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里,教师有意识地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游戏材料及同伴的互动和操作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主要有: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數学区、操作区、娃娃家、建构区、表演区等,区域材料的来源可分为:购买现成的玩具;教师制作;生活中废旧物品改造;自然界的物品等,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能力的实际水平以及班级主题的进程综合考虑。在班级设置区域游戏,还要充分考虑教室的空间分配和游戏区的动静搭配,益智区、阅读区和美工区、数学区等相对安静的区域应安排在室内,操作区和娃娃家可适当做分界使用,建构区、表演区则应在走廊或阳台,合理分配游戏区域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此外,教师通过对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区域游戏效率,在区域中渗透知识教育,引导幼儿喜欢尝试、喜欢操作的探索精神。
一、区域游戏里小班幼儿的操作行为观察
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操作区域材料,可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例如:在小班上学期,很多幼儿的手指肌肉不够灵敏,大都不会扣扣子,这时老师在生活自理区投放了自制的娃娃衣,让幼儿在区域中可以选择娃娃衣进行扣扣子的手指练习,达到锻炼幼儿手指的目的。此外,小班幼儿正处于自理能力萌芽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在操作区增加“动物喂食”“串珠子”“绑鞋带”等有趣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动手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语言行为观察
小班幼儿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口语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单句、独白的形式。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的语言主要体现看到的情景而产生的对话。例如:区域时间,博菲来到表演区,发现没有脚印了,看了看老师,发现老师摇摇头,于是失落地走开,去建构区玩搭房子。不一会“娃娃家”传来一阵阵笑声,她回头看到好多“小蝴蝶”,又走出来,在表演区附近徘徊,羡慕地说:“你们这么多只蝴蝶,你们在玩小蝴蝶的游戏呀?”说完,她走过来说:“老师,表演区那么多只蝴蝶,我也想当蝴蝶。”得到首肯后,博菲兴奋地进入表演区,开始打扮自己,并说:“我是漂亮的红蝴蝶,我们一起飞吧。”“小蝴蝶们”在表演区快乐地交谈,“我们去采花吧。”“我喜欢跳舞,我们来跳舞吧。”“你跟在我后面飞吧。”在区域中产生的情景对话有利于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三、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交往行为观察
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处于低水平、概率小的状态,与照顾者的交往居多,例如,父母亲人,在园则为班级教师;与同伴的交往。此外,《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因此,小班必不可少的区域是娃娃家,主要有爸爸上班、妈妈做饭、奶奶扫地,爷爷浇花等家人的社会分工,幼儿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游戏中满足与人交往的需求。
四、教师合理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策略
1.角色扮演,适时参与
故事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和体会喜怒哀乐情绪的重要方式。小班幼儿很喜欢听重复的故事,并常常沉迷于扮演故事里的人物,以扮演正面形象居多,排斥扮演反派角色,此时需要教师扮演反派角色,以推进游戏的进行。例如,在小兔乖乖的故事里,兔妈妈、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只小兔扮演者居多,大灰狼则无人扮演,此时,教师以扮演大灰狼促进游戏的进行,在教师的带动下,幼儿接受扮演大灰狼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2.动作提示,分享体验
独自游戏是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主要特点,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主要关注自己和玩具,以单一的口语和简单重复的操作游戏为主,当接触新玩具时,幼儿会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摆弄玩具,而达不到区域玩具预设的知识点,这时需要老师适当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例如,在操作看图摆拼图时,孩子没观察图案的提示,出现凌乱的拼搭,教师以简单的动作提示参与游戏,例如,“這是一朵美丽的小花,我也来试试”。教师不露痕迹的摆拼图块,这时幼儿会关注老师的操作,进而模仿;在操作钓鱼玩具时,幼儿简单的重复钓鱼操作,过程没有与他人交流。此时,教师可以简单的语言参与游戏:“你真棒,钓了这么多鱼呀”“你都钓了什么鱼,都有什么颜色?”等激发幼儿说出游戏认知。
3.学会放手,适当等待
解决困难是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在区域更新玩具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区域玩具难易要适中,对幼儿有挑战性。例如,数学区提供区域材料‘按图形的种类和颜色有序排列’的操作盘,教师提供两种图形排序的作业单,一种作业单是让幼儿根据图形的排序往后排序,一种是作业单中间出现补充遗漏图形的作业单,刚开始,幼儿没观察好作业单的规律出现无序的排列,此时,教师不要着急纠正,适当等待,让幼儿多尝试几次。尝试的过程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幼儿乐于探索、乐于研究的学习方式。
4.解决纷争,延续游戏
在区域游戏时,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游戏,很多幼儿都要求当妈妈,抢着抱娃娃和煮饭,娃娃家是幼儿模拟真实家庭生活的场所,幼儿带着对自身家庭成员的角色认识,进行游戏分工,例如,妈妈要承担煮饭、购物、照顾宝宝;爸爸上班、运动、看报;奶奶承担扫地、煮饭、跳舞等;爷爷泡茶、看书等,由于妈妈的角色任务较多,幼儿对抚养者最为熟悉,因此最乐于扮演妈妈的角色,这时需要老师的提供帮助,例如:增加妈妈的胸卡、厨房的炊具、餐具、布娃娃的个数以及引导幼儿学会轮流扮演角色的方式延续游戏。
