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象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ona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腐败”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4月24日报道,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糖果。儿子说这些都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黄女士说:“这不是跟《人民的名义》里面的‘小皮球’一样吗?‘小皮球’让同学抄作业一次可以挣5块钱,我儿子帮了同学就可以挣来零食。”她看着“小皮球”在戏里说的那些事,心惊肉跳,“孩子的世界里怎么这么快就出现了‘交易’?”她担忧道。而另一位家长吴女士的儿子抱怨,他给同学吃了一个星期的零食,没换来一个中队长。“小皮球”不仅存在于电视剧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小皮球”也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如今的小学生被过早滋生的名利思想搅得心烦意乱。当不当班干部,就让一些小学生纠结不已:不当班干部,容易被人看不起;欲当班干部,还得拿零食去巴结同学,让他们投自己一票。特别是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习惯于向学生“批发”班干部;而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争”班干部,不惜多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甚至亲自出马“请老师喝茶”。
  多维解读1 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孩子而言,父母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当家长的精神世界缺乏光亮和色彩时,孩子难免会变得庸俗而乏味。老师的“滥权”行为,家长通过不健康渠道博取老师对孩子的特殊照顾,成人对歪风邪气的消极评价以及网络上负面、极端信息,都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预防小学生的“成人式腐败”,家长和老师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首先要从成人身上下功夫,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补齐素质短板,而不是一味抱怨与指责。家长和老师应以身作则,多与孩子沟通交流,排解疑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多维解读2 杜绝“利己主义”
  通过利益交换或者权力变现的方式来走捷径、捞好处,是非观的模糊、价值追求的错位,让工具理性战胜价值理性,成为“小皮球”的精神坐标。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不择手段去做,这样早熟的“利己主义者”,值得我们每个人警醒和反思。
  多维解读3 完善制度
  完善班干部制度,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应注重人人平等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服务精神。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争名夺利的训练营,更不是滋生“腐败”的摇篮。“批发班干部”会让学生心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念,要么“官官相护”,互不干涉“内政”,要么互相挤压,向老师打对方的“小报告”。从小处讲,是教育责任的转嫁;从大处讲,教坏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就学生而言,都是受教育的对象,大家都处在同一条平行线上,没必要给他们派发那么多“官帽”和“权力”,让他们“互相伤害”。
  莫让《变形计》成“网红孵化机”
  2017年4月22日,《变形计》强势回归。这一档已经做了12季的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让城市里厌学的孩子和农村里渴望读书的孩子互换身份,融入到对方的家庭和生活里。“体验不同人生,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是该节目制作的目的。回看过去12季的《变形计》,不难发现,以前人们关注的焦点都是城市少年体验生活后如何“蜕变”成好孩子,《变形计》也因此变成了“网红孵化机”:很多城市主人公节目后微博加了V,积累了大量粉丝,甚至摇身一变做了网红,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直播、卖产品……这已经远远偏离了节目的意义。而那些与他们交换的农村主人公现状如何,很少有人知晓。《少年少年》里的主人公梁训辍学,在益阳一家工厂打工;与易虎成交换的小黑在节目播放时就已经一个人生活,贫困潦倒,还要被病痛折磨,如今已因病去世……
  多维解读1 互换角色,重视体验
  古人有易子而教,这种交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青少年的成长,《变形计》正是以这样的方式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这也是中国青少年教育中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城市中娇生惯养的青少年和出生在偏远山区的勤劳淳朴的“留守儿童”进行角色互换,在变换角色的过程中,体验迥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是人们达到相互理解的最佳途径,通过与相关对象的互换,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达到角色上的理解与认同,促进已有的人生观念发生变化,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的目的。
  多维解读2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个令无数人关注的字眼,再次牵动人们的神经。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观众应卸下“娱乐心理”,真正地去關注节目背后的社会问题,从而有所为,而不是仅仅做一个“看客”。我们应该担当责任、勇于作为,让孩子们的留守童年多一些温暖,不再荒芜。
