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即语言,文,即文字。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最基础的,又是贯穿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到了高年级写作仍然辞不达意、颠三倒四。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在低年级是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敢于表达、敢于模仿。如果教师能够才低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说话训练、作文指导、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将对学生今后的作文能力有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通过这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兴趣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呢?我做了以下一些探索:第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感情。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利用每天的早会课,给学生讲《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一个个的小故事。故事主人公和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相仿,心理描述也不尽相同,极容易引起共鸣。学生听得很入迷,也逐渐养成了和老师同步阅读的好习惯。第二,在每节语文课后,利用五分钟时间,向学生做课外图书推介。利用多媒体投影,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插图、简要内容、留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第三,教师自己对阅读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常常自己带着书籍与班级的同学们共同阅读,并鼓励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听、说、读、写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听、说、读、写的教学环节比比皆是,教师擅长发现,重点指导,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些简单的说话训练。“谁在做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意在让低年级刚刚接触作文教学的学生,在说话中抓住“说话的几个要素”不至于说话颠三倒四,为将来学习作文打下基础。
再如:二年级课文《秋天的图画》,可以引导学生看教学插图,先进行词语教学积累词汇“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这些景物“可以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顺序叙述景物。”最后可以教师示范加上形容词来表述景物“举着火把的高粱、排着大大人字的大雁……同学们也来试着说说看。”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情感,促进写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说明了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无限乐趣,才能有话好说,有感而发,有文可作。
为了指导学生寻找作文的视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在带领学生去西湖春游时,引导观察大自然中的树、花、草、鸟……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多思、多听,调动各个感官来感受大自然。回到课堂,学生将春游的经历反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且素材丰富,写起小习作来自然真情流露。
再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带学生观察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校园。引导学生有方位感的观察景物。详细介绍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操场的大树、花园、小动物等。对于这些熟悉的景物,贴近学生生活、学有兴致,收到了很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四、从读到写、说写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的本意。”说写是同步的,说是写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每节课到让学生有机会说,并坚持从说到写。
例如:在《找春天》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以读感悟春天的美,利用课堂积累的有关于春天的词汇,动笔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并请一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写好之后,请学生读一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读写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这样学生的说写能力就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训练。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要想取得胜利,要先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同理,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有充足的素材积累、词汇组织能力。这些单靠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在语文课堂之外,我利用班队会课、早会课、课余时间给班级的图书角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鼓励学生阅读,并把自己阅读的文章读给小伙伴听,升入二年级之后,我还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始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积累词汇、语句。完成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小红花”。低年级孩子很容易被直观的小奖励吸引,自然学习劲头很足,相互追赶,阅读的热情高涨。
我还定期在班级开展“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故事说给全班的同学听。鼓励说的好的同学读出感情、说的不够理想的同学读得慢一些培养语感。老师还在期间适时鼓励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致。
总之,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作文,犹如刚刚学步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搀扶、指导。要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的练习、扎实基础,作文水平才能得到一步步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最基础的,又是贯穿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到了高年级写作仍然辞不达意、颠三倒四。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在低年级是学生思维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敢于表达、敢于模仿。如果教师能够才低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说话训练、作文指导、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将对学生今后的作文能力有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
通过这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兴趣对语文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呢?我做了以下一些探索:第一,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感情。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利用每天的早会课,给学生讲《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一个个的小故事。故事主人公和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相仿,心理描述也不尽相同,极容易引起共鸣。学生听得很入迷,也逐渐养成了和老师同步阅读的好习惯。第二,在每节语文课后,利用五分钟时间,向学生做课外图书推介。利用多媒体投影,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的插图、简要内容、留有悬念的故事情节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第三,教师自己对阅读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常常自己带着书籍与班级的同学们共同阅读,并鼓励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听、说、读、写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听、说、读、写的教学环节比比皆是,教师擅长发现,重点指导,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例如: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一些简单的说话训练。“谁在做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意在让低年级刚刚接触作文教学的学生,在说话中抓住“说话的几个要素”不至于说话颠三倒四,为将来学习作文打下基础。
再如:二年级课文《秋天的图画》,可以引导学生看教学插图,先进行词语教学积累词汇“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这些景物“可以从近到远、从左到右等顺序叙述景物。”最后可以教师示范加上形容词来表述景物“举着火把的高粱、排着大大人字的大雁……同学们也来试着说说看。”
三、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验情感,促进写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说明了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细心观察生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无限乐趣,才能有话好说,有感而发,有文可作。
为了指导学生寻找作文的视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在带领学生去西湖春游时,引导观察大自然中的树、花、草、鸟……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多思、多听,调动各个感官来感受大自然。回到课堂,学生将春游的经历反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且素材丰富,写起小习作来自然真情流露。
再如:我在作文教学中,带学生观察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校园。引导学生有方位感的观察景物。详细介绍学生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的操场的大树、花园、小动物等。对于这些熟悉的景物,贴近学生生活、学有兴致,收到了很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四、从读到写、说写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就为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的本意。”说写是同步的,说是写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每节课到让学生有机会说,并坚持从说到写。
例如:在《找春天》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以读感悟春天的美,利用课堂积累的有关于春天的词汇,动笔写一写“你眼中的春天”。并请一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写好之后,请学生读一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读写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这样学生的说写能力就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训练。
五、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战要想取得胜利,要先做好战前准备工作。同理,要想作文写得好,必须有充足的素材积累、词汇组织能力。这些单靠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远远不够。
在语文课堂之外,我利用班队会课、早会课、课余时间给班级的图书角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鼓励学生阅读,并把自己阅读的文章读给小伙伴听,升入二年级之后,我还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始通过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来积累词汇、语句。完成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小红花”。低年级孩子很容易被直观的小奖励吸引,自然学习劲头很足,相互追赶,阅读的热情高涨。
我还定期在班级开展“我是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平时看到的故事说给全班的同学听。鼓励说的好的同学读出感情、说的不够理想的同学读得慢一些培养语感。老师还在期间适时鼓励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激发孩子持续阅读的兴致。
总之,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作文,犹如刚刚学步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搀扶、指导。要通过反复的实践、不断的练习、扎实基础,作文水平才能得到一步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