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已经超出想象,透过这空前的教育热,会发现家长的希望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这些充满着爱的期冀、关注,往往因为与现实脱轨,反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扰。这种困扰主要表现在爱子心切却教子无法,望子成龙却子不成气,重子修艺却轻子养德。凡事关心则过。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显然空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必须结合孩子的现实情况,学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让孩子养成全面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爱子心切与教子无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而今天家长的爱子之心却远远不是一个“爱”字了得。看看几个大人接送一个孩子上下学的情景,看看家长为孩子购买的超豪华文具用品,听听家长每天对孩子的殷勤叮嘱……家长那颗爱子之心、关切之情可见一斑。
有家电视台曾经采访过一位退休的老公安局长,问他如果发现小孩丢失或是被绑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这位老局长的回答出人预料,竟然是在第一时间尽快联系熟悉小孩的人去车站、机场等城市出口寻找。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报案时。他回答,报案是个好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按照当时的规定,警察是不会在你报案后就马上采取行动的,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行动要在报案24小时后才能开始,要不然只要有人报案就采取行动,整个城市的秩序就会混乱。而这24小时恰恰失去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机。再说警察又不认识你的小孩,就算出动了警力,又怎么去寻找呢?
多么简单的常识,而家长又有几个人知道呢?相比之下,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是少得可怜,只不过是它不像缺乏保护孩子的方法那样明显和可怕。面对这种爱子心切与教之无法的强烈反差,家长形成了一种“本能恐慌”,无奈之下,把整个教育孩子的责任连同孩子一起都交给了学校。殊不知,这是更糟糕的一种选择,学校只是学校,怎么都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这就像教师到什么时候都代替不了家长一样。面对这种情景,家长唯一的选择应该是尽快掌握教子之法,把拳拳爱子之心变成殷殷教子之法。
望子成龙与子不成气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这无可厚非,可现在社会的现实却使人们觉得“高考及第”是“成龙”的唯一途径。所以家长往往忘了“成龙”的目标,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去关注高考,结果导致了大部分家长的教育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30%左右的毛入学率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意味着只要有30%左右的学生考入高等学府就等于是学校教育的成功,而那其余70%的学生只能通过其它途径成才。可家庭教育不同,目前还很少有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定位在放弃高考而通过其它途径成才上的。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家长是不会放弃高考的。所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在高考失败后才会去另谋出路的,这就是家长的高期望值与高校低入学率之间的差异,这造成家长们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
正是这种反差加剧了孩子之间的无谓竞争,也正是这种竞争导致了高考失利的孩子无法正常成才的现实。其实,家长重视高考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重视的同时还要正视目前低入学率的事实,正视高考通过不等于万事大吉的事实,正视是在培养能自己生存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什么考试都能通过的学生的事实。
家长经常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正是这句话导致了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中学的课程,结果忘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适时而教,弄得孩子虽然始终先学一步,最终什么都没学好,精疲力竭地跑了十几年也没找到起跑线。
重子修艺与轻子养德
修艺与养德本是同步进行的事情,正是由于家长的功利性导致了德艺的分离,也正是由于家长的本能恐慌,导致了急功近利的只修艺不养德。
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实效,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怕的是东施效颦。其实经典诵读也好、琴棋书画也好、体操武术也好、英语日语也好,都没有错。关键是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让孩子在这些载体的多彩外在形式之下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世界各国异域风情的丰富多彩,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善的启迪、真的教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是现在好多训练已经走了味,让孩子们去体验那种变了色的美术、跑了调的音乐就变成了一件可悲的事情了。
也许人们还沉浸在那些古今中外名人敏而好学的故事之中,可却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些好学者无论是映雪囊萤的孙康、车胤,负薪挂角的朱买臣、李密,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还是凿壁借光的匡衡、以荻画地的欧阳修、韦编三绝的孔子,没有一个是在父母的逼迫下那样做的。当人们把苦学当成为一种习惯时,那是一种享受,被迫苦学则是一种遭罪。
不要再用爱心去伤害孩子,学一些起码的保护孩子的常识,这是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家长,是要有资格的,要懂得基本的教育常识,积极主动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孩子,这是做家长的天职。只有这样,才能消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肖茂红
爱子心切与教子无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而今天家长的爱子之心却远远不是一个“爱”字了得。看看几个大人接送一个孩子上下学的情景,看看家长为孩子购买的超豪华文具用品,听听家长每天对孩子的殷勤叮嘱……家长那颗爱子之心、关切之情可见一斑。
有家电视台曾经采访过一位退休的老公安局长,问他如果发现小孩丢失或是被绑架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这位老局长的回答出人预料,竟然是在第一时间尽快联系熟悉小孩的人去车站、机场等城市出口寻找。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报案时。他回答,报案是个好办法,但不是最好的办法。按照当时的规定,警察是不会在你报案后就马上采取行动的,一般情况下这样的行动要在报案24小时后才能开始,要不然只要有人报案就采取行动,整个城市的秩序就会混乱。而这24小时恰恰失去了寻找孩子的最佳时机。再说警察又不认识你的小孩,就算出动了警力,又怎么去寻找呢?
