技术也不可能代替平庸的教学。没有优质的教学再好的技术也解决不了问题,也提高不了质量。因此将21世纪的互联网技术单纯添加到21世纪的教学中只会稀释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技术创新、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积极主动寻求变革的代言人。
  三、“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简单相加
  “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简单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辅助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它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补充,也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创新模式。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不是目的,辅助教育、帮助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才是它存在的最大意义。
  其实我国许多学校都配备了足以进行互联网+教育的硬件设施,但是很多设施因为教师的思维没有从传统教育中转变过来,它们的存在成为了简单的教学工具。因此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顺应互联网以完成知识传授,在这种情形下,“改变”也便成为了教师们在面对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时所要做出的努力。加强相关方面的培训和资源建设、共享和完善互联网教育的体系、提高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是保证互联网真正融入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翻转课堂的视频演示不可以代替教师讲解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是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还存在很大的争论,翻转课堂在实施中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
  把翻转课堂视为在线视频的代名词。每当人们听说翻转课堂,第一个念头就是视频,其实富有成效的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才是翻转课堂最重要的价值。
  用视频替代教师,学生因缺乏教师的指导而产生学习的无助感。
  学生孤立地学习,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视频也无法代替老师,在线课程只是翻转课堂的一部分,学生依然需要老师指导,并不是单纯孤立的对着电脑,面对面互动学习依然是重要环节。翻转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习,都是依靠学生形成的。翻转课堂本质是一种增加学生和教师活动和个性化沟通的方法,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五、只重视教学硬件的交互,忽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
  在一些交互工具的支持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实增加了。然而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活动效果。课堂上,本来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最好,却偏偏要通过一个交流工具来发言;本来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所产生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教育资源,偏要搞个投票之类的。学生都忙于表面的参与,失去了深入思考的心境。
  互联网进入课堂的核心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要达成这个目标,不仅要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参与度的拓展,要以拓展深度为前提,要为拓展深度提供服务。信息提供以及喧宾夺主的交互并不是互联网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促进学生达成更高层次认知目标的深度的学习才是核心追求。
  六、“互联网+教育”不只是把知识、信息、资源电子化
  信息即知识,这是严重的认知错误,信息与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信息主要是指事实和数据的某种集合,知识是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并能指导人的行为的有用信息。信息只有内化到人的认知结构中,并对人的思考与行动产生影响后,才能称为知识。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地理解、分析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应用的能力。
  所以,人们应该从获取信息转变为获取知识。对中小学生来讲,信息量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多的电子化信息泛滥,是对学生的摧残,学生不仅不会乐学好学,相反,还会因信息超载产生认知倦怠、厌学等现象。学习的重点在于内化,在于与知识的深度交流与互动。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书本“电子化”,而是要提升信息的有效性,越有针对性越好。
  互联网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然而,一些教师在授课时,会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如果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堂课安排的内容太多,进度太快,信息切换过于频繁,信息呈现过于花哨,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所以一定要科学地处理技术使用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重视启发性原则,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安排适量的活动去探究发现。
  在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途径。在他们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引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都需要面对面的教育才能完成。所以,互联网在中小学的运用更多的是要帮助教学工作更好的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进行深度的教育改革。互联网这把钥匙,能够开启未来教育的大门,怎么用,怎样用得更好,还是要学校和教师来把握。
  参考文献
  [1]陶西平:互联网+教育,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在中欧高中校长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2016.2.16.
  [2]“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中国教育报,2015.9.
  [3]马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甘肃教育》,2015(18).
  [4]张家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过程的改善--《教育研究》,2001(10).
其他文献
目的: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四位,且已成为世界上第六位致死性肿瘤。其中鳞状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管癌亚型。尽管临床上食管癌的许多治疗手段有
【摘要】学好英语必不可少是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倡导的重要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但是高考终究是应试教育,英语考试大部分分为听说考试和笔试两类,对于朗读没有考察的标准,因此不少师生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和学上走了弯路。本文旨在重申高中朗读的重要性和英语朗读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英语朗读;重要性;教学;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学生自会作文,不待老师教;学生自会改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这么说,是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传授方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可是,
期刊
【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诗教”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教”系列活动可以传承诗词经典,弘扬诗词文化,有利于中学生的素质培养,有利于彰显校园文化和弘扬校园文化中的校园精神。  【关键词】诗教;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文化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科研[2016]565号)“‘诗教’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6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是符合低年龄段学生心理需求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激发出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兴趣的牵引下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趣味识字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紧密性、复杂性与多样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制约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进行研究与探析,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解答与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摘要】笔者通过研究“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初中生绘画能力的发展过程及特点、该学习领域的作业设计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学理论,重点对围绕该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关键词】造型;表现;作业设计;教学目标;初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5-02  一、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
为论述小学阶段围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而展开的句子解析教学是无效教学,采用了实践分析、对比分析、理论分析三种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实
实验目的观察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 STAg)和IFN-γ佐剂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持续时间,研究其抗弓形虫感染的能力,探讨STAg和IFN-
【摘要】在中學数学中,构造法在技巧与方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将中学数学中的技巧性展示的淋漓尽致。下面笔者将从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中来阐述构造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构造;转化;中学数学解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277-02  所谓构造法就是当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按照定向思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