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认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是人或事物本来的性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人的素质其原始状态尤如一张白纸,染之黑则黑,染之红则红,其优劣好坏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实践。素质教育基础的形成主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态度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点则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真正变应试教育的片面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教师和家长也应改变过去只看分数而不看思想品德,文化科技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全面素质是否提高的看法。学校更应自觉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以德育为主导,以智育为中心,体育为基础,美育为优化,劳动为锻炼,整体和谐,全面促进,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引入最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轨道。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自下而上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有了丰富的学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会自觉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2.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3.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从而在学习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好比交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捕获猎物的猎枪,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自己就可以用它们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以后用不着教”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即指:态度、注意力、兴趣、毅力及动口动手能力等,它虽不是语文知识的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它却要影响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人的思维往往受情感、兴趣等心理活动的制约。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与智力因素并重的教育教学观念。
1.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吕淑湘的思想,在新课标中“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得到印证。给阅读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要讲究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情感等表露,在读中让学生去体验词的意义、色彩、语调、语气的选择,在读中去体会词句的训练与具体语言环境的关系。离开具体语言环境,词语生命意义丧失。
2.渗透审美教育。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审美教育任务,语文教材不乏名家名篇制作,蕴含着很大的审美价值,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美育因素,寻找规律,就不难完成审美教育任务。欣赏文学作品的美能陶冶思想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因此,阅读教学中选准突破口,让学生能欣赏到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语言表达之美, 音韵节奏之美等,如:散文、古诗词赋及课文中长短句,多用修辞手法综合使用的段章句等的教学,讲只是点化性的,想象是实质性的,意境、情感由想象导读体现出来,应让学生充分地读、理解想象美好的意境,感知语言的魅力,调动他们情感因素,让他们“神游”作品中,为之击节,提高基本文学素养。
3.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素质的体现。良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用,此道理人人皆知,新课标规定了读、写、书、说、修改等方面的习惯,这都是教师的使命。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养成习惯对自身益处的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及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中,随时强化,认真对待,强化有意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
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促进其提高。“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般表现,不仅能通过声、光、像的一种立体表现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而且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先进教学形式的使用,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追求和掌握现代化知识和素质的一种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引导学生建立起应用现代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四、增强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以上是我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实际上语文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许多问题还有待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
一、认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素质是人或事物本来的性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人的素质其原始状态尤如一张白纸,染之黑则黑,染之红则红,其优劣好坏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实践。素质教育基础的形成主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态度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点则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真正变应试教育的片面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教师和家长也应改变过去只看分数而不看思想品德,文化科技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全面素质是否提高的看法。学校更应自觉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以德育为主导,以智育为中心,体育为基础,美育为优化,劳动为锻炼,整体和谐,全面促进,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引入最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轨道。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自下而上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有了丰富的学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会自觉地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2.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3.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从而在学习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就好比交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捕获猎物的猎枪,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自己就可以用它们去捕获猎物,索取知识的金山,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以后用不着教”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即指:态度、注意力、兴趣、毅力及动口动手能力等,它虽不是语文知识的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它却要影响语文能力的培养,因为人的思维往往受情感、兴趣等心理活动的制约。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与智力因素并重的教育教学观念。
1.培养学生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吕淑湘的思想,在新课标中“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得到印证。给阅读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要讲究阅读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情感等表露,在读中让学生去体验词的意义、色彩、语调、语气的选择,在读中去体会词句的训练与具体语言环境的关系。离开具体语言环境,词语生命意义丧失。
2.渗透审美教育。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审美教育任务,语文教材不乏名家名篇制作,蕴含着很大的审美价值,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挖掘美育因素,寻找规律,就不难完成审美教育任务。欣赏文学作品的美能陶冶思想情操,丰富文化生活。因此,阅读教学中选准突破口,让学生能欣赏到内容之美,结构形式之美,语言表达之美, 音韵节奏之美等,如:散文、古诗词赋及课文中长短句,多用修辞手法综合使用的段章句等的教学,讲只是点化性的,想象是实质性的,意境、情感由想象导读体现出来,应让学生充分地读、理解想象美好的意境,感知语言的魅力,调动他们情感因素,让他们“神游”作品中,为之击节,提高基本文学素养。
3.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是语文素质的体现。良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用,此道理人人皆知,新课标规定了读、写、书、说、修改等方面的习惯,这都是教师的使命。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养成习惯对自身益处的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及落实听说读写训练中,随时强化,认真对待,强化有意培养的力度,逐步形成。
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促进其提高。“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般表现,不仅能通过声、光、像的一种立体表现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而且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及先进教学形式的使用,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追求和掌握现代化知识和素质的一种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引导学生建立起应用现代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四、增强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初中语文教学还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以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以上是我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些粗浅认识。实际上语文素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远远不是这么简单,许多问题还有待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踏踏实实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