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在随之发生改革,在新一轮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这一目标为立足点,结合中职语文课堂授课的经验,把中职语文具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大特点,从专业建设延伸至中职教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新课堂。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承担着“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的任务。
1.当前中职语文职业教育现状
首先是中职语文忽略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在用人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个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中职教学既要保证中职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同时要加强对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始终处于灰色地带,学校与教师认为专业成绩与实力才是就业的保障,殊不知职业素质也是求职问路中的“敲门砖”。忽略职业素养教育,其结果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在就业后缺少契约精神,过分关注工资待遇与工作环境,一旦不符合自身的想法便肆意毁约辞职。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缺少诚信意识,随意造假学历,使得一些企业对于中职学生整体的印象大打折扣,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若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职学校则应该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其次是中职语文缺少人文素质教育。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普遍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仅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合适的教学理论框架,同时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人才教育的基本需求,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面临着“错位”的尴尬局面。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和知识教学,对于学生在艺术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层面缺少关注,与学生之间缺少深度交流,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等,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长远发展的职业目标等,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其日后就业。
2.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1依托经典篇章展开情感教育
教师可依托经典篇章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经典篇章文本的情感力量时,增强个人的学习感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例如在《离骚》这一课的情感教育环节,教师可播放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系列活动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从后世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中,引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下走进文本世界,使其内心产生强烈的感触。在这一情感氛围浓厚的经典篇章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使其在充分领悟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与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感悟,并提高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篇章的文本内容,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朗读活动中,受到更强的感染、熏陶,让学生怀着深沉敬意端详文本中描写的历史人物,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忧民情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
2.2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
丰富的教学方法犹如助推器,能够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专语文双语教学的效率提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当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在中专语文双语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和学生一块学习《卖白菜》时,教师在进行语文双语线上教学时,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以小组的模式来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在讲述完本堂课内容时,谈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上点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用汉语的方式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发言。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本文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的汉语电影,让学生欣赏。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3立足学情,因材施教,教学中注重分层指导
以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分析,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指出“什么叫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研究学生的写作困难,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写作课程的基本要义。”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同样要遵循立足学情,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就是要制定适合学生现状的教学计划,研究不同学情学生的分类指导方案。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提到“在正确把握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对于已经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的同学,指导他在写作中学会因事悟理,情感升华。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则指导他在写作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学着写出境界,写出精彩。对于一部分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学中主要任务是激发他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从片段写作、模仿写作开始入手,写身边发生的事,多写多看,通过碎片化写作不断提升。因此在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教学原则下,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事实、案例开展讨论、思辨,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思维素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2.4突出学生主体,打造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施先学后教,有利于中职院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所有学生都是先统一听老师的讲解,在听讲过程中,若是简单内容,大家掌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时,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就明显不一致,这样会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障碍,并且强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而且每个班级内学生对于语文的喜爱程度不同,也容易造成同一班级间学生差异过大。循环往复几次后,某些学生将会成为一些学困生。实行翻转课堂后,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更多机会去追赶同伴。在课堂翻转过程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暂停、重复直至掌握相关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就可以追赶上同伴。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也更容易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5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然后指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计划,通过小组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落实项目教学法时可以开展同专业的项目活动,因为同专业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所以合作的配合程度更高。比如,在开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应用文:单据》这一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同专业不同班级竞赛的方式,让各个项目小组之间展开竞争。首先,教师让学生搜集常用的单据,掌握各单据格式,了解欠条、收条、借条正确写法,然后让小组选择一种单据进行撰写。其次,在小组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出每名学生的优势,可以鼓励每组学生创建一本刊物,明确好小组内编辑、采写等职责分工,提高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让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项目比赛。
3.结语
