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了30名自闭症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13:2,平均年龄为4.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人数相同,各为15人。结果:家园配合,开展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幼儿的认知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家长的教养态度、专业知识能力及康复训练的时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建议广大自闭症幼儿的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使自闭症幼儿的康复训练生活化。
【关键词】: 家庭康复 自闭症 认知发展
【正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之一就是认知发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缺乏、共同注意力缺失、语言认知障碍、情感认知障碍等方面【1】。迄今为止,医学界对自闭症的成因仍没有一致定论,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目前只能通过教育康复训练进行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面对着经济压力、社会资源短缺及康复训练的长期性等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家长必然要担负起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角色【3】。
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而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礎【2】,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的提高自闭症幼儿的认知能力,是训练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家长与儿童的特殊关系与客观的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家庭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本文选取了30名3~6岁的自闭症幼儿,通过对观察组中的15名自闭症幼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实践,总结了家庭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6岁的自闭症幼儿30名。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人数比例相同,两组的平均生理年龄均为4.5岁,男女比例为13:2,都属于中度自闭症。
1.2 入选标准
对30名自闭症幼儿进行了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与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评估,得出两组患儿都属于中度自闭症,认知能力发展较差,发展年龄界限于1:0——2:0。两组患儿在实施家庭教育前的认知发展发展水平比较为P>0.05,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在家长的文化程度方面, 两组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相近,即学历分别为初中、高中、大学的比例相同。在为期6个月的家庭训练实践过程中,要求观察组的家长每天都坚持至少30分钟的训练,认真记录患儿的训练内容及表现,及时与训练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听取训练师的指导意见。而对照组的患儿则不进行相关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1.3 训练方法
除了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外,观察组患儿还要每天接受至少30分钟的家庭认知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件概念、因果关系/先后次序、数学概念/相对概念等三方面,根据每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第三者的辅助作用,使儿童能在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物件概念的训练以配对和理解事物名称为主要训练内容。为了增强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尽量采用儿童感兴趣的物体和概念(如,食品、玩具等)。在配对练习中,当有两个选择时,要求儿童有90%的正确率;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选择时,要求有80%的正确率【4】,而且能达到环境的泛化。在学习理解事物名称方面,要求儿童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能有80%的正确反应【4】,且能在生活中得到泛化。
因果关系/先后次序的训练主要以情景教学为主,通过让儿童真实体验日常生活中常见事件的发生、发展,来引导他们理解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对于少部分儿童,可要求他们通过看描述一系列事件的图片,来指出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而逐步培养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4】。
数学概念/相对概念的训练以建立数前概念为主,包括“大/小”、“多/少”、及“有/无”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运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在第三者的辅助下,使儿童能真正理解“大/小”等相对抽象的概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表3。通过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发展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尤其是对物件概念的理解方面,掌握得比较熟练。有无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5);家长的专业知识、教养态度及训练时长对自闭症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在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号:为了孩子,再学一个专业【5】。通过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提高其适应性技能,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生活。而作为处于基础地位的认知能力的训练,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其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家长掌握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系统性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的30名自闭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刚开始都比较低,家长的专业知识匮乏,不知如何对儿童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有的家长对家庭康复训练重视度不够,以致于儿童的康复效果甚微。通过多次的家长培训及训练师的专业指导,确定了15名被试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得出,家长的专业知识、教养态度及教育训练的时长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有显著性影响,如果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康复效果愈加明显。而如果家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缺乏正确的教养态度,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强度,那么康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本研究中,在影响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家长的文化程度的作用不明显,这一点有待今后作进一步考察。因为有的家长即便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其缺乏科学的教养态度与教育方式,所以不一定能科学地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反之,文化水平相对低的家长,其可能会正确看待孩子的病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得儿童有更好地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自闭症幼儿的康复训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其中认知能力的训练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事物名称的认识,还是概念的理解,都需要训练师及家长正确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开展系统性训练。
本研究得出,对于自闭症幼儿的认知能力训练,首先需要机构的系统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具体的训练目标,然后在训练师的指导下,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探讨、实践,才能有效地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家长的教养态度、专业知识能力及训练时长对自闭症幼儿认知能力的训练效果有显著影响,这就需要家长从自身出发,虚心求学,与机构配合,在机构专家及训练师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对自闭症疾病和孩子成长发展相关知识的认识,努力掌握自闭症幼儿家庭康复训练的训练方法,用合理的教养态度去养育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一切细节之中,努力把孩子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4.2建议
家庭即学校,生活即训练。我们期望千千万万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們,积极地行动起来,用我们的责任,用我们的勇气,用我们的智慧,倾尽我们的心血,办好家庭这所永久的康复学校【6】。
【参考文献】:
【1】刘学兰,李艳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M].第一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13-14.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第一版.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7.
【3】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M].第一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3.
【4】 (美)里夫,(美)麦克伊钦.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16-117;139;205.
【5】 张雁.蜗牛不放弃[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3.
【6】黄金时代.家庭教育对孤独症康复的作用[EB/OL].2010-10-14[2014-5-20] .
