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中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 德育工作 学生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农村德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现从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中、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轻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素养的形成。首先,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社会主义信仰,对升国旗、观看爱国影片、缅怀革命烈士等一些教育活动无动于衷。其次,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从小就有金钱至上的思想,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受现实的诱惑,从小就不求学向上,逃学、辍学,很早就走向社会、无所作为。
二、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三、当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1.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
2.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取绰号。
3.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一些住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在前半周就已经花光了。学校不时有发生掉钱掉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分劳动任务相互推。
4.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5.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
首先,深化德育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学生德育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1.要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德育工作。着重加强学校这个德育主阵地,切实把德育列入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应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長、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
3.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多样的活动、多样的情境之中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教式教育缺乏直观性,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因而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育,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比如,可通过评选学生读书之星、文明礼仪之星、遵纪守法之星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学生成长。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探索求知、寓教于乐。要变课堂为主的教育为课堂内外结合的教育,把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产生一个长期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现在很多农村学生,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在学校要加强集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归属感。比如,开展一些活动、比赛,使学生能够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还可以组建“爱心社”、“留守儿童之家”,去帮助和教育学生。
4.增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严肃性,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抓好德育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思想高度去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责任,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5.以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中心,真正让学生从思想品德课上一点一滴学起,充分利用爱国影视、图书、英雄故事进行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6.因地制宜,耐心教育。全面开展传统美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教育,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同时,要把准农村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的为学生服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角度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学校、爱家乡的“三爱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黑色警示教育、绿色网络教育”,即三色教育,坚持开展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净化社会环境、树立道德风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在农村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搞好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周边治安,树立重教乐学的小气候,清除黑网吧,预防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培训和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学德育管理.2005.
[2]中小学教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
关键词:农村 德育工作 学生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农村德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现从多年从事德育工作的切身体会中、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对农村德育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轻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品德、思想素养的形成。首先,学生爱国意识淡薄,缺乏社会主义信仰,对升国旗、观看爱国影片、缅怀革命烈士等一些教育活动无动于衷。其次,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从小就有金钱至上的思想,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受现实的诱惑,从小就不求学向上,逃学、辍学,很早就走向社会、无所作为。
二、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
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三、当前农村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些不良表现
由于农村孩子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不足,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性格。
1.厌学情绪。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进教室,不愿意听课,不能完成日常学习任务。
2.缺乏礼貌礼仪。不懂礼貌,爱说脏话,不尊重老师,甚至给老师取绰号。
3.贪图享受的思想较重。喜欢穿着,爱吃零食,宁可不吃午饭,也要买小吃,一些住校学生一周的生活费在前半周就已经花光了。学校不时有发生掉钱掉东西等事情,而且很难查找,有的学生捡到钱物不主动交老师。评先进、选贫困主动要,分劳动任务相互推。
4.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不管父母、同学他人的感受,只顾自己的想法,自私、任性。一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5.缺乏自信。自卑意识较重,不能主动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敢承接。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
首先,深化德育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学生德育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1.要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德育工作。着重加强学校这个德育主阵地,切实把德育列入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应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長、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
3.要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学生只有在多样的活动、多样的情境之中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教式教育缺乏直观性,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很难接受。因而德育教育应该是贯穿于课堂内外、联系于学生言行的常态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性格品质的教育,必须坚持时时、事事进行,坚持多样化教育,寓教于乐,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抓典型,树榜样。“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育,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更多的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比如,可通过评选学生读书之星、文明礼仪之星、遵纪守法之星等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学生成长。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共进、探索求知、寓教于乐。要变课堂为主的教育为课堂内外结合的教育,把德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从而产生一个长期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现在很多农村学生,既是独生子女,又是留守儿童,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在学校要加强集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归属感。比如,开展一些活动、比赛,使学生能够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还可以组建“爱心社”、“留守儿童之家”,去帮助和教育学生。
4.增强教师对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严肃性,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抓好德育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思想高度去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责任,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5.以学校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中心,真正让学生从思想品德课上一点一滴学起,充分利用爱国影视、图书、英雄故事进行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6.因地制宜,耐心教育。全面开展传统美德、行为规范、法律法规教育,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同时,要把准农村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的为学生服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角度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爱学校、爱家乡的“三爱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黑色警示教育、绿色网络教育”,即三色教育,坚持开展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净化社会环境、树立道德风尚,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在农村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搞好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周边治安,树立重教乐学的小气候,清除黑网吧,预防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再次,要重视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培训和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学德育管理.2005.
[2]中小学教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