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开放格局下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方位开放格局,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大学生跨 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瓶颈,主要表现在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交际动机不够强烈,交际 技能相对欠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远景学院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革新、国际交流互访项目打造 方面积极展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宏观布局,以“递进——交互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发展跨文化人格为 目标,整合知识、动机、技能、语境和效果五个层面的因素,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 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对外开放;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113-03
  一、山西省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加速形成
  作为“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积 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内陆省份对 外开放的要塞。2015 年以来,“山西品牌丝路行”从匈 牙利出发,走进欧洲、东盟、北美、中东、南亚、澳洲等地区 50 多个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磋商合作。2017 年《山西省重点产业国际产能合作发展规划》出台以来, 晋企成立了“走出去”战略合作联盟,截至 2020 年一季度末,共备案设立境外投资企业 272 家,遍布全球  51 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 33.5 亿美元。
  着眼当下与未来,全方位开放,深度对接国家大战 略,深化对外经贸、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进一步融入全球 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山西省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素 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山 西高校应着眼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顺势 而上,勇担培养具有跨文化素养人才的时代重任,更好地 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地方高等院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现状综述
  横向比较地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可知,大多 数院校只将大学生跨文化素养的提升或跨文化能力的提 升列入到外语类相关、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义中;不设 外语类专业的院校在其人才培养要义中甚至未关注到这 一点。就当前较为清晰可辨的培养路径而言,微观层面 多数集中体现为外语语言文化类课程设置,宏观层面集 中体现为培养模式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
  对标跨文化交际素养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 有大部分院校主要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设 计出发,探讨面向全体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 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多面向外语类专业学生开设,面 向全体学生选修的跨文化交际类通识课程尚处在一种严 重缺失状态。
  就培养模式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延伸而言,不 少高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文化交流 普及活动,但受众仍然以外语类学生或对语言学习感兴 趣的其他学生为主;校内外跨文化交际实践或国际交流 互访的机会也相对有限。
  随着山西省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加速形成,晋企境外 投资将持续增加,涉足行业将持续增多,除外语类专门人 才外,越来越多走向各行各业的大学毕业生将比以往任 何一代人都面临更为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视野与世界公民意识,多元化并存与跨文化理解和 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新 时代人才的基本需求之一。
  三、当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瓶颈
  经过对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历届学生的观察、实 验、对比分析得出,当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瓶 颈集中体现为:
  第一,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展开跨文化交流。具体 表现为:学生目的语语言知识不够扎实,在跨文化交际过 程中语用错误频出,導致跨文化交流难以正常进行;缺乏文化知识积淀,不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 价值观等,更缺乏对一个国家文化深入透彻的认识和理 解。面对外国友人时,多会出现“无从说起、无话可说” 的尴尬境遇。
  第二,学生缺乏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交际动机不 够强烈。首先表现为自我意识不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 一些内陆省份的学生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沟通对于他们 而言是无实际意义的,因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提升跨文化 交际能力的内在动机;再次,缺乏文化相对意识。一方面, 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有待提升。身处本国优 秀传统文化之中而不自知,或是因缺乏对自身文化的认 识,而不认为有弘扬宣传的必要;另一方面,因受民族中 心主义的影响,不能以一种正确的态度看待和接受有别 于本国本土的文化,更不能够学习、理解,进而反思自我 与他人文化。因此,学生主观上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动机。
  第三,学生交际技能相对欠缺,包括言语交际、非言 语交际以及必要的交际策略。言语交际方面,受中国应 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一些学生尤其是内陆非省会城市的 学生听说能力相对薄弱,同时,因缺乏真实的跨文化交际 体验,在交际过程中因受语言能力或心理因素的影响, “听不懂、说不出、不敢说”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非言 语交际方面,对不同文化的交际礼仪缺乏了解和训练,如 不同国家不同场合的见面礼、手势语以及其他副语言的 正确理解和使用等;再次,因跨文化实战机会甚少,在跨 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因缺乏一定的交际策略而导致失败的 交际结果和体验。
  四、远景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探析
  (一)远景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宏观 布局
  首先从师资建设看,远景学院长期聘用国际知名的 外籍专家、教授担任院长,常年聘用外籍人士承担语言文 化类课程教学,各学科专任教师一般要求具有海外留学 背景;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每年定额选派优秀教师参加 海外短期留学,从而保障了师资队伍的国际视野与跨文 化交流能力。
  就跨文化交际学本身而言,它是一门集合了人类社 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而 远景学院在通识教育引领下成长起来的跨学科教学团队 为本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人力保障。   就课程设置而言,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 信,远景学院在通识课程板块大力培育优秀中国传统文 化类相关课程,并同时着眼于文化比较,陆续推出西方文 化类相关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国 学经典、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课程已经成为远景学院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 力培养的重要抓手。
