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工作现场实际,提出了危险因素辨识、分类、分析、控制方法,使用了简洁、易懂的标准词对危险因素的性质和控制方法进行描述,适用于生产具体的工作和系统的危险因素分析和控制工作,对普及危险知识、进行安全教育、规范生产现场的危险辨识和控制均有使用价值。
关键词: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在生产工作中,作业的地点、部位、场所、环境、设备、工器具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可能造成伤害和事故的因素。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和确定危险因素,找出危险源(点),并全力加以“控制”,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危险本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因为它受到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次,危险的程度也难以确定,危险因素的形式是多样的。
一、概念辨析
1、危险:是指某一系统、材料、物品、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有害因素通常情况下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称危害因素。
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4、隐患(也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和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危险因素是指危险的原因和状态,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事故隐患指的是造成不安全(危险)现象的缺陷,对于存在事故隐患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二、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1、工程场所、设备、系统、工艺等千差万别,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对工作对象、工作场所环境、工艺过程、工作状态、工作人员等分别进行分析和评价,应首先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范围,确定分析范围。
2、如果系统范围比较大应划分多个分析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3、对于一般的具体的工作和系统,可按如下过程进行分析:
1)分析物料(介质),分析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的物料,是否存在爆炸、火灾、化学、中毒、窒息、职业危害等危险因素;
2)分析设备(系统)、工具(材料),分析工作设备或系统是否存在机械、触电、爆炸、火灾、灼烫、冷冻、健康危害等危险因素;
3)分析环境(场所),分析工作场所和环境是否存在上述10种危险因素;
4)分析工艺过程和工作方法,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工艺过程和工作方法分析一下工作过程中还是否会产生上述10种危险因素;
5)分析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危险因素。
三、危险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出来危险的来源、部位、性质、危险范围、危险程度,即可根据危险情况来确定控制和防范措施,较大以上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一般和较小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教育和提示方法进行控制。在这里将采取的防范控制措施分类汇总如下:
1、系统隔离,就是将工艺系统及设备同其他运行设备系统隔离开,防止受到运行设备、系统和物质的危害;包括停运、关闭、降压、降温、停电、放电、封堵、盲板、遮盖、安全距离等措施。
2、强化加固,就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应采用的强化的安全措施,冗余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盲板、加锁、加绑、断电、加固、封闭、放电、短接、接地等措施。
3、清理洗消,就是排除、消除、冲淡、弱化危险物质和危险源;包括疏导、排放、屏蔽、接地、绝缘、通风、清理、洗消、照明等措施。
4、防护隔离,就是将危险区域或工作区域同其他区域隔离开,防止威胁其他设备、系统或者人员,防止走错位置,同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包括围栏、围网、安全网、铺垫、封闭,遮挡、护罩、护盖等措施。
5、工作过程,就是在工作方法上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危害现象的发生;包括工艺方法、专用工具、作业防护、安全工具、防爆工具、安全电压工具等措施。
6、个体防护,就是工作人员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安全措施,方式事故发生;包括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口罩、手套、眼镜、防护鞋、耳塞等措施。
7、应急救护,就是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有的应急救护措施;包括消防设施、医疗设施、应急工具、救护措施工具、扑救措施工具、应急培训演练等措施。
8、提示监护,就是对危险区域和部位采用安全标示进行警戒,必要时设专人看护、监护等措施;包括警戒、疏散、看护、监控、提示、信号、教育、培训、交底、持证等措施。
9、其他措施,包括扩大措施(因隔离困难扩大停运范围),降温,取暖,加湿,洒水等等措施。
四、总结
1、按照危险源对象和危险因素性质、伤害方式分类方法,方便组织成体系的排查工作,从大系统、较大环境到小系统、设备和具体部位的辨识和分析,再从具体的设备和部位到大系统或场所的归纳汇总,排查出所有的危险因素,避免辨识的遗漏。
2、本文提出使用了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标准词,规范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的用语,方便的制作排查表,形成完整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的数据库。利于规范分析辨识工作,适应于现场危险因素分析辨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
