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交流能力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达”与“沟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师生进行广泛交流,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交流能力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形:学生对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不出,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提不出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很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1 什么是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集逻辑思维、操作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一体。
  2 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2.1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交流能帮助学生达成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同,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对问题的全方位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从而逐渐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2.2 数学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数学思维是借助于数学语言在头脑中默默地进行的,可以说数学思维就是数学语言的“内在表达”。内部语言活动不像外部语言活动那样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条理性。它们常常是简化的、压缩的、跳跃的。数学思维是在一种简缩了的结构中进行的,这个结构内部的一系列中间环节被“略去”。正是思维活动的这种简缩、跳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主体突然领悟到数学对象的某方面本质,从而迅速作出估断。然而,此时主体的数学思维可能仍处在一种混沌状态,其思维过程和结果都具有模糊性。如何使思维活动的这种模糊性得以澄清呢?数学交流提供了一条使学生把内部思维转变为外部语言的途径,这是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再现,语言是通过交流再现思维的。利用外部语言对思维活动进行加工、整理,可以理清思维过程,巩固思维结果。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数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时,处于混沌状态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数学交流能有效的促进情感教育。数学知识“不仅凝结着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果(事物的特性、规律等),而且凝结着人类主观精神,包括能力、情感、意志、思想、品德等。发展到当今时代,更富有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因此,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数学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3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3.1 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2 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
  3.3 师生、生生进行广泛交流。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充分利用这块阵地,使数学交流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那种教师“包讲”或者学生仅只是在教师设计的框框里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课堂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和讲,教师设计适当的探究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引起学生的“交流”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总之,学会“数学的思维”,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意义十分重大。
其他文献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
期刊
【摘 要】 在当前,语文教育并不是为应付考试而生,而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感受先哲贤者们博大精深的思想,进而将自身培养成一个知大事、明事理的人。  【关键词】 人文情怀 培养 学生     人文情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并不是我们的肉眼能够认识的,而是通过心灵上的感知来认识的。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趋势下,语文教学为应试而生的趋势依然存在,虽说提倡素质教育,但
期刊
【摘 要】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教师在授课时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迂回设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可以把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提问。  【关键词】 合理建议 初中物理 合理性提问    1 提问要有一定的激疑性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
期刊
【摘 要】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每一个“四化”建设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然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
期刊
【摘 要】 在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也可以利用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流,使其优势互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借鉴学习好的学生的策略,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通过亲身实践,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从而为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重在看学生
期刊
【摘 要】 巧妙的课堂语言是上好小学语文课的关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以鲜活、生动、具体、有生命力的课堂语言呈现在课堂教学中,为语文课堂创设美好的境界,用真情震撼学生的心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高效语文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教师 课堂语言 语文教学    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
期刊
【摘 要】 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体验的能力,正是我们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努力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当今社会,阅读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必需,而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阅读本体思想,注重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主要是对学生阅读、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的节奏来调节整堂课的节奏。教学内容的节奏指上课内容的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该讲多少信息,含量和速度都应考虑学生的承
期刊
【摘 要】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
期刊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能力培养的今天,精心研究历史教学的讲解技巧,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讲解技巧     笔者认为,成功的课堂讲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诱导启发,激活思维  教师的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启发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应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