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城市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了旧工业区改造更新过程的模式。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市转型等许多问题,是全国大中型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以往的城市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哈尔滨、沈阳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19世纪以来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人文居住风尚在全国蔓延以人为主的城市居住环境成为主题,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以 力。
1.2生態意识影响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忽视环境的重要价值,由于工业时代强调人对自然的挑战和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试图解决生态与环境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并为科学的改造与更新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
1.3历史保护的影响
审视国际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自2003年开始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人类社会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
2.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模式研究
2.1功能转换
在新时代的工业环境下,更新模式成为激发旧工业区活力的重要方式。旧工业区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是工业模式转换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改善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进行良性的协商、配合与互动;提高大众对于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对旧工业区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与更新,从而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再利用原有旧工业空间,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
2.2生态恢复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例如哈尔滨市分在群利新区和江北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以使工业集中化、生态化。
3.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应采取措施
3.1加强功能置换
信息革命给旧工业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发挥政府、企业、开发商、人民群众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配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并通过它们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用地功能的置换;同时兼顾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
3.2秉承生态理念
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例:哈尔滨市的群利新区原为旧的中小型工业集中区和棚户区,在对旧工业区改和棚改项目实施中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在群力新区中首先建设了群力滨水景观公园、音乐主题公园、四方台金源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4.结束语
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工业发展在国内率先进入转型期,必须通过工业结构优化和工业布局优化,以保持和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虽然当前我国整体上还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但是受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许多中心城市、沿海城市以及传统工业城市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社会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旧工业区,由此产生了对其进行拆毁与利用之间的激烈博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话自然、尊重历史、复兴城市,赋予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才能适应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压力,完善城市用地结构提出的挑战,以达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同进化和再生。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城市转型等许多问题,是全国大中型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以往的城市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多,造成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生态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哈尔滨、沈阳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19世纪以来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人文居住风尚在全国蔓延以人为主的城市居住环境成为主题,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以 力。
1.2生態意识影响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常常忽视环境的重要价值,由于工业时代强调人对自然的挑战和控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的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试图解决生态与环境危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生态意识的觉醒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并为科学的改造与更新指明了方向,可以说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载体。
1.3历史保护的影响
审视国际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自2003年开始有明显加速的趋势。人类社会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影响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重要因素。
2.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模式研究
2.1功能转换
在新时代的工业环境下,更新模式成为激发旧工业区活力的重要方式。旧工业区强大的传统工业基础是工业模式转换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改善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企业与开发商进行良性的协商、配合与互动;提高大众对于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热情,对旧工业区进行科学有序的改造与更新,从而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再利用原有旧工业空间,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
2.2生态恢复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它们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例如哈尔滨市分在群利新区和江北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以使工业集中化、生态化。
3.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应采取措施
3.1加强功能置换
信息革命给旧工业区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发挥政府、企业、开发商、人民群众各自的优势,形成有效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政府与民间相配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大力促进信息产业、建立科学技术革新的信息中心,并通过它们的进驻实现旧工业区用地功能的置换;同时兼顾传统工业的技术更新和升级,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层次。
3.2秉承生态理念
引入生态理念,指导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通过生态技术对已废弃污染的旧工业用地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系统的景观规划和园林设计对昔日荒凉的旧工业区进行绿化,对被污染的滨水地带进行治理,建立有效的有害气体及灰尘回收装置,控制大气污染.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彻底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原有的自然风貌.尽可能避免大量拆除荒废的工业设施,保护环境,减少能耗,节约资金,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无限可能,使生态恢复成为改变旧工业区面貌的主要手段,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例:哈尔滨市的群利新区原为旧的中小型工业集中区和棚户区,在对旧工业区改和棚改项目实施中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在群力新区中首先建设了群力滨水景观公园、音乐主题公园、四方台金源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4.结束语
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工业发展在国内率先进入转型期,必须通过工业结构优化和工业布局优化,以保持和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虽然当前我国整体上还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但是受信息化、全球化的冲击,许多中心城市、沿海城市以及传统工业城市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随社会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旧工业区,由此产生了对其进行拆毁与利用之间的激烈博弈。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话自然、尊重历史、复兴城市,赋予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才能适应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压力,完善城市用地结构提出的挑战,以达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同进化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