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双高计划新背景下社会对会计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研究背景,以会计技能人才培养为视角,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从双高计划下培养目标、会计技能大赛为主导、双师资团队的建设、创建课堂理实虚一体化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等多个方面探索“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对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会计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一、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高等教育是形成青年意识形态、培养青年能力结构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人深省。
2019年4月4日,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掀起一番浪潮,抢夺双一流在高职院校的风头。双高计划即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旨在2022年达到双高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国家政策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倾斜,意味着机会与威胁并存,如何利用机会、如何化解威胁成为高职院校近年来待解决的问题。
双高计划,是指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旨在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遴选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申请院校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等硬性条件。
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遵循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剖析高职院校与双高计划的差距。高职建设计划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培养路径的优化,如果没有明晰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特征与建设路径,特色高职建设计划很可能难以取得突破性成就。那么高职教育应如何创建有效的培养路径呢?
1、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遵循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以双高计划为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剖析高职院校与双高计划的差距。对高等院校顺利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双高计划认定具有现实意义。
2、有利于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形成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探析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路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3、通过对该项目实施与总结,弥补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的缺陷,有利于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早、成果丰硕,形成了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职业教育模式、英国BTEC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等。这些模式对各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未来教育是通过加速创新让老师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社会对会计专业基层人才的火爆需求慢慢退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新环境下,社会对这类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首先是会计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而且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自身素质、岗位操守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水准。
众多学者认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会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或路径研究与实践,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也存在客观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众多研究在模式研究中提出建议,并未将其具体路径应用到实践当中。
其次,研究中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提出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的教学模式,但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将二者进行结合。
再者,双高计划刚刚提出,在此背景下并无相关论文以它与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综上所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是高职教育一个有益的探索,也对我校深入理解双高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料等方式查询资料;识别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特别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以高校会计技能大赛为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整理相关文献,通过了解已有文献分析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在文献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且更有针对性的研究高职院校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培养会计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问题分析
纵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會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①教师结构不合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是广大教师队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历时仅仅14年。培养会计人才的二级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自2016从财经管理学院独立出来,发展至今引入了较多青年教师。教师的结构呈现沙漏形状--老教师与新教师各占一半,缺乏中流砥柱,显得人单力薄。青年教师大多从学院到学院,实战经验几乎为零。而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是会计专业最核心的内容。理论知识多于实践能力的传授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②挂职锻炼效果不显著。教师们暑假期间、寒假期间都有机会前往企业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与企业密切交往的一种锻炼方式。青年教师深入基层有利于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为授课提供教学素材;有利于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
【关键词】 双高计划 会计专业人才 培养路径
一、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高等教育是形成青年意识形态、培养青年能力结构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工作高度重视。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人深省。
2019年4月4日,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掀起一番浪潮,抢夺双一流在高职院校的风头。双高计划即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旨在2022年达到双高计划的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国家政策向高等职业教育的倾斜,意味着机会与威胁并存,如何利用机会、如何化解威胁成为高职院校近年来待解决的问题。
双高计划,是指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旨在打造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遴选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申请院校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近三年招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90%,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不低于95%等硬性条件。
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遵循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要求,剖析高职院校与双高计划的差距。高职建设计划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培养路径的优化,如果没有明晰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关键特征与建设路径,特色高职建设计划很可能难以取得突破性成就。那么高职教育应如何创建有效的培养路径呢?
1、本文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遵循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以双高计划为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剖析高职院校与双高计划的差距。对高等院校顺利通过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双高计划认定具有现实意义。
2、有利于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形成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探析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路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3、通过对该项目实施与总结,弥补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的缺陷,有利于丰富理论研究成果。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起步早、成果丰硕,形成了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职业教育模式、英国BTEC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学结合模式等。这些模式对各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未来教育是通过加速创新让老师更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社会对会计专业基层人才的火爆需求慢慢退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竞争力,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在新环境下,社会对这类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首先是会计专业技能方面必须满足企业的业务需要,而且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自身素质、岗位操守等多方面具备良好的水准。
众多学者认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会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或路径研究与实践,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也存在客观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众多研究在模式研究中提出建议,并未将其具体路径应用到实践当中。
其次,研究中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提出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的教学模式,但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将二者进行结合。
再者,双高计划刚刚提出,在此背景下并无相关论文以它与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综上所述,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是高职教育一个有益的探索,也对我校深入理解双高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资料等方式查询资料;识别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特别是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以高校会计技能大赛为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整理相关文献,通过了解已有文献分析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在文献搜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细致且更有针对性的研究高职院校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培养会计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的问题分析
纵观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會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①教师结构不合理。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是广大教师队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历时仅仅14年。培养会计人才的二级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自2016从财经管理学院独立出来,发展至今引入了较多青年教师。教师的结构呈现沙漏形状--老教师与新教师各占一半,缺乏中流砥柱,显得人单力薄。青年教师大多从学院到学院,实战经验几乎为零。而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是会计专业最核心的内容。理论知识多于实践能力的传授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
②挂职锻炼效果不显著。教师们暑假期间、寒假期间都有机会前往企业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是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与企业密切交往的一种锻炼方式。青年教师深入基层有利于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实践能力,为授课提供教学素材;有利于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