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语文能力;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35—01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及口语表达
农村的中小学生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交往与交流,影响他们信息的摄取程度。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而农村学生单就浅层次的口头表达及写字来说就有很大差距,在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有人戏之为“芳草萎萎”,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进入了考场,在学生的试卷中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在书写指导时要求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的形和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让学生长期地坚持把说和写练习下去,让学生明白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三、培养学生语文使用中的创造能力
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现在的学生作为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学习者,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指点、引导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比如,《雨中登泰山》第二段是正面明写“雨”的奇景。作者是怎样想象这个奇景呢?作者为把“雨”日奇景描绘得具体、生动,在运用奇异的想象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库的七孔大水跃出的奇景比喻为七幅闪光的黄锦;把虎山水库一边的水势、水声比喻为千军万马。学生理解作者在想象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时,对课文描写“雨”的奇景会有较深的感受,同时,也学习了想象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对语文内容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绿》等文章所呈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奇境,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投身于保护大自然。《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我的父亲》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美情、美意,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并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体会到美是社会的主旋律。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和感受课文内容的语言美。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中的表情性和描摹性有灵敏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迅速进入审美状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感情活动,并与之形成身心共振达到感情共鸣,能很快地唤起形象感,并调动学生的有关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对想象中的形象画面、事件过程等进行真切的品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景色、美的行为、美的感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2—0035—01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及口语表达
农村的中小学生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交往与交流,影响他们信息的摄取程度。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而农村学生单就浅层次的口头表达及写字来说就有很大差距,在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有人戏之为“芳草萎萎”,这种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进入了考场,在学生的试卷中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在书写指导时要求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的形和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让学生长期地坚持把说和写练习下去,让学生明白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汉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三、培养学生语文使用中的创造能力
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现在的学生作为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学习者,他们的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指点、引导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比如,《雨中登泰山》第二段是正面明写“雨”的奇景。作者是怎样想象这个奇景呢?作者为把“雨”日奇景描绘得具体、生动,在运用奇异的想象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库的七孔大水跃出的奇景比喻为七幅闪光的黄锦;把虎山水库一边的水势、水声比喻为千军万马。学生理解作者在想象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时,对课文描写“雨”的奇景会有较深的感受,同时,也学习了想象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对语文内容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如《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绿》等文章所呈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奇境,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投身于保护大自然。《我的战友邱少云》、《金色的鱼钩》、《我的父亲》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美情、美意,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并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体会到美是社会的主旋律。我们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和感受课文内容的语言美。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中的表情性和描摹性有灵敏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迅速进入审美状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感情活动,并与之形成身心共振达到感情共鸣,能很快地唤起形象感,并调动学生的有关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对想象中的形象画面、事件过程等进行真切的品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的景色、美的行为、美的感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