  多维解读3 回归本心
  《变形计》终究只是一个节目,我们无意让它承载太沉重的社会意义。但我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消遣的娱乐,而是应当通过这个节目,使更多的人关注到那些农村孩子的生活,回归节目制作的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他文献
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题记   我爱茶,我也爱品茶。  依然是一个单层玻璃杯,本该置备一套茶具,却恐失了礼节和章法,索性用这个简单的玻璃杯。依然是一层绿绿的茶叶密密地盖在杯底,不厚不薄,我轻轻地晃动,仔细聆听着茶叶亲吻杯底的声音。清脆而悦耳,带着那种独特而空灵的美妙。依然是捧至手掌欲灼的开水缓缓倒入杯内,短促的嘶鸣,随着沸水的倒入,茶叶随着开水的骤入在杯子里翻滚着,腾挪着,狂舞着,淬炼着,
期刊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文体。那么,怎样写一篇出彩的说明文呢?  1.抓住事物的特征,语言准确流畅。要介绍清楚某一事物,就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并用流畅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方法有:亲身实践、细致观察、向书本和有经验的人学习、周密思考、学会比较等。  2.选好说明的角度,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
期刊
站在毕业连着升学考的关口,我不由得时常焦躁不安,甚至因此而疲于思考,连感情都麻木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光阴被按下加速键,不管不顾地奔向前;我们忽视了陪伴,而是注视着终点。  昔日,凝望着操场,夏风吹开张张笑颜,汗水与雨水沾湿了土地,路过的痕迹会留在旁人眼里却湮没于时间,志得意满时,见花也明艳,草也清丽;挫折袭来时,叹水亦无情,云亦飘零。年少的稚拙曾书就多少荒唐,那份荒唐又点亮了无甚波澜的生活。
期刊
我家门前有一株月季花。每到开花的季节就会开得特别鲜艳,香味特别浓,父母对其特别喜欢。按时浇水,仔细地检查枝上的枯叶,偶尔还施点儿肥。月季花也不负众望,长得特别壮特别挺拔,远远地看甚至让人误以为是一丛小树,花的艳丽芬芳更是常常引来路人的驻足欣赏。  那天我按时拿着水壶去给花浇水。可刚一开门,就发现一位阿姨带着一个小女孩想要摘月季花,我立刻心生厌恶,喊道:“喂!你干什么?”阿姨被我这一喊吓了一跳,赶紧
期刊
转眼间,中考就已在眼前。回想刚进入中学的时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那么陌生,又那么新奇。那时候,老师虽常提到“中考”,爸爸妈妈也唠叨着三年后我们要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但对于活泼天真的我们来说,“中考”还是有些遥远。  两年多来,陪伴我们成长的不仅有书本、作业,还有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他们一直和我们在一起。成功时,他们为我们点赞;失败时,他们给我们安慰。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多了丰富的色
期刊
这笑靥啊,请不要在岁月中消逝,我愿用一生,回味他们。  ——题记  如诗般的青春,有如诗般的梦,还有那如花般的笑靥,融在心灵最深处,给予我无限感动。  那是好几个礼拜前,或许更久,我遇到的一个此生难忘的笑靥。  傍晚的秀江河,婀娜,无瑕。河水依偎着落日余晖,余晖映照着河水。都市的繁忙仿佛在此刻沉淀,如那悠悠流淌的水,显得斯文,优雅。偶然走出家门的我,在这画景中信步。河畔一条长椅上,丝丝柳条下,一个
期刊
单薄的长衫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你轻轻打了个寒战,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轱辘辘南去,碾碎了你的理想。  你独自坐在寂寥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你的诗篇,感受着千年前来自永州的寒风。  群山孤寂,雪山邈远,足迹尘封,这里唯剩超然的孤独,唯剩生命的绝响,唯剩精神的自由,我会心一笑。  一纸黄页,就将瘦弱的你意外地推向了永州。难道你不能圆滑媚俗些吗?难道你不能稍
期刊
模拟文题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感受到一份难得的朴实或真诚……你也总有这样类似的发现吧?  请以“我发现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思路导引  一、选材范围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停发现的一生。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睁开眼睛,发现世界五彩缤纷;童年时代稍
期刊
父亲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喜欢笑。  小时候,我家隔壁住着个体育老师。父亲同他打赌,比谁能倒立绕着操场走一圈。赌注是一星期的红烧肉。体育老师倒立试着走了二十几步,放弃了。父亲却愣是坚持走完了,他捂着满是煤渣血印子的双手走向我,大喊大笑。从那时起,我就觉得父亲是战无不胜的男子汉。  可与父亲不同,我从小就身子孱弱。可父亲偏偏安插我进各种体育活动中。父亲让我进校足球队,去当替补的替补,令我感到无比屈辱。于
期刊
2017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落下帷幕,而最为值得品评的作文题,就是材料作文。出题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引导,如何让考生带着饱满的生活体验,慢慢而感受深刻地把内心真实的情感倾诉出来,这便是作文中应该蕴含的内容了。而此次浙江嘉兴、舟山的中考作文题,恰恰体现了我们中考语文的主旨,让考生带着生活的露珠,表达个人的真实感情,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请看中考后同学们是怎样看待材料作文题的作文材料和材料的内涵的。  真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