【关键词】: 家庭康复 自闭症 认知发展
【正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之一就是认知发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缺乏、共同注意力缺失、语言认知障碍、情感认知障碍等方面【1】。迄今为止,医学界对自闭症的成因仍没有一致定论,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目前只能通过教育康复训练进行干预。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面对着经济压力、社会资源短缺及康复训练的长期性等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家长必然要担负起家庭康复训练的主要角色【3】。
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而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礎【2】,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的提高自闭症幼儿的认知能力,是训练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家长与儿童的特殊关系与客观的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家庭康复训练的顺利开展。本文选取了30名3~6岁的自闭症幼儿,通过对观察组中的15名自闭症幼儿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实践,总结了家庭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6岁的自闭症幼儿30名。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人数比例相同,两组的平均生理年龄均为4.5岁,男女比例为13:2,都属于中度自闭症。
1.2 入选标准
对30名自闭症幼儿进行了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与PEP-3(《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评估,得出两组患儿都属于中度自闭症,认知能力发展较差,发展年龄界限于1:0——2:0。两组患儿在实施家庭教育前的认知发展发展水平比较为P>0.05,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在家长的文化程度方面, 两组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相近,即学历分别为初中、高中、大学的比例相同。在为期6个月的家庭训练实践过程中,要求观察组的家长每天都坚持至少30分钟的训练,认真记录患儿的训练内容及表现,及时与训练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听取训练师的指导意见。而对照组的患儿则不进行相关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导。
1.3 训练方法
除了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外,观察组患儿还要每天接受至少30分钟的家庭认知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物件概念、因果关系/先后次序、数学概念/相对概念等三方面,根据每位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第三者的辅助作用,使儿童能在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物件概念的训练以配对和理解事物名称为主要训练内容。为了增强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尽量采用儿童感兴趣的物体和概念(如,食品、玩具等)。在配对练习中,当有两个选择时,要求儿童有90%的正确率;当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选择时,要求有80%的正确率【4】,而且能达到环境的泛化。在学习理解事物名称方面,要求儿童在没有得到提示的情况下,能有80%的正确反应【4】,且能在生活中得到泛化。
因果关系/先后次序的训练主要以情景教学为主,通过让儿童真实体验日常生活中常见事件的发生、发展,来引导他们理解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对于少部分儿童,可要求他们通过看描述一系列事件的图片,来指出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而逐步培养儿童的抽象推理能力【4】。
数学概念/相对概念的训练以建立数前概念为主,包括“大/小”、“多/少”、及“有/无”的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运用直观形象教学法,在第三者的辅助下,使儿童能真正理解“大/小”等相对抽象的概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2、表3。通过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发展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尤其是对物件概念的理解方面,掌握得比较熟练。有无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5);家长的专业知识、教养态度及训练时长对自闭症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在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号:为了孩子,再学一个专业【5】。通过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提高其适应性技能,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主流社会中生活。而作为处于基础地位的认知能力的训练,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其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家长掌握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系统性康复训练。
本研究中的30名自闭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刚开始都比较低,家长的专业知识匮乏,不知如何对儿童开展家庭康复训练,有的家长对家庭康复训练重视度不够,以致于儿童的康复效果甚微。通过多次的家长培训及训练师的专业指导,确定了15名被试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得出,家长的专业知识、教养态度及教育训练的时长对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有显著性影响,如果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康复效果愈加明显。而如果家长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却缺乏正确的教养态度,没有一定量的训练强度,那么康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本研究中,在影响自闭症幼儿认知发展的家庭因素中,家长的文化程度的作用不明显,这一点有待今后作进一步考察。因为有的家长即便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其缺乏科学的教养态度与教育方式,所以不一定能科学地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反之,文化水平相对低的家长,其可能会正确看待孩子的病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得儿童有更好地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自闭症幼儿的康复训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其中认知能力的训练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事物名称的认识,还是概念的理解,都需要训练师及家长正确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开展系统性训练。
本研究得出,对于自闭症幼儿的认知能力训练,首先需要机构的系统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具体的训练目标,然后在训练师的指导下,通过家园配合,共同探讨、实践,才能有效地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家长的教养态度、专业知识能力及训练时长对自闭症幼儿认知能力的训练效果有显著影响,这就需要家长从自身出发,虚心求学,与机构配合,在机构专家及训练师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对自闭症疾病和孩子成长发展相关知识的认识,努力掌握自闭症幼儿家庭康复训练的训练方法,用合理的教养态度去养育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一切细节之中,努力把孩子培育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4.2建议
家庭即学校,生活即训练。我们期望千千万万的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們,积极地行动起来,用我们的责任,用我们的勇气,用我们的智慧,倾尽我们的心血,办好家庭这所永久的康复学校【6】。
【参考文献】:
【1】刘学兰,李艳月.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干预[M].第一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13-14.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第一版.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7.
【3】甄岳来.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M].第一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3.
【4】 (美)里夫,(美)麦克伊钦.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16-117;139;205.
【5】 张雁.蜗牛不放弃[M].第一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83.
【6】黄金时代.家庭教育对孤独症康复的作用[EB/OL].2010-10-14[2014-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