3、此种分类法方便录入计算机,使用“Excel”表、数据库或者编制一个简单的软件,仅需要用简单的点击进行选择即可迅速查询所有系统、设备、场所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在生产工作中,作业的地点、部位、场所、环境、设备、工器具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性,可能造成伤害和事故的因素。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分析和确定危险因素,找出危险源(点),并全力加以“控制”,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危险本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因为它受到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其次,危险的程度也难以确定,危险因素的形式是多样的。
一、概念辨析
1、危险:是指某一系统、材料、物品、工艺过程、设施或场所对人、财产或环境具有产生伤害的潜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2、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有害因素通常情况下不加以区分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称危害因素。
危險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4、隐患(也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和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危险因素是指危险的原因和状态,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事故隐患指的是造成不安全(危险)现象的缺陷,对于存在事故隐患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二、危险因素辨识方法
1、工程场所、设备、系统、工艺等千差万别,进行危险因素辨识,对工作对象、工作场所环境、工艺过程、工作状态、工作人员等分别进行分析和评价,应首先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范围,确定分析范围。
2、如果系统范围比较大应划分多个分析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3、对于一般的具体的工作和系统,可按如下过程进行分析:
1)分析物料(介质),分析现场是否存在危险的物料,是否存在爆炸、火灾、化学、中毒、窒息、职业危害等危险因素;
2)分析设备(系统)、工具(材料),分析工作设备或系统是否存在机械、触电、爆炸、火灾、灼烫、冷冻、健康危害等危险因素;
3)分析环境(场所),分析工作场所和环境是否存在上述10种危险因素;
4)分析工艺过程和工作方法,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工艺过程和工作方法分析一下工作过程中还是否会产生上述10种危险因素;
5)分析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危险因素。
三、危险控制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出来危险的来源、部位、性质、危险范围、危险程度,即可根据危险情况来确定控制和防范措施,较大以上的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一般和较小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教育和提示方法进行控制。在这里将采取的防范控制措施分类汇总如下:
1、系统隔离,就是将工艺系统及设备同其他运行设备系统隔离开,防止受到运行设备、系统和物质的危害;包括停运、关闭、降压、降温、停电、放电、封堵、盲板、遮盖、安全距离等措施。
2、强化加固,就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应采用的强化的安全措施,冗余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盲板、加锁、加绑、断电、加固、封闭、放电、短接、接地等措施。
3、清理洗消,就是排除、消除、冲淡、弱化危险物质和危险源;包括疏导、排放、屏蔽、接地、绝缘、通风、清理、洗消、照明等措施。
4、防护隔离,就是将危险区域或工作区域同其他区域隔离开,防止威胁其他设备、系统或者人员,防止走错位置,同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包括围栏、围网、安全网、铺垫、封闭,遮挡、护罩、护盖等措施。
5、工作过程,就是在工作方法上采取措施,防止和控制危害现象的发生;包括工艺方法、专用工具、作业防护、安全工具、防爆工具、安全电压工具等措施。
6、个体防护,就是工作人员使用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安全措施,方式事故发生;包括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服、口罩、手套、眼镜、防护鞋、耳塞等措施。
7、应急救护,就是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有的应急救护措施;包括消防设施、医疗设施、应急工具、救护措施工具、扑救措施工具、应急培训演练等措施。
8、提示监护,就是对危险区域和部位采用安全标示进行警戒,必要时设专人看护、监护等措施;包括警戒、疏散、看护、监控、提示、信号、教育、培训、交底、持证等措施。
9、其他措施,包括扩大措施(因隔离困难扩大停运范围),降温,取暖,加湿,洒水等等措施。
四、总结
1、按照危险源对象和危险因素性质、伤害方式分类方法,方便组织成体系的排查工作,从大系统、较大环境到小系统、设备和具体部位的辨识和分析,再从具体的设备和部位到大系统或场所的归纳汇总,排查出所有的危险因素,避免辨识的遗漏。
2、本文提出使用了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标准词,规范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的用语,方便的制作排查表,形成完整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方法的数据库。利于规范分析辨识工作,适应于现场危险因素分析辨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
3、此种分类法方便录入计算机,使用“Excel”表、数据库或者编制一个简单的软件,仅需要用简单的点击进行选择即可迅速查询所有系统、设备、场所的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