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简述护理风险的类别,分析其发生原因,讨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有效防范措施。结果:对患者而言,其面临的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护士专业素养缺乏引起的风险、自身因素所导致的护理风险、基础环境及治疗环境存在的风险、护理工作规范管理不足引发的风险。对护士而言,其面临的护理风险主要是职业暴露,来源于四个方面: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社会心理性因素。结论:培养护士专业素质修养,加强其法律意识,减轻其心理压力,落实标准预防等,是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安全;职业暴露
风险是指对某件事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预估的损失。护理风险是指在与患者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不安全事件的统称,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突发性,且造成的影响常难以预测。因此,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尽早做好预防,就尤为重要。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人在进入某一特定环境时,必然会产生物质转移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相互作用。同理,护理风险也同时包括了患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护士所要承担的风险,即职业暴露。
1.患者所面临的护理风险
1.1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
1.1.1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士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差,同理心欠缺;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精神;法律意识淡漠,缺乏预见性;沟通技能运用差,不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无法切实了解患者真正需要。
1.1.2患者自身状态:患者生理特性导致护理风险增加,如年迈、幼儿、瘫痪等;自身疾病的相应护理措施较特殊,如绝对卧床休息等;患者顺应性差,不配合护理工作。
1.1.3管理因素:床护比例无法满足,超负荷工作量使护理强度上升,影响护理质量;护理相应管理规范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应急预案、抢救预案宣传力度不够。
1.1.4环境及设备:入院宣教不到位,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隔离护理力度不够,存在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风险;病房内光线,温度,噪音等环境管理存在隐性不安全问题;急救设备、常用仪器配备的不健全均可造成护理风险。
1.2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
1.2.1提高护士专业能力,鼓励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与国际先进医疗理念相接轨;着重培训护士专业操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加深法律意识的宣传,使护士明白日常护理工作背后要背负的法律责任,做到对患者及自身的双重负责;增强沟通技能培训,做好护患沟通、医护沟通及护护沟通,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工作严谨。
1.2.2对特殊患者采取“特殊护理”,增加巡视次数,加强宣教,缩短翻身间隔时间等;对必需的治疗护理措施可能造成的护理风险,要明确告知家属采取该护理措施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同时尽可能降低发生概率。
1.2.3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弹性排班,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护理质量;落实护理管理规范,护理工作层层质控,多人质控,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测并重点防范;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之深入临床,并随时考核。
1.2.4加强入院宣教,护理工作做到“四轻”,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光线充足,每日通风,避免地面积水,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增强护理标识的应用,明确护理重点;完善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工作,做好院内手卫生,避免医源性感染;各类仪器设备均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时检查维修,避免安全隐患。
2.护士所面临的护理风险(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而长期不可控地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临床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在很多其职业所特有的威胁因素下。
2.1导致职业暴露的因素
2.1.1物理性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每人每年平均接受注射4.18次,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在获得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中,约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其中护士所占比例已达到80%。同时,有资料显示: 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1.2化学性因素:随着肿瘤患者人数的不断升高且趋向年轻化,术后生存率的期待逐渐增高,术后化疗也渐渐增多,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依靠其自身的细胞毒性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具有相同大的殺伤力,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
2.1.3生物学因素:近年来,抗生素的频繁使用,使得耐药性细菌大大增多,临床患者出现耐药菌感染的比例较之前几年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护士日常工作中的重大威胁之一。
2.1.4社会心理因素: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无可避免的要进行“三班倒”的工作模式,长期的作息不规律极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出现一系类危害身心健康的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临床分工不同,造成部分患者并不认可护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与医生相同的地位,导致其顺应性差,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2.2保证护士护理安全的措施
2.2.1增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使其了解职业暴露防护对其自身及家庭健康的重要性;加大传染类疾病医源性传播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效果;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培训针刺伤后处理流程及跟踪随访程序,使护士了解突发针刺伤后紧急处理措施及后续预防接种情况。
2.2.2落实标准预防,进行双向防护,有接触患者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可能存在血液、体液飞溅时,必须配戴有防渗透的口罩、眼镜及隔离衣等。
2.2.3规范日常护理操作行为,如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徒手分离针头,禁止用手掰弯针头,对不合作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寻求他人协助等;加强锐器物的管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操作环境的安全,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必须有专用的配置台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2.2.4组织学习有关职业防护的法律法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同样接受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保护,从法律角度解除护士的心理负担;开展院内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及时有效的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班次,避免护士过度疲劳产生心身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的六大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60-562
