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家排毒餐厅的诀窍

来源 :祝你幸福·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职太太的排毒早餐
  谭昕梅婚后,做了全职太太。一次在购书中心,看到台湾营养大师林光常博士的专著《无毒一身轻》,旁边还打着“最畅销之排毒健康书”广告语。因为很注重排毒美容,她便买了一本。
  一口气把书看完,谭昕梅感到很震惊,书里的许多健康理论和饮食观念,与日常生活习惯完全不同。最让她觉得新奇的是排毒餐。
  早上,她6点多起床,开始试做排毒早餐。先将前夜浸泡好的红枣、薏仁、干莲子和五谷米按比例配好,放入电饭锅,加上1.5倍的水,放入盐少许,橄榄油两滴。煮熟后,用电饭锅蒸红薯,接着,准备苹果、小黄瓜、胡萝卜和蔬菜等。
  忙到8点多,才把早餐做好。丈夫打趣道:“照你这样做饭,饭还没做好,人就先饿死了!”谭昕梅有些无奈地说:“这早餐还算简单呢!午餐与晚餐更麻烦,要榨蔬果汁,做蔬菜汤,煮五谷饭……”她每天乐此不倦。
  不久后,自己的皮肤好多了,丈夫的便秘症状也没了!小区里的邻居得知谭昕梅会做这种神奇的排毒餐后,纷纷前来讨教。可是,一听说制作起来这么麻烦,大部分人都直呼“做不了”。即便有极少数人拿了食谱回去,也都只坚持了两三天。
  一次,她在论坛里大谈排毒餐,许多白领跟贴:“我们每天上班就够辛苦了,连最简单的一日三餐都不想动手做,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制作‘排毒餐’啊?”看了这些贴子,谭昕梅突然灵光一闪,开一家健康美容餐馆。
  
  排毒快餐店白领喜爱
  2005年10月,谭昕梅租下一个100多平方米的门面,餐馆如期开张。这里地处繁华的广州天河北商务圈,她选定追求健康时尚生活的白领为目标顾客群。
  开店初期,她专门在餐厅门口设了一个咨询台,每当别人前来询问,她会耐心地一一回答。可是,许多人并不信任她,甚至认为“饮食排毒”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说法。
  谭昕梅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天早上,她把门口的咨询台换成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摆着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砧板、菜刀和榨汁机等。接着,她一边现场制作排毒餐,一边向围观的路人吆喝道:“我现场给大家做几样常见的排毒果汁。首先用苦瓜加蜂蜜打果汁,这种天然饮料有特别好的清热解毒效果……”打好果汁后,免费给围观的每人一杯,并告诉大家,喝新鲜的水果蔬菜汁,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不但能带走体内积存的毒素,也是女性保持苗条身材的好方法。许多年轻女孩听了,都被吸引进了店里。
  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一女孩儿,每天早、中、晚都准时来餐厅喝一杯水果蔬菜汁。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坚持了大半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肤色比以前好多了,体重也减了,高兴得逢人便讲,她成了餐馆的免费广告。口碑相传,谭昕梅的生意渐渐打开了局面。
  谭昕梅还专门为白领设计了一日三餐的美容食谱:早餐是一块蒸红薯、一份新鲜水果、两份蔬菜和一小碗糙米饭;午餐和晚餐差不多,都是一碗糙米饭(或其他的五谷杂粮)、一份蔬菜、一份豆类和一份汤。
  开业不久,一位男顾客在谭昕梅的餐厅里吃了两顿排毒餐后,跑来诉苦:“老板,吃这玩意很容易饿啊!”谭昕梅笑着说:“这是因为你平时大吃大喝习惯了,而排毒餐正是要改变你这种习惯,不是为了让你吃得很饱,而是让你吃得健康 ……”
  渐渐地,谭昕梅发现,周一至周五,店里的女顾客较多,因为她们“胃口小”,排毒餐正好适合她们;而许多男顾客则选择工作日吃快餐,周末才来吃排毒餐。为了增加店里的利润,她又推出了10元一份的排毒快餐服务,专门吸引那些男白领。
  
  跟着专家开饭店
  排毒餐有许多奇怪之处:比如要按顺序用餐,先吃水果,再喝汤,再吃蔬菜,然后吃饭,最后才能吃肉;餐餐吃红薯;少喝牛奶、少吃鸡蛋;吃水果要连皮一起吃……这些“稀奇古怪”的吃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2006年4月的一天,她从网上得知,林博士的新书《无毒一身轻Ⅱ》已经出版发行了。作为林博士的忠实“粉丝”,她第一时间去书店购买了此书,上面还附有VCD。看完这本书后,她对经营排毒餐有了更大的信心。她想,既然这本书可以说服我,就一定也可以说服别人。
  她又选购了其他一些权威营养学专家的排毒餐食谱,然后在餐厅的一角设置了一个书架,将这些排毒方面的书全部放在上面,供顾客免费取阅。每当顾客有疑问时,她就拿起一本相关的书籍,说:“我说的话你可能不信,还是让专家们来给你指点迷津吧!”
