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常见有如“放羊式”、“灌输式”、“表演式”等多种“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查找出了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探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
1、放羊式课堂: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不够,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
2、灌输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
3、表演式课堂:整个过程都是预设好导演好的,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其有效性不言而喻。
二、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一)课堂教学有效,意识是前提
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先树立目标意识:由以知识传授向以学生发展转变。
课程教学由“关注目标”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更改精神。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的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意识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二)课堂教学“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才能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过程试着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三)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
4、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查找出了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探寻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
1、放羊式课堂: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不够,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
2、灌输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
3、表演式课堂:整个过程都是预设好导演好的,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其有效性不言而喻。
二、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一)课堂教学有效,意识是前提
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先树立目标意识:由以知识传授向以学生发展转变。
课程教学由“关注目标”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更改精神。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
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的实践参与,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意识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新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二)课堂教学“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才能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过程试着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三)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如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课堂练习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内容与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性的。
4、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有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反思,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