多么简单的常识,而家长又有几个人知道呢?相比之下,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是少得可怜,只不过是它不像缺乏保护孩子的方法那样明显和可怕。面对这种爱子心切与教之无法的强烈反差,家长形成了一种“本能恐慌”,无奈之下,把整个教育孩子的责任连同孩子一起都交给了学校。殊不知,这是更糟糕的一种选择,学校只是学校,怎么都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这就像教师到什么时候都代替不了家长一样。面对这种情景,家长唯一的选择应该是尽快掌握教子之法,把拳拳爱子之心变成殷殷教子之法。
望子成龙与子不成气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心愿,这无可厚非,可现在社会的现实却使人们觉得“高考及第”是“成龙”的唯一途径。所以家长往往忘了“成龙”的目标,而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去关注高考,结果导致了大部分家长的教育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目前我国高等教育30%左右的毛入学率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意味着只要有30%左右的学生考入高等学府就等于是学校教育的成功,而那其余70%的学生只能通过其它途径成才。可家庭教育不同,目前还很少有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定位在放弃高考而通过其它途径成才上的。不到万不得已之时,家长是不会放弃高考的。所以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在高考失败后才会去另谋出路的,这就是家长的高期望值与高校低入学率之间的差异,这造成家长们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
正是这种反差加剧了孩子之间的无谓竞争,也正是这种竞争导致了高考失利的孩子无法正常成才的现实。其实,家长重视高考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重视的同时还要正视目前低入学率的事实,正视高考通过不等于万事大吉的事实,正视是在培养能自己生存发展的孩子而不是什么考试都能通过的学生的事实。
家长经常说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正是这句话导致了幼儿园学小学的课程、小学学中学的课程,结果忘记了教育的基本规律——适时而教,弄得孩子虽然始终先学一步,最终什么都没学好,精疲力竭地跑了十几年也没找到起跑线。
重子修艺与轻子养德
修艺与养德本是同步进行的事情,正是由于家长的功利性导致了德艺的分离,也正是由于家长的本能恐慌,导致了急功近利的只修艺不养德。
教育孩子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实效,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怕的是东施效颦。其实经典诵读也好、琴棋书画也好、体操武术也好、英语日语也好,都没有错。关键是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让孩子在这些载体的多彩外在形式之下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世界各国异域风情的丰富多彩,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善的启迪、真的教育,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问题是现在好多训练已经走了味,让孩子们去体验那种变了色的美术、跑了调的音乐就变成了一件可悲的事情了。
也许人们还沉浸在那些古今中外名人敏而好学的故事之中,可却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些好学者无论是映雪囊萤的孙康、车胤,负薪挂角的朱买臣、李密,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还是凿壁借光的匡衡、以荻画地的欧阳修、韦编三绝的孔子,没有一个是在父母的逼迫下那样做的。当人们把苦学当成为一种习惯时,那是一种享受,被迫苦学则是一种遭罪。
不要再用爱心去伤害孩子,学一些起码的保护孩子的常识,这是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家长,是要有资格的,要懂得基本的教育常识,积极主动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孩子,这是做家长的天职。只有这样,才能消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责任编辑/肖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