总之,在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教师提供的区域玩具与生活越接近,幼儿与区域材料的互动就越是积极的、正面的,在观察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行为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分辨幼儿的区域游戏行为,及时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支持并捕捉区域游戏的教育契机,以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以此提高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寓教育于生活的目的。
一、区域游戏里小班幼儿的操作行为观察
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操作区域材料,可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例如:在小班上学期,很多幼儿的手指肌肉不够灵敏,大都不会扣扣子,这时老师在生活自理区投放了自制的娃娃衣,让幼儿在区域中可以选择娃娃衣进行扣扣子的手指练习,达到锻炼幼儿手指的目的。此外,小班幼儿正处于自理能力萌芽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在操作区增加“动物喂食”“串珠子”“绑鞋带”等有趣的游戏材料吸引幼儿动手兴趣,这些都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语言行为观察
小班幼儿处于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口语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单句、独白的形式。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的语言主要体现看到的情景而产生的对话。例如:区域时间,博菲来到表演区,发现没有脚印了,看了看老师,发现老师摇摇头,于是失落地走开,去建构区玩搭房子。不一会“娃娃家”传来一阵阵笑声,她回头看到好多“小蝴蝶”,又走出来,在表演区附近徘徊,羡慕地说:“你们这么多只蝴蝶,你们在玩小蝴蝶的游戏呀?”说完,她走过来说:“老师,表演区那么多只蝴蝶,我也想当蝴蝶。”得到首肯后,博菲兴奋地进入表演区,开始打扮自己,并说:“我是漂亮的红蝴蝶,我们一起飞吧。”“小蝴蝶们”在表演区快乐地交谈,“我们去采花吧。”“我喜欢跳舞,我们来跳舞吧。”“你跟在我后面飞吧。”在区域中产生的情景对话有利于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
三、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交往行为观察
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处于低水平、概率小的状态,与照顾者的交往居多,例如,父母亲人,在园则为班级教师;与同伴的交往。此外,《指南》中指出:3—4岁的幼儿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因此,小班必不可少的区域是娃娃家,主要有爸爸上班、妈妈做饭、奶奶扫地,爷爷浇花等家人的社会分工,幼儿模仿家庭成员的行为游戏中满足与人交往的需求。
四、教师合理介入幼儿区域游戏的策略
1.角色扮演,适时参与
故事是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和体会喜怒哀乐情绪的重要方式。小班幼儿很喜欢听重复的故事,并常常沉迷于扮演故事里的人物,以扮演正面形象居多,排斥扮演反派角色,此时需要教师扮演反派角色,以推进游戏的进行。例如,在小兔乖乖的故事里,兔妈妈、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三只小兔扮演者居多,大灰狼则无人扮演,此时,教师以扮演大灰狼促进游戏的进行,在教师的带动下,幼儿接受扮演大灰狼的角色,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2.动作提示,分享体验
独自游戏是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主要特点,小班幼儿在游戏时主要关注自己和玩具,以单一的口语和简单重复的操作游戏为主,当接触新玩具时,幼儿会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摆弄玩具,而达不到区域玩具预设的知识点,这时需要老师适当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例如,在操作看图摆拼图时,孩子没观察图案的提示,出现凌乱的拼搭,教师以简单的动作提示参与游戏,例如,“這是一朵美丽的小花,我也来试试”。教师不露痕迹的摆拼图块,这时幼儿会关注老师的操作,进而模仿;在操作钓鱼玩具时,幼儿简单的重复钓鱼操作,过程没有与他人交流。此时,教师可以简单的语言参与游戏:“你真棒,钓了这么多鱼呀”“你都钓了什么鱼,都有什么颜色?”等激发幼儿说出游戏认知。
3.学会放手,适当等待
解决困难是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在区域更新玩具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区域玩具难易要适中,对幼儿有挑战性。例如,数学区提供区域材料‘按图形的种类和颜色有序排列’的操作盘,教师提供两种图形排序的作业单,一种作业单是让幼儿根据图形的排序往后排序,一种是作业单中间出现补充遗漏图形的作业单,刚开始,幼儿没观察好作业单的规律出现无序的排列,此时,教师不要着急纠正,适当等待,让幼儿多尝试几次。尝试的过程正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幼儿乐于探索、乐于研究的学习方式。
4.解决纷争,延续游戏
在区域游戏时,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游戏,很多幼儿都要求当妈妈,抢着抱娃娃和煮饭,娃娃家是幼儿模拟真实家庭生活的场所,幼儿带着对自身家庭成员的角色认识,进行游戏分工,例如,妈妈要承担煮饭、购物、照顾宝宝;爸爸上班、运动、看报;奶奶承担扫地、煮饭、跳舞等;爷爷泡茶、看书等,由于妈妈的角色任务较多,幼儿对抚养者最为熟悉,因此最乐于扮演妈妈的角色,这时需要老师的提供帮助,例如:增加妈妈的胸卡、厨房的炊具、餐具、布娃娃的个数以及引导幼儿学会轮流扮演角色的方式延续游戏。
总之,在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中,教师提供的区域玩具与生活越接近,幼儿与区域材料的互动就越是积极的、正面的,在观察小班幼儿的区域游戏行为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育理念分辨幼儿的区域游戏行为,及时了解幼儿的游戏需求,支持并捕捉区域游戏的教育契机,以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以此提高小班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寓教育于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