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BoBs快速诊断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BACs-on-Beads™,BoBs)快速诊断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在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048例单胎孕妇采集羊水,同时进行羊水细胞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和产前BoBs分析,对胎儿染色体异常及常见微缺失综合征进行诊断。

结果

排除1例羊水细胞培养失败样本,余下1047例样本中,产前BoBs技术成功检测出43例常见的染色体三体、3例嵌合染色体和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其中3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未被核型分析检出;除了额外检出1例罗伯逊易位,核型分析对其他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检出结果均与BoBs一致;此外,核型分析还额外检出8例胎儿染色体结构异常和2例低比例嵌合染色体。

结论

产前BoBs快速诊断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常见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联合多种遗传学技术鉴定1例标记染色体,并分析其基因组重排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荧光原位杂交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对标记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为47,XX,+mar。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分析提示15q近端重复。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号染色体,含双着丝粒。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显示15q11-13增加了两个拷贝数,重复区域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MPS Ⅰ)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中的高危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分别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家系的先证者及其父母IDUA基因的14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确定后,抽取绒毛样本对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测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7例已排除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超声异常胎儿羊水样本进行CMA检测,并用ChAS v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77例超声异常胎儿羊水样本中,CMA共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 pCNV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1例ABO亚型Bx10/O01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常规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血清学定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检测ABO基因型,再用PCR分别扩增先证者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采集先证者父母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实验和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