  就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甄选而言,紧扣应用型高等 院校重实践轻理论的基本原则,在对国内现有十一五、 十三五优秀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遴选足以兼顾 多元视角的精要理论作为铺垫,大量引入鲜活案例有效 缩短内陆学生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心理、物理距离,精心 设计适量贴切的课内外跨文化交际实践任务让学生在交 互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技能。
  就教学方法革新而言,远景学院充分调配其人力资 源,在英语语言文化核心课程教学中大胆尝试中外教联 袂授课的教学模式,中教侧重于语言点的讲解及语法知 识的梳理,外教侧重于引领文化部分的讨论及拓展,在实 时真切的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交 际能力获得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就书院育人而言,远景学院常态化开展外籍院长接 待日、共膳日;定期邀请国内外名人名家、业界精英来院 开展名人、名师讨论会,为拓宽学生视野与格局起到了提 纲挈领的作用。
  就完满教育而言,远景学院充分发挥其国际化资源优 势,长期开展由外籍教师领衔的英语沙龙等活动,为学生 在课外习得跨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机会。 学业导师在其导师活动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带领 学生“云游”异国他乡,体验异域文化,为拓展学生的跨 文化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儒学 堂社团、英文戏剧社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在增强学生文化 自觉、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意识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社会实践而言,远景学院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 委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摄影大展的 协办单位,独家提供全程志愿服务。对于一所深居内陆 县域城市的高校而言,这是学生较大面积接触国际人士, 进行跨文化实践不可多得的机会。在真实情境的交际中, 学生时而获得有效沟通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时而强 烈感受到语言文化输入输出不足带来的挫败,而这样的 挫败则刺激了他们学习语言文化知识,淬炼跨文化交际 能力的热情。
  就国际交流互访项目打造而言,远景学院自立院以 来即设立荣誉生国际交流互访专项基金,每年遴选并资 助优秀师生分赴美欧等地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北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学院、北爱尔兰女王大 学圣玛利学院等多所合作院校进行短期交流访学;学院 每年独立接待欧美等地合作院校荣誉生代表团来校访 学,访学团与远景学生同食宿、共课堂、一同游历地方名 胜。在出访与接待的交互与递进中,学生收获了友谊,收获了鲜活的跨文化意识,由此产生了更加浓烈的愿望投 入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实践中。
  (二)远景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 路径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单是外语语言文化课 程教学所应承担的任务,而是本土语言文化课程、外国语 言文化课程、心理学、社会学、沟通与表达,礼仪等多门课 程形成的课程群交互作用,共同攻克的课题;跨文化交际 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课程教学的任务,而是课上课下,学院 书院,教师导师,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多平台,多模式,多项 资源递进交互,协同增效共同铸就能力培养路径。這是远 景学院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基本设计思路。
  基于此,学院选取浙江大学许力生与孙淑女(2013) 共同提出的“递进—交互模型”作为理论依据,以发展 跨文化人格为目标,整合知识、动机、技能、语境和效果五 个层面的因素,探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 径(模型如下图所示)。
  1. 知识习得。递进—交互模型强调,知识是基础。 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文化和文化理解力是展开跨文化 交际的必要条件。语言知识指有关语言系统,诸如:语音、 词汇、句法等方面知识学习。文化知识则包括对本国及 他国文化的知识储备,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地 理、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等。文化理解则是指学生能够对 一个国家的文化有清晰、本质的认识,并能将这些认识纳 入到自己的知识经验的结构中。
  2. 动机培养。在知识习得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意识、 文化相对意识,进而形成积极的交际动机是关键。在这 一层面,首先要提升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鼓励学 生勇于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 文化知识的传授时,既要避免过度褒奖,也要避免过度贬 低,要引导学生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
  3. 技能训练。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学生具备语言 交际、非语言交际能力及一定的交际策略。语言交际方 面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六项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非言语交际能力,如体态、副语言等也在跨文化交 际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对学生 交际策略的训练,如在特定的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进行信 息调整、话题的回避与转换等。
  4. 交流互动。跨文化能力是与来自其他文化的成员 互动时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因此,实际的交流互动是检 验和进一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 着力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书院生活、社会实践及国际 交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互环境和跨文化体验。 5. 交际效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在 交际双方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下,交际达到双方都能 接受和理解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将会对经过一系列培 养和训练之后,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交际效果进行检测。
  结语
  综上所述,应对省域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加速形成对 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的增长,地方高校应勇担培养具有 跨文化素养人才的时代重任,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除外语专门人才外,高校应着眼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尝试 以递进—交互模型的五个层面为基点,以师资的构建与 培育、语言核心 + 跨文化交际 + 通识课程体系设置、课程 教学内容的甄选优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书院制 育人平台的搭建与完善、课内外交互活动品类的不断丰 富、高契合度社会实践平台的拓展与维护、长短期国际交 流互访项目的拓展与国际化学习社群的构建等举措为重 要抓手,构建递进—交互式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 戴晓东 . 跨文化能力研究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8.