[2]穆纳新.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20-21
[3]王芳.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与防范[J].护理论著,2012,14(16):3923.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安全;职业暴露
风险是指对某件事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不可预估的损失。护理风险是指在与患者接触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不安全事件的统称,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突发性,且造成的影响常难以预测。因此,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尽早做好预防,就尤为重要。根据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人在进入某一特定环境时,必然会产生物质转移现象,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相互作用。同理,护理风险也同时包括了患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护士所要承担的风险,即职业暴露。
1.患者所面临的护理风险
1.1引起护理风险的因素
1.1.1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士专业知识掌握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责任心差,同理心欠缺;工作态度不严谨,缺乏慎独精神;法律意识淡漠,缺乏预见性;沟通技能运用差,不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无法切实了解患者真正需要。
1.1.2患者自身状态:患者生理特性导致护理风险增加,如年迈、幼儿、瘫痪等;自身疾病的相应护理措施较特殊,如绝对卧床休息等;患者顺应性差,不配合护理工作。
1.1.3管理因素:床护比例无法满足,超负荷工作量使护理强度上升,影响护理质量;护理相应管理规范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应急预案、抢救预案宣传力度不够。
1.1.4环境及设备:入院宣教不到位,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隔离护理力度不够,存在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风险;病房内光线,温度,噪音等环境管理存在隐性不安全问题;急救设备、常用仪器配备的不健全均可造成护理风险。
1.2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措施
1.2.1提高护士专业能力,鼓励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与国际先进医疗理念相接轨;着重培训护士专业操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加深法律意识的宣传,使护士明白日常护理工作背后要背负的法律责任,做到对患者及自身的双重负责;增强沟通技能培训,做好护患沟通、医护沟通及护护沟通,提高患者的顺应性;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工作严谨。
1.2.2对特殊患者采取“特殊护理”,增加巡视次数,加强宣教,缩短翻身间隔时间等;对必需的治疗护理措施可能造成的护理风险,要明确告知家属采取该护理措施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同时尽可能降低发生概率。
1.2.3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配置,弹性排班,避免过度劳累,提高护理质量;落实护理管理规范,护理工作层层质控,多人质控,将发生差错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建立护理风险评估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预测并重点防范;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之深入临床,并随时考核。
1.2.4加强入院宣教,护理工作做到“四轻”,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卫生,光线充足,每日通风,避免地面积水,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增强护理标识的应用,明确护理重点;完善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隔离工作,做好院内手卫生,避免医源性感染;各类仪器设备均应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时检查维修,避免安全隐患。
2.护士所面临的护理风险(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因职业原因而长期不可控地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临床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在很多其职业所特有的威胁因素下。
2.1导致职业暴露的因素
2.1.1物理性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每人每年平均接受注射4.18次,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统计:在获得传染性疾病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中,约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其中护士所占比例已达到80%。同时,有资料显示: 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2.1.2化学性因素:随着肿瘤患者人数的不断升高且趋向年轻化,术后生存率的期待逐渐增高,术后化疗也渐渐增多,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依靠其自身的细胞毒性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具有相同大的殺伤力,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损伤。
2.1.3生物学因素:近年来,抗生素的频繁使用,使得耐药性细菌大大增多,临床患者出现耐药菌感染的比例较之前几年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护士日常工作中的重大威胁之一。
2.1.4社会心理因素: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无可避免的要进行“三班倒”的工作模式,长期的作息不规律极易引起内分泌紊乱,出现一系类危害身心健康的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医护人员临床分工不同,造成部分患者并不认可护士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与医生相同的地位,导致其顺应性差,也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2.2保证护士护理安全的措施
2.2.1增强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的意识,使其了解职业暴露防护对其自身及家庭健康的重要性;加大传染类疾病医源性传播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效果;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培训针刺伤后处理流程及跟踪随访程序,使护士了解突发针刺伤后紧急处理措施及后续预防接种情况。
2.2.2落实标准预防,进行双向防护,有接触患者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可能存在血液、体液飞溅时,必须配戴有防渗透的口罩、眼镜及隔离衣等。
2.2.3规范日常护理操作行为,如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禁止徒手分离针头,禁止用手掰弯针头,对不合作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寻求他人协助等;加强锐器物的管理,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操作环境的安全,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必须有专用的配置台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2.2.4组织学习有关职业防护的法律法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同样接受职业病防治法的法律保护,从法律角度解除护士的心理负担;开展院内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及时有效的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合理安排班次,避免护士过度疲劳产生心身压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娴.在护理工作中影响患者安全的六大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60-562
[2]穆纳新.我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8,8(7):20-21
[3]王芳.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与防范[J].护理论著,2012,14(16):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