  2006年6月底的一天,在深圳出差的丈夫打来电话:“我从报纸上看到,林博士要来深圳开讲座。我帮你买一张票吧。”谭昕梅一听兴奋极了,忙说:“要要要!我早就想见他一面了!”
  7月9日下午2点,谭昕梅终于在深圳福田区上步中路的综合大厦里,见到了林博士。她很想和林博士合影,或者请他签名,可现场实在太火爆了,大厅里容纳了近千位听众, 谭昕梅根本无法与他近距离接触。她用准备好的DV机将林博士两个多小时的《健康与排毒》讲座全部录了下来。
  她立即在餐厅里安置了几台电视机,又买了林博士和其他营养学专家的视听讲座和食谱光盘,每天更换着放,不仅让顾客通过最直观的方式了解到排毒餐的好处,而且打破了餐厅以往的沉闷气氛,用更轻松的氛围吸引顾客。
  林博士的讲座在深圳掀起了一场“排毒风暴”,一时间涌现出大批林博士的“粉丝”。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谭昕梅立刻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到深圳开一家分店。
  去年10月, 在长沙打工的弟弟打来电话,告诉了谭昕梅一个消息:长沙已经刮起了“林博士风暴”。她决定尽快将“排毒餐厅”开到长沙去!10月底,林博士又在东莞开讲座了,谭昕梅的餐馆又开到东莞。
  如今,谭昕梅越来越忙,生意更是越来越好。在接受采访时,问她的收入,她毫不回避地说:“我卖排毒餐一年赚了十几万。”
  编辑程玉
  
  幸福感悟
  商机无处不在,了解市场,抓住机遇,成功的几率就高。
其他文献
大学一年级,她见到了亲生父亲。  晚上她回到家,夜已经很深了,继父和母亲仍在客厅等她。    1  爸爸走的时候,是在一个夏天的早上。   爸爸从手腕上摘下手表递给她,是爸爸最喜欢的“上海牌”手表,她下意识地接过来了。  然后,爸爸提着旅行袋头也不回地出了门。她的心中突然有不祥的预感,立即跑到阳台。片刻,爸爸从楼里出来,仰着脸朝这边看了好一会儿。她张了张嘴,大声问爸爸要去哪里。可是,她嘴里只吐出暗
期刊
她的声音甜润柔美,让他心里某一个隐秘的念头苏醒过来,如春草般疯长。    他打电话给她,细细地说明民政局的具体地址和约定的时间。  她轻轻地说:“我知道,10年前,我们在那里拿的结婚证。”他一时无语,她问:“还有别的事情吗?”  他说没有。她问:“今天可以让我先挂电话吗?”  他还来不及思索,那边已挂断了电话,只留下刺耳的忙音。房间里的空气忽然变得茫然。  大学毕业后,他和初恋女友因为工作的缘故,
期刊
陈放了多三十年的茅台酒,颇有些“历史文物”的味道,据说时下这样一瓶能卖到八千多元。去年老爸过80岁生日,打开了一瓶珍藏了33年的茅台酒。  1972年,16岁的我从济宁只身来到省城济南工作。第一年我的工资每月只有21.50元,第二年才涨了一块钱。春节,我回家看父母,想给父母买点礼物。斟酌再三,用8块钱给喜欢喝酒的父亲买了一瓶茅台酒。8块钱,已经差不多是当时我一个月的饭费了!周围的同事对我买茅台酒送
期刊
小强在课堂上出怪声,  接老师的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  学习成绩在全年级倒数第一。  老师和家长一致认为他是“多动症”。     那一次,在小强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小强的父亲是有名的商人,由于生意做得很大,平时很少回家,但只要回家,就给小强带来大量吃的、穿的、玩的,物质上有求必应,没求也给,而对小强的学习和其他问题,父亲基本不过问。  优越的家庭环境,加上父母的宠爱,小强在别人的眼里是幸
期刊
