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由于网络本身的特性具有致瘾倾向、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及某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目前许多小学生陷入网络中无法自拔,对其的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了不可忽视的伤害。针对种种原因,本文提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网上氛围、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和优化外部环境等三个策略,来解决小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网络主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一、网络成瘾的原因
1、(一)、网络本身的特性具有致隐趋向
(二)、青少年本身成长的需求
(三)、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
(四)、家庭环境影响
2、当前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诸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学生迷恋网络的诱因。
3、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监管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为行为自控能力差、人格不成熟的青少年提供了便利和不良的社会诱导。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个性异化
网络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这种虚拟空间带来的刺激,是小学生在教室或家里得不到的,在网上他们可以自由翱翔、交友、聊天、游戏,能找到一种“替代满足”的宣泄空间,释放学业压力。
(二)、自我迷失
网络的世界里,没有年龄的差距、没有种族的歧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且你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真是身份。因此,在学生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三种自我,这三个“自我”相互交织,相互冲突。
(三)、道德失范
网络本身难以让广大网民“独善其身,独慎其行”,加上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较为淡薄,所以很容易就产生了一种“网络”特别自由、无所限制、可让人为所欲为的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且在现实中不可能做的事情。
(四)、导致生理及心理疾病
由于上网时间较长,大脑的相关高级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使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还会伴有情绪的异常。
三、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网上氛围
目前许多家长将网络视之为洪水猛兽。有的家长甚至出现给孩子断网的举措。这不仅仅没能解决实际性的问题,还破坏了亲子关系。对于小学生网络环境下的教育问题,不能单靠“堵”的办法,还要有“疏导”的举措。改变这一状况,需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营造适合青少年的网上氛围。
(二)、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要加强网络的教育宣传,首先是教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用一样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针对性的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
(三)、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
小学生应该努力从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和训练。小学生首先正确了解自己所具有的心理特点,认识自己的心里矛盾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树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合理安排課余时间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靠自己的精神力量抵制网络成瘾行为。如果无法自我控制,还可以让家长或朋友帮忙监督。
(四)、优化外部环境
严令小学生上网只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更何况上网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可能禁住。单纯限定时间或简单批评,也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1、家庭环境优化
家长要进行积极地疏导,而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
笔者认为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关键所在。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并要填平与孩子之间的代沟。
2、学校环境优化
随着打工潮的到来,使得原本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的主渠道,对于青少年上网的教育和引导负有特殊的使命。
首先,学校在发现“问题”学生后,千万不可把他们推向社会,学校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青少年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要在道德与法制课中讲授法律知识,定期开展法治安全教育为他们讲解如何遵纪守法。其次,老师要转变传统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要和网络接轨,我们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组织科技文化活动,利用网络培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处理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青少年本身做好防范,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杜淑珍.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000(028):454-454.
[2]秦鹏生, 李曙光. 小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 校园心理, 2018, 016(005):358-360.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中心小学 梁珊瑕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网络主要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一、网络成瘾的原因
1、(一)、网络本身的特性具有致隐趋向
(二)、青少年本身成长的需求
(三)、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
(四)、家庭环境影响
2、当前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的诸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学生迷恋网络的诱因。
3、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监管的影响
目前,我国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为行为自控能力差、人格不成熟的青少年提供了便利和不良的社会诱导。
二、网络成瘾的危害
(一)、个性异化
网络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崇尚主体性和个性张扬的社会,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挥,这种虚拟空间带来的刺激,是小学生在教室或家里得不到的,在网上他们可以自由翱翔、交友、聊天、游戏,能找到一种“替代满足”的宣泄空间,释放学业压力。
(二)、自我迷失
网络的世界里,没有年龄的差距、没有种族的歧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且你可以选择隐藏自己的真是身份。因此,在学生的自我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三种自我,这三个“自我”相互交织,相互冲突。
(三)、道德失范
网络本身难以让广大网民“独善其身,独慎其行”,加上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道德自律行为和意识较为淡薄,所以很容易就产生了一种“网络”特别自由、无所限制、可让人为所欲为的冲动,进而做出一些不道德且在现实中不可能做的事情。
(四)、导致生理及心理疾病
由于上网时间较长,大脑的相关高级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使人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还会伴有情绪的异常。
三、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网上氛围
目前许多家长将网络视之为洪水猛兽。有的家长甚至出现给孩子断网的举措。这不仅仅没能解决实际性的问题,还破坏了亲子关系。对于小学生网络环境下的教育问题,不能单靠“堵”的办法,还要有“疏导”的举措。改变这一状况,需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营造适合青少年的网上氛围。
(二)、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要加强网络的教育宣传,首先是教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用一样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针对性的开展对小学生上网的指导。
(三)、培养良好的网络习惯
小学生应该努力从自身做起,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和训练。小学生首先正确了解自己所具有的心理特点,认识自己的心里矛盾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树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合理安排課余时间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靠自己的精神力量抵制网络成瘾行为。如果无法自我控制,还可以让家长或朋友帮忙监督。
(四)、优化外部环境
严令小学生上网只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更何况上网的途径多种多样,不可能禁住。单纯限定时间或简单批评,也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1、家庭环境优化
家长要进行积极地疏导,而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
笔者认为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根本原因是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也是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关键所在。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所需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理解与安慰,并要填平与孩子之间的代沟。
2、学校环境优化
随着打工潮的到来,使得原本有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变成了学校的单方面教育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德育的主渠道,对于青少年上网的教育和引导负有特殊的使命。
首先,学校在发现“问题”学生后,千万不可把他们推向社会,学校应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青少年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老师要在道德与法制课中讲授法律知识,定期开展法治安全教育为他们讲解如何遵纪守法。其次,老师要转变传统青少年思想教育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要和网络接轨,我们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组织科技文化活动,利用网络培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处理小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青少年本身做好防范,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参考文献
[1]杜淑珍. 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000(028):454-454.
[2]秦鹏生, 李曙光. 小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 校园心理, 2018, 016(005):358-360.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中心小学 梁珊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