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练习担负着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任务。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课前、课后、课内、课外要求学生完成的习题或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根本保证。练习有自己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练习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适时指导,及时评价。
1精心设计
练习要想有效,就要对练习的内容、形式、数量等进行周密的考虑,使练习真正起到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1.1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等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如进行同类项教学时,重点是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难点是合并同类项,关键是对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理解,练习可设计一些判断题、填空题和板练题等,对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进行练习。
1.2启发思维,要有思考性。教师要从练习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训练,在受到启迪、形成思路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如进行同类项教学时,可设计判断同类项的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如若9xmy和3nx2yn是同类项,那么m=,n=。
1.3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练习的内容应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做到有层次、有坡度。练习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3.1基本练习,即模仿性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一些基本的单项的与例题雷同的题目。这种练习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的内容,还存有什么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进行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解决学生一个“懂”字。
1.3.2发展练习,即变形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所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探求知识的实质或突破教材难点,促使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后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并转化为技能,解决学生一个“会”字。
1.3.3综合练习,即提高练习:学生尽量去做,但不强求人人都会,练一些新旧知识结合,或巧用新知识的难度较大的习题。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解决学生一个“活”字。
1.3.4激发兴趣,要注意多样性: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练习,让学生愿练、乐练,进而达到熟练、巧练。在练习组织形式上可以有全班练、个体小组讨论、同座交替练。在题型上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等。
2合理布置
练习的布置分课内布置和课外布置。课内布置可以通过提问、提要求、启发、引导等方式;进行课外练习的布置主要方式是提要求、发指令。布置时不论何种方式均应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期望效果、练习种类、性质、范围、完成时间、实施方式,以使学生能正确、及时完成。如果是单元练习,最好事先印发给学生,较复杂的练习教师要给予提示或提供参考资料,以缩短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练习本中的作业数量一般以做10分钟左右时间为准。初中要控制在课内完成,高中也要根据需要尽量赶在课内完成。因为作业反映的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放在课外做,时间放长,这节课的效益就反映不出来。另外,在课外做,给抄袭者提供了机会,很不可取。目前,相当中学的课内作业放在课外做,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怨声载道。家庭练习,据研究对高中生很能促进考试成绩,而对初中生只有高中生一半的效果。初中生每天练习l~2小时效果最好。高中生在合理范围内,时间越长越好。不能拿家庭练习作为对学生的惩罚,这会使学生厌烦;练习时尽量少打分数。
3适时指导
练习的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练习方向的指导,并不是平常认为的练习提示,而是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指导。
3.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如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耐心细致,按时完成,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认真完成等。
3.2指导学生良好的学生方法。如怎样审题、分析和思考问题;怎样预习、复习等。
3.3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如运算、操作、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等。
3.4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练后发现学习上的失败和成功之处,并会利用练习进行深化和补救学习。
3.5通过不断地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学习和认真完成练习的动机。
4及时评价
练习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练习的一种信息反馈。学生练习后,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一方面给学生吃“定心丸”,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去进一步钻研和练习,否则,学生在消极条件下练习其效果基本为零。练习的评价切忌指责和批评,要注意引导、关心,语言必须亲切和有启发性。
1精心设计
练习要想有效,就要对练习的内容、形式、数量等进行周密的考虑,使练习真正起到既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1.1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等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如进行同类项教学时,重点是定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难点是合并同类项,关键是对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理解,练习可设计一些判断题、填空题和板练题等,对同类项、合并同类项进行练习。
1.2启发思维,要有思考性。教师要从练习中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训练,在受到启迪、形成思路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如进行同类项教学时,可设计判断同类项的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如若9xmy和3nx2yn是同类项,那么m=,n=。
1.3循序渐进,要有层次性。练习的内容应考虑到知识的前后联系,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做到有层次、有坡度。练习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
1.3.1基本练习,即模仿性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一些基本的单项的与例题雷同的题目。这种练习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学的内容,还存有什么问题,更主要的是通过进行知识的再现,促使知识的内化,解决学生一个“懂”字。
1.3.2发展练习,即变形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所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探求知识的实质或突破教材难点,促使学生把新知识同化后纳入原有知识结构并转化为技能,解决学生一个“会”字。
1.3.3综合练习,即提高练习:学生尽量去做,但不强求人人都会,练一些新旧知识结合,或巧用新知识的难度较大的习题。这种练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解决学生一个“活”字。
1.3.4激发兴趣,要注意多样性: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练习,让学生愿练、乐练,进而达到熟练、巧练。在练习组织形式上可以有全班练、个体小组讨论、同座交替练。在题型上可以有选择题、判断题等。
2合理布置
练习的布置分课内布置和课外布置。课内布置可以通过提问、提要求、启发、引导等方式;进行课外练习的布置主要方式是提要求、发指令。布置时不论何种方式均应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期望效果、练习种类、性质、范围、完成时间、实施方式,以使学生能正确、及时完成。如果是单元练习,最好事先印发给学生,较复杂的练习教师要给予提示或提供参考资料,以缩短学生完成练习的时间。练习本中的作业数量一般以做10分钟左右时间为准。初中要控制在课内完成,高中也要根据需要尽量赶在课内完成。因为作业反映的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放在课外做,时间放长,这节课的效益就反映不出来。另外,在课外做,给抄袭者提供了机会,很不可取。目前,相当中学的课内作业放在课外做,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怨声载道。家庭练习,据研究对高中生很能促进考试成绩,而对初中生只有高中生一半的效果。初中生每天练习l~2小时效果最好。高中生在合理范围内,时间越长越好。不能拿家庭练习作为对学生的惩罚,这会使学生厌烦;练习时尽量少打分数。
3适时指导
练习的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练习方向的指导,并不是平常认为的练习提示,而是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指导。
3.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如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耐心细致,按时完成,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认真完成等。
3.2指导学生良好的学生方法。如怎样审题、分析和思考问题;怎样预习、复习等。
3.3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如运算、操作、分析、归纳、综合能力等。
3.4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练后发现学习上的失败和成功之处,并会利用练习进行深化和补救学习。
3.5通过不断地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学习和认真完成练习的动机。
4及时评价
练习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练习的一种信息反馈。学生练习后,教师及时地给予评价,一方面给学生吃“定心丸”,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去进一步钻研和练习,否则,学生在消极条件下练习其效果基本为零。练习的评价切忌指责和批评,要注意引导、关心,语言必须亲切和有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