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崇敬的老师陈元晖先生不幸逝世已五周年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他的谆谆教诲仍牢记心间,他的遗愿仍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陈老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有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先后在陕北延安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担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兼附中校长长达七年之久。他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他曾深情地回顾到:“我在1930年秋季进师范学校开始学教育学,到现在已过了一轮甲子,到1990年整整六十年。在延安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和建国后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都是以教育学为我的主要研究项目。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也是以教教育学为主。”
  事实上,陈老在学术上的贡献不限于教育学:他在心理学、中外教育史和哲学领域都有脍炙人口的著述问世。他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学术造诣和治学风格是人所公认的。陈老有时也戏称自己是“杂家”。然而,一个人果能“杂”而又成“家”,谈何容易!陈老确实是杂而成家了。他的《心理学的方法学》、《论冯特》,以及有关巴甫洛夫和皮亚杰的研究在心理学界享誉甚高;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有关杜威和马赫主义的批判,在中外教育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有关康德哲学的研究在海内外都有影响,并两度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康德哲学研究年会。
  然而,陈老始终认为自己的主要研究领域还是教育学。他一生奋斗,执着追求的目标还是提高教育学的学术质量和科学水平。1984年以后直至1989年,先后六年多时间,写出了《对教育学的若干新思考》,包括了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之学,科学与教育学;“一般系统论”与教育学;康德与西方近代教育学,教育实践与教育科学;读书观察
  实验;“人才学”还是教育学;教育研究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看过去,更要面向未来等十余篇专论,广泛运用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进展,推进教育学学科建设。他多次说:1964年我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工作,有人说我的工作调动是“改行”,我自己不这么看。哲学和教育学不是两种不同的“行业”,而是“同行”。教育学如果不同哲学结合,就失去理论基础,缺乏理论基础的学科,就不成其为科学。巴尔扎克在《幻灭》一书中说:“要像莫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教育学,要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教育学。教育学之所以长期处于贫困的境地就是由于它忽视哲学。陈老曾风趣地说:我手中有建国后出版的教育学一百余本,大同小异,千人一面,多是没有教育思想的教育学,原因就在于作者缺乏个人独立哲学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反复吟诵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小说中邓蒂斯与法利亚的一段对话,指出:哲学——它就是基督踏在脚下升上天去的五色彩云。陈老痴情地说:我学哲学并不是“改行”,我也是想为教育学寻找一朵彩云,把它托上天去。
  我作为陈老的学生,听着这番教诲,似有所悟。原来他一生苦心求索,都是在寻找能把教育学托上天空去的彩云。
  80年代末,他又不断地讲,要写一部《中国教育学史》。他说:教育学要提高不能单靠借鉴外国人,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秀遗产,教育学也不是只有西方人搞的一种模式。写《中国教育学史》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教育学的学术科学水平,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知道,当时的陈老已身患绝症,而且年逾古稀。他还在执着地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另一朵彩云。
  陈老十分清楚自己的病情,也深知写《中国教育学史》工程浩大。他多次说:现在订计划不可能太长,只能按月、按年,万一完不成,你们大家接着做下去。我先写一头一尾,两头夹击,中间部分能写多少,不好妄求,要看马克思什么时候让我去报到,这也要服从“组织安排”!
  令人庆幸的是,1991年,陈老顺利写完了他所谓的Ⅸ中国教育学史》的“尾”,这就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上刊出的《中国教育学七十年》。接着他又拖着病弱的身躯,开始撰写《中国教育学史》的“头”——《<礼记>新读》。在他告别人生前的两个月,已顺利完成了近十万字的手稿。然而无情的病魔再次向他袭来,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离开了他的书桌,躺在医院的病榻上。陈老在弥留之际还关心着这个未完成的“头”,并表达了他最后的愿望,希望这部未完的书稿能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更希望北京师范大学的青年学者继续完成他未竟的研究,继续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陈老一生都在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他离开了我们,然而在天空中飘动的朵朵彩云间,我们仿佛仍然看到他的身影和笑容。
  (责任编辑:张瑞芳)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培养阅读能力一定要从掌握方法抓起,让小学生们能够善于进行阅读,也就是通过学习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学会运用重点词句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让学生们学会融入情感开展阅读,感悟到课文体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如此一来,就能讓小学生们在阅读中做到举一反三,以此为今后的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从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文章感情、联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教育等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辉煌灿烂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亦是我国儿童教育重要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一切从娃娃抓起”言简意深,指的就是要重视儿童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正是基于这个视角,岳霞《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发展》一书,从深度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出发,阐释了文化与人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展望了儿童教育及其发展方
[摘 要]古诗词语言精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在《夜宿山寺》教学中,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诗人绝妙的夸张、想象手法,让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在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能够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字理识字;激发兴趣;识字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76-02  小学低年级阶段教材的识字量非常大,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促进其广泛阅读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却是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摘 要]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敕勒歌》为例,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论依据,设计和实施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邀请函”,让课堂学习有趣味、有快乐;让课堂教学有梯度、有层次;让课堂评价有效度、有维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邀请函;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9-0076-02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设计中达成学习
[摘 要]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课堂上,巧用白板让学生进行游戏,使它和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就会让课堂呈现出近乎真实的、多彩的生活场景。在“复习声母”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郊游情境,设置了“郊外赏美景”“果园摘果子”“动物园闯难关”三个活动环节,将电子白板与拼音教学巧妙融合,让学生如临其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复习声母 白板 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摘 要]当今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式,应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其中,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语文试卷应注重主体性、基础性、整合性,关注读写结合以及联系生活。  [关键词]试卷;命题;语文能力;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68
[摘 要]阅读教学要告别内容分析式,古诗词教学亦如此。在如何发掘古诗词的语言價值上,《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教学做了一次有力的探索。借助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和品悟意象三种策略,课堂教学如同登山,拾级而上。这样的课堂体现出挑战性、趣味性和智性的特点,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键词]想象画面;推敲字词;品悟意象;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国标本四下),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曾经两次在不同的班级执教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画鱼青年忘我的精神,两次课我都在学生读的过程中,适时插入“现场采访”的教学环节。同样的组织形式,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第一次:在学生阅读渐入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开学的第一节习作指导课,内容是写一写《春天的校园》。我把课堂搬到了教室外,让学生先现场参观校园,再写习作。从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参与状态和他们的一篇篇充满灵气与智慧的习作来看,这节课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是他们作文中的一些片断:  你看餐厅门前的那三棵山茶花,一棵已开出了红的花,配上绿的叶,真是“绿树红花”;另一棵已结出了白色的花骨朵,真是“一青二白”;还有一棵既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