  [2] 顾晓乐 .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 [J]. 外语界 ,2017(1).
  [3] 孙有中 .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J]. 学伦经纬 ,2016(3).
  [4] 杨军红 . 高校跨文化交际课程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 [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1(9).
  [5] 孟婷 . 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N]. 山西日 报 ,2020-05-22.
  作者简介:陈春苗(198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 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 育——博雅教育、跨文化交际。 牛志萍(1985—),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农 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董惠安)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战争行为诞生的战略文化,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选择与运筹的底蕴,它从最深层次规范国家安全 战略的设计与筹划。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以“礼”为核心的“天下秩序”,主张“耀德不观兵”的战略取向,在朝 贡体系的构建及维系中陶醉于“天朝上国”的自恋式战略虚像,固步自封,闭目塞听,自我满足以至在近代世界 发生巨变以及西方列强及东邻日本纷至沓来的欺凌面前束手无策,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和深重灾 难。历
期刊
摘要:以2008至201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转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关论文为样本源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转载论文的年份、作者和期刊源进行数据分析,梳理出近十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热点,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对象、一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与创新趋势、比较和借鉴研究,发现呈现出研究对象全面化、研究方法综合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近十年;人大复印报刊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中央企业宣传思想战线做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 工作。作为大型中央企业和民族疏浚业的先行者,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上航”)对于做 好新时代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他们的做法是:(一)导向为魂,移动为先,构建立体宣传 格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二)锻造卓越宣传战线队伍,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三
期刊
摘要: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并代表着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这一性质决定了其在中国新文学中的表征始终缺乏内生性。在此文学史背景下的薛忆沩的都市书写,将叙事焦点对准都市现代人普遍化的精神处境,经由大胆的叙事探索,使内在化的都市体验显现,进而勾勒出现代人的“共同身份”。都市体验和现代主义在其笔下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而也使立于都市反思都市的现代主义不再停留于外来观
期刊
摘要:作风建设是高校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高校机关效能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既是发挥高校机关基本职能的需求,也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以上海L大学师生为调研对象,发现L大学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总体评价良好,但也存在衙门习气较浓厚,有“四难”现象和形式主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建强组织,筑牢基层堡垒;带好队伍,激发干事活力;建章立制,健全制度体系;文
期刊
摘要:自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主客关系异化、内容碎片化和分散化、过程计划性和引导性弱化等 问题。在新冠疫情防控期的关键节点,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时、势、术”,(一)把握“时”,将解 决突发现实问题与长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二)善析“势”,学会正确把握和区分学生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三)活用“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节点,积极开展主流价值观教育。优化疫情期师生关系,整合网络思想
期刊
摘要: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验收交卷之年,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阶 段性胜利。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帮扶责任人到位率不高、农村基层 干部作风不够扎实、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突出等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是:(一) 建立符合广大农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抓住突出问题,落实帮扶责任;(三)增强基层干
期刊
摘要: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加重了老龄人口的赡养照护负担,而机构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笔者梳理了有关我国民营养老机构的研究成果,发现2013年以前,养老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资金投入有限,设施设备简陋,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人员不专业,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机构养老的发展。2013年以后,随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期刊
摘要: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列宁晚年根据变化的党内实际, 在继承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等“政治遗嘱”中, 突出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设计、制度安排、刚性要求等,为净化俄共(布)党内政治生态构建了崭新的思路 设计。这些思路设计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政治生态建设,实现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提供了信仰引 领、制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江苏省 15 所全国创新 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知网文献数据进行系统收集和梳理,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编码和提炼,再根据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这一主线,分析认为江苏省高校双创教育仍发展不足。目前,应抓紧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双创教育定 位;二是增强双创课程体系;三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四是科学打造教育保障体系。进而逐步构建具有普适性的 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