总之,一切问题的解决着眼点都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着眼点也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作,特别是将现实中的任务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找準问题,分层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作文教学·序言[M].天津:新蕾出版社,1984: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4门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通知(沪教委职〔2015〕31号).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承担着“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的任务。
1.当前中职语文职业教育现状
首先是中职语文忽略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社会在不断发展,企业在用人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个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中职教学既要保证中职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同时要加强对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始终处于灰色地带,学校与教师认为专业成绩与实力才是就业的保障,殊不知职业素质也是求职问路中的“敲门砖”。忽略职业素养教育,其结果直接导致中职学生在就业后缺少契约精神,过分关注工资待遇与工作环境,一旦不符合自身的想法便肆意毁约辞职。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缺少诚信意识,随意造假学历,使得一些企业对于中职学生整体的印象大打折扣,对中职学生的就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若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职学校则应该在保证基础教育的情况下,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其次是中职语文缺少人文素质教育。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普遍依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不仅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合适的教学理论框架,同时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人才教育的基本需求,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面临着“错位”的尴尬局面。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和知识教学,对于学生在艺术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层面缺少关注,与学生之间缺少深度交流,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等,导致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以及长远发展的职业目标等,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其日后就业。
2.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1依托经典篇章展开情感教育
教师可依托经典篇章展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经典篇章文本的情感力量时,增强个人的学习感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到位。例如在《离骚》这一课的情感教育环节,教师可播放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系列活动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从后世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中,引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下走进文本世界,使其内心产生强烈的感触。在这一情感氛围浓厚的经典篇章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认真分析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形象,使其在充分领悟历史人物的高尚品质与人文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感悟,并提高他们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经典篇章的文本内容,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朗读活动中,受到更强的感染、熏陶,让学生怀着深沉敬意端详文本中描写的历史人物,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爱国忧民情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
2.2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合作式教学模式
丰富的教学方法犹如助推器,能够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专语文双语教学的效率提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当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在中专语文双语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比如,在和学生一块学习《卖白菜》时,教师在进行语文双语线上教学时,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均等的小组,以小组的模式来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在讲述完本堂课内容时,谈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时,老师可以通过线上点名,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用汉语的方式总结发言,鼓励学生发言。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本文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播放相关片段的汉语电影,让学生欣赏。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3立足学情,因材施教,教学中注重分层指导
以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为例分析,王荣生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中指出“什么叫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研究学生的写作困难,确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写作课程的基本要义。”职业学校语文写作教学,同样要遵循立足学情,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就是要制定适合学生现状的教学计划,研究不同学情学生的分类指导方案。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提到“在正确把握学生差异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目标”。如:教师对于已经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的同学,指导他在写作中学会因事悟理,情感升华。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学,则指导他在写作中发现自己的短板,学着写出境界,写出精彩。对于一部分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教学中主要任务是激发他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从片段写作、模仿写作开始入手,写身边发生的事,多写多看,通过碎片化写作不断提升。因此在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教学原则下,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事实、案例开展讨论、思辨,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思维素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2.4突出学生主体,打造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实施先学后教,有利于中职院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所有学生都是先统一听老师的讲解,在听讲过程中,若是简单内容,大家掌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遇到较难理解的内容时,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就明显不一致,这样会造成学生后续学习的障碍,并且强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志。而且每个班级内学生对于语文的喜爱程度不同,也容易造成同一班级间学生差异过大。循环往复几次后,某些学生将会成为一些学困生。实行翻转课堂后,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更多机会去追赶同伴。在课堂翻转过程中,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暂停、重复直至掌握相关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就可以追赶上同伴。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也更容易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5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然后指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计划,通过小组的方式完成知识的探究,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在落实项目教学法时可以开展同专业的项目活动,因为同专业的内容相对比较熟悉,所以合作的配合程度更高。比如,在开展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应用文:单据》这一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同专业不同班级竞赛的方式,让各个项目小组之间展开竞争。首先,教师让学生搜集常用的单据,掌握各单据格式,了解欠条、收条、借条正确写法,然后让小组选择一种单据进行撰写。其次,在小组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出每名学生的优势,可以鼓励每组学生创建一本刊物,明确好小组内编辑、采写等职责分工,提高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让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项目比赛。
3.结语
总之,一切问题的解决着眼点都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着眼点也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作,特别是将现实中的任务情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找準问题,分层指导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公.作文教学·序言[M].天津:新蕾出版社,1984: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4门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通知(沪教委职〔2015〕31号).