我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不管他养不养这个孩子,  我都想自己走到底。    故事缘起    我的电子邮箱里,前几日悄悄地飘进了女孩小湘的一封来信:  十天前,我从医院白色的大门里走出来,恍恍惚惚,分不清自己是惶然还是高兴。20岁的我,没有结婚的我,怀孕了。  医生拿着化验报告狐疑并有些轻蔑地看着我:“没结婚吧?没人陪你来?”我觉得手指尖凉冰冰的。又听到医生说,“还在读书吗?那就赶快做手术吧。”人工
期刊
母亲去世那年,我只有15岁,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为了能让我们上学,家里已经欠下了不少的钱,母亲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  初中毕业的那年夏天,我对父亲说:“我想出去打工,多少能挣一些钱”。父亲听完我的话,气得抽了我一顿,然后下田了。就这样,我读完了高中,并上了广西的一所大学。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读高中的时候,我开始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发表文章。每次看到我的一份份样刊,父亲的脸上总是挂满着难得的笑。有一
期刊
柴草被烧得噼口拍作响,  大锅发出咝咝的响声,  里面的馍馍发出甜香……    那天,老家的侄子打来电话,想在老宅上重新修建五间新房,我们儿时居住的老屋就成了“绊脚石”。我心里尽管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是看着大哥负疚的眼神和侄子祈求的目光,我只能默认。  迈进晦暗逼仄的老屋,心里不禁生出无限感慨。那个污黑破败的土灶,那张快要散架的木桌,靠墙立着的烧火棍和母亲生前用过的几件农具,一切还是老样子。我席地静
期刊
口述/裴丽丽  整理/秦昌汉     15岁那一年,正在县城一所中学读初三,老师重新给我换了位同桌。他是一个高高瘦瘦满脸痘痘的男同学,小眼,长脸,尖头,说他相貌平平还算夸他。但他学习成绩倒是遥遥领先。  全班几乎没有男女同桌的,怎么偏偏安排我们俩坐一起?据说是班主任受我那位在教委工作的父亲之托,而且校长又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想必是为了让他在学习上帮我一把。就他?一个农村孩子,我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期刊
我小时候有两大梦想:一是能成为作家,二是能成为钢琴家。考大学时,我选择了中文,大小文章散见各家杂志报刊,还策划撰写出了一本图书。作家虽不敢当,但好歹也算是个“写字的人”。  但成为钢琴手的梦想这辈子恐怕不能实现了,哪怕是只会弹奏几首钢琴曲也不可能了。30好几的人,想学钢琴不太现实,一是学费太贵,二是时间和精力也不够。  一次聚餐,我认识了一位在音乐学院教钢琴的徐老师。我俩谈得颇投缘,成了朋友。她挺
期刊
擦干眼泪后小妹问我,  姐,  这世界上有爱情吗?  我说,  应该有吧,  但很少,  就像是买彩票,  撞上头彩的概率很低。    山的那一边  毕业实习时,白放是带队老师,我们都喊他“白老”,因为他姓白且皮肤特白。他正在读研究生最后一年,或许因为不是系里的老师吧,他对我们特别谦和。有好几个女生对他有意思,因为他长得很帅:一米八几的个头,很匀称,一双黑而亮的眼睛。但大家都知道他有家室,夫人在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